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2-08-15 00:45周留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风俗习惯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周留玉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3)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和和谐的根本性保障。胡锦涛指出:“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伟大目标之一。民族团结不仅仅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指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依靠的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友爱。如果一个家庭不团结,那么亲人可能反目成仇;如果一个民族不团结,那么可能这个民族会变成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国家不团结,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四分五裂的现象。我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交流和融合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为了持续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需要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使国家的良好局面得到保持和发展。

一、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也只有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会产生。宗教是指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虚幻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用主观的、虚幻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即用唯心的外衣来遮掩唯物的本质,宗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力量。所谓民族宗教是指包含在民族概念下的宗教,含有民族和宗教两重性的一种宗教形式。民族宗教是指该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这种共同信仰往往同该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相连,其崇拜的神灵或信仰的对象有时就是本民族的守护神或是指传说中的鼻祖。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宗教一直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之后,有些宗教现象甚至会成为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就需要:

第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我们要始终客观地看待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族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进一步普及相关的常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优势和特色才能促进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江泽民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更为重大。

第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党和国家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是尊重和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绝不是保护封建迷信或打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号,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我们要严格区分正当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邪教、打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号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界线。积极引导人们,既要承认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又要限制其消极影响,使人们正确地对待宗教,坚决地反对任何形式的邪教和不法行为,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宗教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只有宗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了,宗教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宗教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们知道了民族、宗教和民族宗教的概念,在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时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宣传宗教中与现代文化要求相适应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正是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领导下,少数民族人民的面貌、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少数民族关系的面貌才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硕果。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特定自然地理条件下,随着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国家赋予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即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婚姻习惯、丧葬习俗等。因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风俗习惯往往是通过歌舞、书画、服饰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许多少数民族通过风俗习惯来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因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大团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会对本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少数民族的同志往往把对他们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他们的尊重,是对他们民族的尊重,把对他们风俗习惯的不尊重看作是对他们民族的不尊重。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有尊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才利于民族大团结。

三、“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一重要观点,是党中央1981年在讨论和解决新疆民族关系问题时正式提出来的。1990年8月,江泽民同志来新疆视察,他在视察中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的局面,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是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理论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新疆民族大团结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离不开”思想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过程,即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伟大祖国的边疆、共同维护了伟大祖国的统一、共同推动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特征,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依靠、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三个离不开”思想,在预防渗透、防御分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抗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有力武器。在长期的反分裂斗争中,“三个离不开”思想已根植于各族人民群众心目之中。“三个离不开”思想对伟大祖国的安全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三个离不开”思想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边境线蜿蜒绵长,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年来,国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新疆搞骚乱和破坏。党中央多次指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保卫祖国安全的坚强堡垒,维护祖国安全稳定和统一,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没有广大汉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以及他们的相互合作,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就不可能有边疆的巩固和发展。如果没有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对祖国大门的保卫,内地的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群众就不能安心地进行生产和生活;反之,内地汉族人民群众如果不在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鼎力支援边疆,做边疆人民强有力的后盾,边疆的面貌也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景象。所以,必须看到各族人民之间的互助,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看到,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具有充足的资源和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人才等等。如果仅仅只有丰富的资源,没有足够的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人才,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开采和利用,那么丰富的资源也就不能成为我们所需要的财富。反过来说,如果仅仅只有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开采,那么再多的资金和再先进的技术也就没有办法发挥其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价值。所以只有把这两方面的优势相结合,才能搞好经济建设,维护好祖国统一。

第二,“三个离不开思想”有利于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思想,不仅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生死团结、荣辱与共的伟大决心和坚强意志,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还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成就。“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党的民族团结思想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但强调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又指出了各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胡锦涛主席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并且要求“要在各族青年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年心中。”

现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沟通不断扩大 、合作不断加强、感情不断深化。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群众基础日益加深。但,我们仍然需要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新形势下的民族矛盾 ,仍然需要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仍然需要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教育密不可分。

最后,发展经济有助于巩固教育根据市场发展和成熟情况,选择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并将少数民族特色产品输出到内地市场,将内地产品输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互通有无;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点来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边疆绿色经济发展,在充分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一些支柱产业;同时我们可以实施科技下乡服务,帮少数民族地区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和动员少数民族同胞走出去,鼓励创业。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巩固民族团结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只有有了稳定团结的局面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才能进一步实现维护祖国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马惠兰.从“两个离不开”到“三个离不开”——试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新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0(03).

[2]尹保云.论民族主义的发展[J].战略与管理,1996(0l).

[3]顾华详.新疆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事求是,2004(02).

[4]余梓东,李劲松.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5]赵柳成.新疆长治久安论[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风俗习惯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