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凌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严重经济危机后,为了促使经济迅速恢复,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和谐而包容的社会,欧盟在2010年3月发布了改善经济环境,振兴经济的“2020战略”,该战略将引领欧盟未来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从“2020战略”的文件中可以看到,三类相辅相成的增长成为战略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在知识和创新上的智能型增长,二是建立在高效和节能上的可持续增长,三是建立在扩大就业和消除贫困上的包容性增长。很明显,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增长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又反过来带动经济发展,使经济重新获得活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欧盟制定了五个可以量化的目标,这五个量化目标是:提高就业率,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辍学率和消除贫困,这些同样只有依靠教育才能实现。欧盟在战略中不仅设定了五大量化目标,而且还设计了七大旗舰活动帮助细化。这七个旗舰活动包括:创新联盟,青年在行动,数字化欧盟,高效欧盟,全球化产业政策,新技能和新工作,反贫困,其中在智能型增长的青年在行动旗舰活动中,明确地指出要提高欧盟各阶段教育的整体水平,兼顾教育的效率和公平以改善就业的情况。根据“2020战略”,欧盟在未来将继续大力发展各级教育,把教育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改变现有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新需求,达到加快发展经济的目的。尤其是把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经济的支撑点,战略就要求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使之能够满足战略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经济复苏,帮助人们提高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目前欧盟至少有4000所高校,1700万在校大学生和43.5万科研人员,欧盟的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欧盟高等教育在欧洲经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更多的基础工业和服务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需要具备高等教育的人来承担。大学应该通过教育生产新知识,传播新知识,通过培训使得更多的公民使用新知识。然而,欧盟的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欧盟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育政策僵化没能实现高等教育的自理,使得高校自主研发积极性不高,阻碍了高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和科研改革。其次,欧盟大学的开放性不够,入学率不高,高等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目前只有57%的20至24岁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与之相比,同年龄段的美国年轻人则有81%接受高等教育。欧盟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着差距。再次,欧盟大学对于全球化竞争的准备不足,教育投入不高,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不够完善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后,欧盟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由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和评估体制,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目前出现单一化、过度管理、制度僵化等问题,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更不利于欧盟经济的恢复。
面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各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欧盟也不例外。在新出台的“2020战略”中,欧盟突出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明确了以教育促经济发展,以教育促就业的发展思路。根据“2020战略”,欧盟首先将加大教育投资,争取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鼓励更多的公民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对经济的作用。在战略中,欧盟的目标是30至40岁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普及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因为只有培养出知识型的人才才能满足以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模式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其次,“2020战略”中欧盟明确提出要提高欧盟的教育水平,只有通过卓越的教育质量才能增强欧盟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面对全球化的严酷竞争,欧盟将进一步强化R&A和创新政策,欧盟要求以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定位在创新教育上,提高创新能力,提倡创新精神,尤其是高校自主的研发能力。因此未来会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尤其是科研经费的投入,不仅各国要加大投入,而且欧盟本身也会增加投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使其能够缩短科研向市场的转化时间。最后,“欧盟2020战略”中提出要建立一个共享的社会,突出教育的福利性质。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拉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的福利。通过高等教育提高了劳动力的基本就业水平、素质和能力,保障他们的就业,就能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校人数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位的,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阶段。全国大约有2321所大学,各类教育总规模人数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6%左右。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发展规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然而,高等教育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在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办学体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欧盟在高等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值得我国借鉴。
首先,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是一国发展之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欧盟为了要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极大地改善教学环境。尤其是为了尽快地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欧盟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现在经济发展也处于转型期,也需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因而要加大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尤其是硬件设施,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求。通过投资可以扩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加大扶持力度以推动教育的公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提高教师的待遇,提高待遇一则可以稳定师资队伍,对整体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二则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素质。对于教师素质的把握应该从教师资格的认定,教学情况的评估,教学成果的考核制定相关的标准,有了统一的规定,便于形成有效的教师培养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下一步发展,没有过硬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令人堪忧,虽然从表面上看普及了大众教育,而实际上由于各个院校扩大招生数目,增开新专业,教学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实际的市场需求,结果造成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学无致用的状态,而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人才。欧盟在“2020战略”中特别强调要重视教育质量,因为只有严格把关才能培养符合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尤其是在新的经济模式下,需要的是有新技能、高水平的人才。欧盟提倡卓越质量的认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应该狠抓教育质量,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估系统。我国高等教育要走规范化道路,也一定要严格保障教育质量,及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盲目地跟风,不顾实际上新专业;同时,相邻地区的高等院校应该精诚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发挥各自地区的优势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校企的合作,不仅要抓理论知识的教育质量,同样要重视实习的教育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用,提高教育质量和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最后,要改变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传统认识下,教育就是对知识的构建,没有更多的去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这造成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满足实际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欧盟在战略中提出将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这一点同样重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灵魂所在,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前沿阵地更应该体现这种理念,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加强基础研究之外,还要在高等教育中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应该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不断地改革现有的体制,使之达到一种平衡。创新力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综合实力,高等教育一定要在教学和科研上实践这个理念,推动国家的腾飞。欧盟一贯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国教育也应学习这样的理念,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欧盟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习的榜样,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形成符合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巩固高等教育的地位,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使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等教育不能是僵化的,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要通过与社会的联系不断地提升自我水平,使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的支柱。
[1]Barroso,J.M.Europe 2020— Presentation of J.M.Barroso,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to the InformalEuropean Council of 11 February 2010[EB/OL].http://ec.europa.eu/commission_2010 - 2014/president/news/statements/pdf/20102010_2_en.pdf
[2]熊志翔.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形成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5).
[3]赵叶珠.新世纪欧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动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