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治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2012-08-15 00:52:12上官慧军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长治生态旅游旅游

上官慧军

(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旅游业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示其重要性,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猛发展,并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生态旅游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模式。[2]长治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本文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治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一、研究区概况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居太行之巅,古称“上党”,地处北纬 35°50'~ 37°08',东经 113°01'~113°40',辖城区、郊区及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2区、10县、1县级市,总面积13896km2。长治东倚太行山,与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长治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8.6℃~10.5℃之间,一般年降水量在530-65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长治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大约分别占到全市总面积的 50.7%、33.4%、15.9%,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长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壮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长治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长治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长治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景观组合丰富多样。

1、太行山水生态旅游资源

长治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山、峡谷尤为突出,主要有群峰连绵的老顶山、松涛云海的灵空山、扑朔迷离的紫团山、壁立千仞的黄崖洞、巍崖耸峙的仙堂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山、数峰并峙的老爷山、峰耸泉涌的发鸠山、险峻幽深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等,风格迥异;本区目前建有太行峡谷、太岳山、老顶山、黄崖洞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此外,本地区还发育了壶关县紫团洞,黎城县黄崖洞、白云洞,武乡县太行龙洞等大量的石灰岩岩溶地貌。长治属北方地区相对富水区,漳河、沁河蜿蜒其间,滋润上党沃土,平顺县城东北的太行水乡,是浊漳河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生态风景区,绝壁千仞,高峡平湖,集北国雄姿与江南水乡柔美于一体;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漳泽、后湾、关河水库浩浩荡荡;长治集北方名山大川和南方湖光山色于一体,自然风光神奇壮美。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长治文化积淀深厚,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物,现存清代以前地面古建筑216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平顺县城北的天台庵,是我国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中极其珍贵的实例,是全国仅存四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潞安府城隍庙,规模宏大,布局独特,是国内现存府级城隍庙中较完好的一座古代建筑群,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平顺龙门寺集六个朝代(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建筑于一座寺庙之内,国内仅有,对研究上党古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在长治众多的寺观庙宇中保存着一大批历代彩塑、石刻和壁画,沁县南涅水的石刻造像,以丰富多彩的佛教活动为主;法兴寺的唐韵宋塑,大云院的五代壁画,梁家庄观音堂的明代悬塑,堪称东方艺术宝库的瑰宝;高39米、重150吨的炎帝铜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距今两亿五千万年的树化石群为世界罕见。上党戏曲以其高亢激越的音乐唱腔见证着岁月历史的苍桑世变;神农尝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折射出长治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

3、红色旅游资源

长治地势险要,战略位置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治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创建了以太行山和太岳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在武乡、潞城等地,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也是集宣教、收藏、科研、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潞城市北村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而后转移到武乡砖壁村,有武乡“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此外,长治还有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黄崖洞革命纪念地、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革命事件活动旧址或纪念场所,这些文物和纪念地,主题突出,供人们瞻仰、参观,成为人们缅怀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4、农业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近年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长治市民节假休闲娱乐的新方式。例如长治郊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结合东山西水的自然生态特点,推出了一批“农家乐”、“渔家乐”旅游产品,开发果蔬采摘园、垂钓赏景等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壶关、武乡等旅游大县的农家乐也发展迅速。长治人工园林生态同样具有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市区东有连绵的老顶山森林公园,是长治市区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西边是长治城市湿地公园,是全省乃至华北地区湖泊、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展现出黄土地高原少有的江南水乡秀色;北边八一广场东西绿色游园遥相呼应;南边城南生态苑,湖光山水、景绿相间、幽静宜人;人民公园、太行公园、滨河游园等许多景观点缀其间,2005年长治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三、长治发展生态旅游意义分析

1、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

长治物产丰饶,矿产资源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储藏量尤为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的美称,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能源主导型城市,2001年之前长治以能源工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存在不均衡状况,旅游业在长治产业体系中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薄弱,许多景区资源利用水平粗放,结构单一,大量旅游资源的竞争优势没有体现,2004年以来,长治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生态旅游,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推广运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具有直接消耗资源少、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扩大了第三产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实现资源性城市的转型。

2、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

根据客源市场和本地资源特色,长治推出山水风光、红色旅游等系列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提高了长治的知名度。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以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线,促进文化与旅游共生共融,集观光旅游、产品推介、文化研讨于一体,全面、深入展示长治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成果,提升了长治的软实力和对外形象。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太行山大峡谷,利用其地理优势的良好载体,融合国际时尚的户外攀岩运动与旅游发展为一体,长治连续举办了中国长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邀请赛及系列节庆活动,赢得了中国登山协会、广大攀岩爱好者和游客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展示了上党无限风光;平顺太行水乡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神农滑雪节、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旅游活动,把发展生态文化,展示地域文化,融合到节庆活动中,宣传了长治旅游品牌,促进了上党文化的弘扬,推动长治旅游走向大市场,增加了长治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可以筹集资金以维持发展,而且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旅游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随着长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为游客服务的导游、管理人员、农副产品供应者、建筑、环卫人员等,因而为旅游区周围的居民有效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富余劳动力转移。2011年通过普查,长治全市共登记有旅行社及分支机构101家;旅游景区113家;旅游住宿接待设施1153家;旅游餐馆2303家;旅游生产销售单位146家;旅游交通单位30家;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机构4家;旅游教育培训单位4家;旅游协会2家;旅游行政(事业)管理部门26家;其他旅游单位46家;总计3928家,全市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数总计28902人。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带动效应强的综合性产业,产业链较长,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有利于带动房地产、商贸、交通、通讯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4]

四、促进长治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长治丰富的旅游产品被更多的人接受,但同时还存在景区同质化、营销不足、整体形象不突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长治生态旅游发展,须依托资源优势,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可行发展模式。

1、科学制订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建立旅游产业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生态旅游资源有一个有效利用问题,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一定地域和时期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相适应。[5]长治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不合理的开发,可能引起植被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或加速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化,加重环境污染的后果。因此,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需要综合调查,有效评估,确定旅游区的生态容量,根据旅游资源的状况、交通区位、开发现状、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定位旅游资源功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要与环境协调,保证当地自然与人的和谐,生态旅游活动强度应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保护资源。

2、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品牌战略

长治旅游资源在地质地貌类型、景观特征上与周边城市类似,民风民俗、生活方式也有相似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资源项目的建设上,不能搞大而全,避免仿效外地、弱化景区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生态旅游产品除了具有一般旅游产品的共性外,还是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为核心内容的产品。要实地深入调查分析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把握资源潜在价值,用新思路、新创意、新理念进行产品创新。长治炎帝古文化、绿色太行风光和红色革命纪念地资源特色明显,生态旅游应注重文化与景观相结合,完善合理的旅游区空间布局体系。长治红色旅游可与古色、休闲旅游结合起来,用红色太行提升太行山水的内涵与品位,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形成融红色、古色、绿色、水色、民色于一体的旅游格局,树立长治旅游形象,凸显长治的生态旅游特色。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活动,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受能力范围内,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使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交通运输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加强长治旅游景区道路的建设,增加公交枢纽站,提升交通承载能力,加快通向各主要景区的旅游公路的改造,为游客提供高效快捷的出行保障;同时,改善旅游食宿设施硬件,有序开发酒店、度假村等项目,完善不同档次接待能力,增加生态旅游的可进入性。

积极引进信息、商务服务业,在火车站、客运中心、长治飞机场等游客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主要交通路段设置旅游地图广告牌、交通指示牌,全方位改善服务功能,提升长治旅游接待水平。

4、加强区域合作,重视旅游促销

旅游资源与产品构成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内各地之间旅游合作,加强区域联合,以合作促发展,成为不同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共识。长治地处山西东南部,是连接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与周边晋中、焦作、邯郸等城市在历史文化上存在衔接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为长治旅游联合提供了条件。例如,根据旅游资源分布情况,长治黎城、武乡、襄垣、左权麻田、河北涉县可联手打造红色旅游集群;沁源灵空山、花坡可联合周边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发展太岳山生态旅游群。长治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与区域内各省、区、市通过深化合作、协同发展、建立统一大市场,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拓展长治旅游市场,还要积极宣传长治旅游,将长治纳入周边地区的旅游网中,参加省内外旅游部门的促销活动,与相关旅行社、宾馆建立伙伴关系,在市区太行东西街、长太高速路口等交通要道,设置宣传广告牌;通过广播电视、长治日报、上党晚报、政府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加强对外宣传。

5、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生态旅游区的各项基础数据,监控、研究和预测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重视景区环境工作,强化旅游生态环境的管理机构,加大环保的投入,加强对旅游环境质量监测和效应评估工作,对生态环境容量的控制。对现有的旅游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严格审批投资项目,建立良好的旅游景区管理秩序,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过硬的人才队伍,长治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院校设有导游或旅游相关专业,引进专业人才,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旅游职业培训,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按照生态旅游区的规范要求,举办导游员、讲解员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确保生态旅游的服务质量。

五、结语

长治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发展生态旅游,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文化和景观的结合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发与构筑,充分发挥长治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实施资源整合与组合开发策略,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发展自然生态考察游、漂流旅游、滑雪旅游、自行车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转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让游客在享受自然中能动地认识、保护自然,注重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以生态旅游的效益支撑生态环境的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加快长治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推进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吴国清,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38-241.

[2]吴郭泉,王艳.旅游资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11-119.

[3]佟玉权,王辉.环境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9-36.

[4]吴易明,徐月芳.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41-150.

[5]印开蒲.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92-93.

猜你喜欢
长治生态旅游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当当鼓
戏剧之家(2020年17期)2020-06-22 12:01:24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