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朱凤霞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北 唐县072350)
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国内有报道指出,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1%~6.0%[1],国外报道为5%[2]。因此,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对26例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的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2010-04—2012-04月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0例次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男420例次,女200例次;患者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7.5岁。其中肺癌288例次,乳腺癌200例次,食管癌18例次,宫颈癌32例次,卵巢癌18例次,胃癌64例次。
根据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依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常规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为6~8周期,常用化疗药物为:顺铂、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多西他赛、长春西汀、环磷酰胺、阿霉素、足叶乙甙等。上述病例均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其中26例次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后,做以下处理:①立即停止药物注射,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药物;②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③用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0.1、氟美松针5mg,在外渗部位进行局部封闭;④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连用3d。
620例化疗患者中,26例次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其中肺癌10例次,乳腺癌11例次,食管癌5例次;输顺铂时药物外渗13例次,输阿霉素时药物外渗2例次,输注奥沙利铂时药物外渗9次,输注足叶乙甙时药物外渗2次。经上述治疗,患者均好转,无明显后遗症。
在临床中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原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血管因素:由于肿瘤患者长期大剂量给予化疗药物、致使血管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血管壁逐渐变薄、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弹性下降,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②化疗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配置药物浓度过高或渗透压高等;③操作因素: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等;④患者因素;由于长期大量给予化疗药,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增加了患者的活动度,针头容易滑出血管,或者拔针后按压时间太短,药液沿针眼处溢出。当出现以上情况时,我们的处理是:①对于首次给予化疗药物的患者进行宣教,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血管的意识,给予药物时尽量减少上厕所活动,输液侧肢体勿受压迫,以免引起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②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PICC置管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机率;③提高护士专业技术输注化疗药物的护士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特性,输注化疗药物时应严密观察静脉通路和回血情况,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对局部作相应的处理。通过以上处理措施,无1例因操作不当而发生药物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及交叉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娄婷,黄幼含.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 [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1-83.
[2]王建霞.保护静脉与化疗 [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2):2.
[3]朱琳,王圣祥,林琳.浮针法与硫酸镁湿敷法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23.
[4]罗晓佩,刘丽珍.浅谈化疗药物的外渗原因及处理方法 [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