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魅力提升之兴趣融合法

2012-08-15 00:49:04夏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特长群体班级

夏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南京 211135)

“物聚之所好”。对一个人来说,兴趣是一剂催化剂,当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感兴趣时,便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一个群体来说,兴趣是一剂黏合剂,共同的兴趣往往是一个群体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个人和群体而言,兴趣永远都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并发挥着深刻的作用。

一、什么是兴趣融合法

什么是兴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1]也就是说,兴趣是一种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它促使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爱护或爱好某种活动,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我国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你有所爱好,精神才会有所寄托,心灵才会有所附着,兴趣对青年的作用尤其突出。兴趣融合法就是通过激起目标对象的兴趣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以兴趣为共同点,达到和青年融合的目的。

二、班主任为什么要重视兴趣融合法

1、兴趣产生于人类精神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的发展进入青年期后,需要的性质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除了对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外,他们对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逐渐强烈,在这一阶段,青年学生渴望知识,涉猎的知识越多,兴趣也就越广泛,越浓厚。因此,兴趣融合,是激发他们生命活力、展现青春风采的重要途径。

2、兴趣爱好是趣缘群体结合的纽带。社会学认为,根据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社会群体可以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其中,趣缘群体是指人们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结成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多,青年学生的基本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精神需求成为他们主要的需求内容。为此,各种文化娱乐群体纷纷涌现,如舞蹈协会、歌唱协会、足球协会以及一些志愿者团体,这些都可归为趣缘群体。在趣缘群体中,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这种群体结合的纽带,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换和互动。

3、兴趣爱好有着深刻影响力。20世纪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一切教育和管理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2]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兴趣爱好有着深刻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兴趣的动力作用。兴趣是人们求知好学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参与积极性都很高。二是兴趣的开发作用。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有学者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研究表明,与智力相比,兴趣更能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3]

班主任是直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哨兵,是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青年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每个班级有四五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上课、劳动、锻炼、娱乐、共同生活,可见“兴趣融合法”对班级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班主任如何利用兴趣融合法

1、把握青年学生兴趣的规律和特点。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潮流中,青年学生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更强烈并表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兴趣爱好多元化。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文化特征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呈现出兴趣爱好多元化的趋势。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引导,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加强活动指导,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休闲形式虚拟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酝酿、兴起、传播的最重要媒介,已经成为青少年发展的风向标。这一特征尤其迎合了青少年追求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给青少年带来了新的生活景观。青年学生特点的变化发展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对青年学生以上兴趣特征的把握,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班主任打开工作思路的重要捷径。

2、活动设计紧密结合青年兴趣。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活力和凝聚力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对班级活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因此,活动设计尤其要注意与时俱进,结合青年兴趣。班主任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活动要个性化设计,满足学生标新立异的个性追求;二是活动要体现自我价值,满足学生自我探索和价值实现的需求;三是活动要体现青年学生语言的表达路径,符合青年学生时尚流行的形象。总之,班级活动设计要利用社会丰富的时尚元素,从实际出发,提高时尚性、趣味性、娱乐性、新颖性、个性,才能吸引学生眼球。

3、培养自己的兴趣,与学生打成一片。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班主任要融入班级学生、仅仅了解学生还不够,还要身体力行,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在兴趣融合方面,班主任更要深入前沿、掌握潮流动态。用流行语、说流行话、参与流行娱乐活动,与学生同玩同乐,是班主任生存必备法则。班主任培养自身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面广”,二是“专长”。所谓面广,是指只要是学生喜好的、学生兴趣涉及到的领域,班主任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孤陋寡闻,要一通百通、博采众长。而“专长”,则是指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两项自己的专长,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适当发挥自己的专长起模范带头作用,吸引学生,树立榜样。如果班主任能够有效兼顾这两方面要求,学生自然就乐于与班主任在一起,从而达到同玩同乐,共同进步的目的。

4、变兴趣为特长,外行成内行。“特色明显,众人羡之”,只有当兴趣转换成特长,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特长是在某方面强于他人的特质或技能,也就是通常说的一技之长,比如唱歌、跳舞、弹钢琴等。特长与具有生活色彩的兴趣有一定区别,但兴趣可以发展称为特长。特长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久而久之靠经验的积累发展而来的。实现兴趣到特长的转化,途径之一就是发现自己的中心兴趣,并将它与自身的志向相统一。”[4]班主任应认识到兴趣和特长的关系,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其具有社会性、功效性,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特长,使之安稳和长期化。在某一方面的特长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享受到青春生活的欢娱,又能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建立真诚友谊。

5、建立学生兴趣基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建立学生兴趣基地就是要搭建平台,让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够加入到相应的组织中去。兴趣基地是青年发展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扩大求知领域、扩大交友范围的平台。兴趣基地充当着“青年文体娱乐的场所、思想教育的阵地、文化学习的课堂、信息传播的窗口”,深得广大学生的欢迎。有基地就有人气,班主任就应该积极发挥能动性,争取更多的资源,为班级学生兴趣发展建立起更多广阔的基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必须把培养学习者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培养多方面兴趣”[5]。他不但这样思想,也这样实践。据说他在大学的课堂上总是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欢。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同等待点燃的火把,而班主任则是那点燃火把的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兴趣爱好的融合作用,以青年学生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聚集方式来开展班级工作,就一定能达到融合、吸引、凝聚学生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实现班级管理。

[1]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赵祥麟等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54.

[3] 周金品,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新成就[J].中华儿女(海外版),1998(07).

[4] 赵灵芝,基于兴趣点多特征融合的物体识别方法研究[D].四川:重庆邮电大学,2010.

[5]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二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99.

[6]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特长群体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8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LED照明在井冈山特长隧道的应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