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民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223003)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是我们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党非常注重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部过程。”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深入贯彻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良传统,以树立宣传先进典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班杜拉为代表人物的社会学习理论着重强调,模仿和学习对人们获得适应社会的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在过程中,观察与模仿学习成为其内化的第一步。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青少年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到了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和思想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也引起了深刻变化,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自我意识趋于强烈。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趋于崇尚个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有一种是自我意识趋于薄弱。他们平时受到家庭过多的宠爱,衣食无忧,心理年龄尚处在幼稚阶段,还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这两种倾向具有共同的不利因素,即价值观没有方向性。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加以宣传,使大学生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群众欢迎什么样的人、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使之出入进退有了行为参照。因此,先进典型的树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和良好道德的养成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标杆定位作用。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处于自我保护的功能,形成了模仿和从众这两种心理机制。由于年龄和生理等方面的原因,青少年群体的模仿和从众心理趋于强烈。在这种心理机制作用下,他们更喜欢追逐时尚,集体风气更容易形成。出于自我保护,许多青少年在做好人好事或其他正当行为时担心被他们嘲笑,于是不敢去做,他们甚至会反复考虑要不要给老人让座,要不要帮老师拿作业本,该不该在升国旗时唱国歌等等,内心充满苦恼。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不良的风气,他们的正面行为则会受到抵触并逐渐消失。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科学,树立典型模范并宣传其先进事迹,使大学生不仅在认识上知道该如何做,而且在行动中敢于如此做,从而可以使大学生的正面行为得到了认同、保护和褒扬。因而,先进典型的树立,对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风气,营造弘扬正气、扬善抑恶的浓厚氛围,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促使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当确立了先进典型,青年大学生则会从社会期待出发,向先进典型看齐,力求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实现其“被需要感”。同时,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调动了人们潜在的积极性。由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具备积极上进的内在驱动力,当先进典型确立之后,先进典型自然就会成为其他个体追逐和超越的目标,从而实现其“优越感”。先进典型的树立,有利于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局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了刺激和激励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一元化社会本位价值观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更多地体现出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因而在传统的榜样教育中,大学生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情大不如前。先进典型教育在现实运用中出现了弱化态势。
在先进典型教育中,通常是由活动的发起者树立个别杰出人物作为典型,再号召整个单位、组织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去学习该典型。大凡先进典型的树立,均源于该典型人物身上的某一闪光品质或光荣事迹切实可嘉、值得宣扬,期望更多的人效仿,这是树立先进典型的本意。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更新,他们的价值观念由注重集体利益转向关注个体发展,由追求崇尚理想转向注重切身利益,各自的成才目标各不相同。同时,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大学生更多地趋向于崇尚自我,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他们往往在成才目标上寻找各自的学习楷模。当先进典型树立起来之后,整个单位、组织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对该典型的认同程度并不一致,要不要学习、值不值得学习,每个学习者都会自行掂量,而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活动发起者的预期目的。因此,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中,大学生群体学会以不同的个性设计自己的人生,他们所期待实现的价值难以再在同一个人身上体现。如果把学习先进典型变成了“去个性化”的样板教育,只会在学习者心中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
从字面含义理解,先进典型是因为“先进”,所以成为了“典型”。提炼先进典型的“先进性”,乃是树立典型的重要工作。在往常的先进典型教育中,对先进典型的失当宣传时常发生,导致了先进典型的虚化,大大削弱了教育效果。对先进典型的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它们都不利于先进典型教育作用的发挥:
一是以名人为典型,典型人物和现实过于遥远。例如,以毛泽东的少年立志为典型,号召大家树立远大理想;以列宁勇于认错为典型,鼓励大家诚实守信等。以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等历史名人作为先进典型,尽管具有权威性,其事迹容易为学习者熟知,但由于时空相去久远,难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是树立了“圣贤式”的先进典型,使学习者难以接近。教育者往往对先进典型进行了“扩写”,在推介先进典型时,没有聚焦于该典型某一方面的突出品质,而是把该典型的各方面的优点都罗列一番,将之形容得十全十美。这种做法让学习者没有头绪,不知道重点学习先进典型的哪一方面;又拉远了先进典型和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让学习者感到先进典型优点太多,高不可攀;尤其是过多地强调牺牲奉献,高尚无私,令学习者敬而远之。同时也给先进典型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处处要奉献,处处给别人做榜样,处处不能犯下错误、露了马脚。这种做法,让充当先进典型的人活得很累,又让学习先进典型的人学得很累。
三是过度赞誉先进典型,刻画的形象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有些教育者对先进典型进行了“夸张描写”,在介绍先进典型事迹时有吹捧之嫌,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先进典型形容成英雄再世,导致人物事迹或性格特征与实际并不相符。一旦对该典型比较了解的同学、朋友发现了这种不相符的宣传,他们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和排斥活动的开展,甚至会对先进典型进行挖苦和嘲讽。如果这样,先进典型教育就会沦为闹剧。
完美的宣传效果,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们生活的境况日新月异,在先进典型教育中,落后的教育形式摆脱不了苍白的宣传和空洞的说教,苦于抓不住潮流青年的心。
首先,宣传形式落后,仍然借助于板报、橱窗、开会等固有地点的宣传形式,适应不了当年大学生活泼好动、流动范围广的特点;对电子网络、手机飞信这些新的宣传阵地利用不充分,跟不上大学生探索新事物的步伐。其次,学习方法老套,仍然借助座谈会、写心得等传统的学习方式,浮于空话,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少把对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化为实践活动加以拓展,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总之,由于在宣传和落实两方面跟不上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变化,先进典型教育在思想挖掘上遭遇顽石,学习活动往往浮于表面,成为“做个样”、“走过场”的一阵风式号召。
在先进典型教育中,教育者向学习者灌输先进典型的先进思想,希望整个群体能够集中学习效仿,获得积极效应。在思想观念上,教育者往往把自己理解为主动者,以先进典型为模具,对受教育者进行批量式“加工生产”,比如在先进典型中一味地强调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都有意无意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这种观念基于一元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气息,看重人才培养的政治保障作用。然而,随着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价值凸显,主体意识张扬,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呼声高涨,学生能有选择地接受信息和有主见地处理信息,受教育者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者。只有他们主动接受信息,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先进典型教育才能产生效果。因此,先进典型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以学习者为主体,由指挥转为服务,由灌输信息转为提供信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既坚持集体性教育,又保护个性发展。在具体做法上,打破固有的“道德型”、“知识型”先进典型惯例,树立多层次、多方向的先进典型,提高学习者道德判断与实践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先进典型教育的开展效果,要靠教育者对时机的灵活把握。在合适的情境中伺机开展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先进典型教育在有开展的必要时进行,加强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的针对性。先进典型应精心策划,有的放矢,比如在学风建设时,可以推出“学习型”典型,在毕业生走上岗位时,推出“敬业型”典型和“创业型”典型等。实践证明,先进典型教育的针对性越强,对受教育群体的发展要求和学习特点把握越透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违背教育规律,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开展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则会削弱先进典型对学习者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其次要把握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的充分条件,即宁缺毋滥地精心寻找生活中自然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不能罔顾实际,降低要求,“矬子里面挑将军”,乃至出现“下指标”式的树典型;也不宜揠苗助长,先确立再培养,乃至出现“抓壮丁”式选典型的情况。
先进典型教育是进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工作,以达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效果。树立先进典型作为一个群体的学习目标,其目的是为了让先进典型成为广大群众的实践理想。这边要求先进典型的人选确定和形象塑造都经过科学设计,坚持理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实现领先性和可行性的紧密结合。从先进典型的教育效果而言,只有群众愿意仿效的先进典型,才是好典型。先进典型教育应当注重实效,它所体现的不仅是“先进文化”,也应当是“大众文化”。首先,塑造现实的先进典型形象。要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便要让学习者树立“我也可以做到”的信心,因此,先进典型不能和普通人差距太大。在形象塑造上,应该把先进典型还原成鲜活的人、普通的人,这样他才能有较大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加深先进典型在现实生活中对受教育者的实际影响。一是改进宣传手段,加深学习者对先进典型的认识。在宣传手段上,除了传统的报纸宣传、事迹报告等方式外,广泛采用当代青年乐于接受的信息方式如广播电视、因特网、BBS、论坛博客等传播媒介。二是付诸实践,实现学习先进典型的质的飞跃。在开展形式上,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实践活动,把教育的重点转向生活实践和行为养成方面,使受教育者把认知转为行动,把对先进典型的阶段性学习化为自身的长久习性。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0-15.
[2](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康秀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4-236:.
[4]徐茜.试析先进典型教育的影响及作用优化[J].成功(教育版),2008,(6):146-147.
[5]张玉新.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