杜 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黑人妇女文化在沃克短篇小说中的隐喻研究
杜 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对黑人妇女痛苦生活以及文化的关切与隐喻,不仅展示了黑人女性苦难生活的真实场景,还折射出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态度。
艾丽斯·沃克;黑人妇女文化;短篇小说;隐喻研究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民主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的快速发展,女性主义文学也随之产生。作为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女性文学从它产生那一刻起,就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女性文学将性别当作自己发展的出发点,从根源上揭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根源,它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地位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从内心发出了女性不愿屈从于男权之下的呼声。于此同时女性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用鲜明的女性性别进入到文学批评之中,用结构与颠覆的方式逐渐进入文学评论的中心地带,给文学评论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和其他地区的女性文学批评不相一致的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除了认为女性在受到性别的压迫外,还受到残酷的种族主义压迫。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黑人女性文坛上活跃着三个著名的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就是其中的一个。艾丽斯·沃克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的文学创作,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这是有史以来普利策奖颁奖第一次颁给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也因这个殊荣而闻名天下。从血统上来讲,艾丽斯·沃克并不是美国本土的后裔,她的祖辈是来源于非洲大陆的黑人,是在美国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的后代。在艾丽斯·沃克的生活中,她一直承受着美国社会带给美国黑人女性的压迫和歧视,并以自己独特的黑人女性视角去观察这个扭曲的社会,然后用自己的作品区展示黑人女性卑微的生活,展示她们的痛苦,展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发自内心的主体意识。艾丽斯·沃克的文章不但对于美国黑人女性充分关注,对于美国的政治、社会以及种族也非常关注,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美国的政治、社会以及种族的痛恨。她把黑人妇女的自杀、被强奸、流产等问题归结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号召黑人女性奋发图强,勇敢面对苦难的生活。正是因为艾丽斯·沃克对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美国制度下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深思,才使得她在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深得广大底层民众的喜爱。
另外,艾丽斯·沃克对于黑人的传统文化有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喜爱,在艾丽斯·沃克的笔下,每一位黑人女性都是艺术家,正是她们创造和传承了黑人独特的女性文化。这些女性或者是母亲,或者是巫师,或者是布鲁斯歌手,或者是普通的园丁。这些女性在默默无闻的生活中创造传承了黑人灿烂的女性文明,同时也是她们积极生活的动力。纵观艾丽斯·沃克的作品,就是汲取着黑人文化成长起来的一棵棵大树,就是源自于黑人文化长河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艾丽斯·沃克的作品植根于黑人文化,以黑人女性作为自己文学的主题,她一方面赞美着黑人文化,一方面呼唤着黑人文明的回归。
美国黑人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另一方面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家庭中的黑人男性。在种族主义的压迫下,黑人男性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他们常常将来自于社会的暴力转嫁到家中的黑人女性身上,他们的委屈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妻女身上进行发泄,他们漠视女性黑人妇女的心灵和身体的感受,任意辱骂妻子女儿,通过家庭暴力、酗酒、抽烟等想行为转嫁自己心中的痛苦。在这些黑人男性的心中,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女性的痛苦,他们不知道,在他们转嫁不满和委屈的同时,自己就转变成了美国黑人女性的施暴者。对于这个问题,沃克认为“黑人男子对黑人女性的残暴行径,实际上正是种族主义导致的恶果。在以白人为中心的社会里,黑人男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利,他们只有在家里,那唯一属于自己的领地,通过对妇女的支配和占有,显示和宣泄披压抑在心底的尊严与权威感”。
在家庭中,来自于黑人男性的家庭暴力并不是黑人女性心中最大的痛苦,而是自己的思想无法被黑人男性理解,自己的愤懑无法被排解。在艾丽斯·沃克的笔下,尽管大多数黑人女性实现了自我的解放,但是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却发人深思。
1986年,艾丽斯·沃克获得了欧·亨利奖。带给艾丽斯·沃克这一殊荣的是《一家眷属》。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展示了一家三代黑人女性的生活。祖母因为“用买菜的钱给自己买了根一分钱的棒糖”而被祖父锁在屋子外面不让进门,面对这样的情况,祖母“根本没有地方可去”,只能默默忍受。姑母尽管是一个具有独立观点的人,但是她的一举一动仍然表现出逆来顺受,相当狭隘的思想特征。她甚至给女主人公罗莎这样说:“我不愿意看到我自己在你写的任何东西里。”这样的语言正是黑人女性甘心受欺压的表现。姐姐芭芭拉在被丈夫殴打时只能不断尖叫和求饶。
1981年艾丽斯·沃克发表了《你压服不了的好女人》一书,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人工流产》就是一部反映美国黑人女性实现自我的短篇小说。通过《人工流产》,艾丽斯·沃克“描写了两性在对待‘人流’上的不同态度,同时也微妙地表现了男女在感受上的差异,男性往往对女性的心理变化一无所知。”整篇小说围绕着人工流产这个话题展开,通过做人工流产前后黑人女性伊曼妮身心感受以及给她带来的伤害并最终觉醒进行抗争展开。小说开门见山,直接展示伊曼妮对于是不是要肚子里的孩子的内心感受,然后作者缓缓讲述伊曼妮的流产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黑人女性糟糕的生存现状。在医院,伊曼妮发现来做人工流产的人很多,她们是一群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女人,她们呈现着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痛苦。由于麻药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她在手术结束前昏了过去。后来她给他的丈夫这样叙述“我身体里所有的血好像都流光了。两条腿的键好像被割断了。我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了。”然而,这个时候丈夫克莱伦斯的表现只是“脸发白了”。
怀孕流产对于女性来讲,是最痛苦是事情,也是女性身心最痛苦,最脆弱的时候,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人陪同,这对于女性来讲是多么痛苦的事情。通过“人工流产”看似非常平常的事情,隐喻了黑人女性痛苦的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痛苦生活的同情与忧虑,表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胸怀。
诚然,在受到双重歧视下的黑人女性,一方面屈从于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屈从于男权的压力,她们依附于男性,又常常被男性所抛弃,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他们遭受的双重歧视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艾丽斯?沃克写到“妇女的身体成为供男人使用的东西,再独立的妇女也变成性交的对象,因此,最终如何颠覆这种现有的‘性秩序’是实现黑人妇女解放的关键。”
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这篇短篇小说中,艾丽斯·沃克细致描写了种植鲜花与制作被子这两种黑人女性日常生活中经常去做的事情,追寻了存在于黑人社会中的女性主义传统,通过这种这两种司空见惯的事情隐喻自己对黑人文学母系的追寻。
对于黑人文学来讲,由于长期受到压制,隐喻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鲜花和被子就是存在于黑人女性文学中最常见的隐喻。“鲜花”通常被比喻成各种年龄、身份、个性的女性,这也是其他地区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喻。将鲜花和女性相联系,不但说明了黑人女性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美丽,同时还说明了黑人女性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短暂,将鲜花和黑人女性相联系,还赋予了她们特有的魔幻主义色彩。
在艾丽斯·沃克作品中有着几十个和“鲜花”相联系的黑人女性,比如《花儿》中天真可爱的Myop,就是一朵洁白无瑕的百合花,虽然残酷的现实磨损了天真的童年;《真的,犯罪不需要代价吗?》中热情的Myrna就像一朵狂放的玫瑰,为了追求虚幻的爱情,曾经迷失自我;《喜欢女儿的孩子》中如木兰花一样绽放的女儿,却最终成了父权之下的牺牲品。相比较而言,年龄更大一点的黑人女性具有独特的成熟魅力。例如:《日用家当》中如朴实兰花的妈妈,尽管跟不上时代,但是却久经风霜,具有成年女性独特的韵味。但是,在将黑人女性用花朵进行隐喻的基础上,艾丽斯·沃克将这种隐喻再推进一层,利用黑人女性参加的各种传统性活动将“鲜花”这个黑人女性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魔幻主义色彩,这样就将这种隐喻的力量进行了无穷的放大。在他们种植鲜花的过程中,她们的心与自然是想通的,她们通过收集使用大量的民间药方,利用占卜、巫术等手段诊治病人或者惩恶扬善。例如:《浓浓的马尿》中被用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孩子姓名的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马尿。《汉娜·坎胡芙》中帮助主人公汉娜·坎胡芙复仇的竟然是女巫师的巫术。这些神秘的事件给黑人女性文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使黑人女性文化具有了更加神秘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外界有识之士前去探秘。
除了鲜花之外,艾丽斯·沃克还通过被子展示了黑人女性无穷的创造力,她们能够“用看起来不同的普通材料创造明晰、优美、想象力丰富的图案。”在《日用家当》这篇短篇小说中,艾丽斯·沃克通过精心编制的小说,通过母亲和女儿两代人之间的发生的故事将“被子”这种代表黑人女性文化的复杂情结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隐喻,艾丽斯·沃克的作品中还阐释了其他的隐喻对黑人女性进行了发自于内心的赞美。当然,展示苦难是艾丽斯·沃克小说的一个方面,而展示黑人女性顽强的生活态度以及为实现自我做出的努力才是作者真正的目的。
[1]刘英.论艾丽丝·沃克笔下女主人公形象的演变[M]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52、钱满素.我,生为女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0
[3]刘晓玲.艾丽丝·沃克《人工流产》的女性主义解读[M]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01
[4]刘晓玲.从破碎走向完整—短篇小说《一家眷属》的妇女主义解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专辑
[5]唐红梅著.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一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6.08
Metaphor Research of Black Women's Culture in Walker’s Short Story
DUfang
(Hunan IndustryPolytd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
Alice Walker is a famous African-American women writers,her lifetime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fight for a place for black women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and eventuallywon a Pulitzer Prize for his efforts.The paper first makes a briefintroduction toAlice Walker,then demonstrates in detail a varietyofmetaphors in her short stories,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African American female literaryscholars.
Alice Walker;black women's culture;short story;metaphor research
I206
A
1671-5004(2012) 03-0052-02
2012-6-10
杜芳(1980-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