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华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 商丘476000)
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先华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 商丘476000)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创业信念、缺乏创业资金及技术等问题;针对大学生自身在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自主创业 ;问题 ;对策
许多大学生主要靠激情创业而看不到创业是踏踏实实做起来的,急于求成,最终只能草草收场。据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21.6%选择“自主创业”,同样的调查,在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仅占6.3%。[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但许多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非理性的,创新意识相对缺乏,创业经验不足,热情很高但缺乏理性分析,事实上对市场的理性分析是自主创业成功的前提。
许多大学生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解,关于创业项目的方案脱离市场实际情况,仅凭借创业的激情盲目实施创业计划而缺少充分准备,就会因为市场环境发生的突然变化导致创业者措手不及。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创业缺乏风险知识、风险意识和承担创业风险的勇气,不能正确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也不懂得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使东拼西凑筹集到的一点资金创业,不但未能赢来事业的发展,反而弄得血本无归。
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家庭经济情况相对80年代、90年代要好的多,父母深知创业的艰辛,希望孩子有个稳定的、收入高的工作。如果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企业,很多人就会认为是大学生个人能力欠缺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对此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
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知识,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相关技能培训。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美好想法与概念上。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不少大学生虽然有着很好的创意,但是由于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对创业所需各种资源的准确理解,所以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创业者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2]
大学生对创业相关问题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甚至有些认识非常简单、幼稚。如有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广阔,不管什么产品都会有不错的市场前景,因此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另外,一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喜欢盲目地跟进,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考虑这个行业长远的发展,这样没有目标,盲目地跟进是经不起考验的,最终只能以失败结束自主创业。
大学生长期待在校园里,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纸上谈兵之外,由于缺乏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的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缺乏有效组织产业资源、企业运营的能力,并且他们也不熟悉创业环境中变化无常的一些交易规则,也不会考虑市场问题,不会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3]因此受年龄、阅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未必对这些创业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这样自身就缺乏对可能遭遇风险的随机应变能力。而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在创业中遇到资金或其它困难之后,由于其承受力有限,很容易选择放弃。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导致创业的失败。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先例令人对创业望而生畏,也在社会上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如银行贷款、申请工商注册等环境因素也使他们雪上加霜。许多大学生创业资金不是来自于政府,而是父母的血汗钱,这些血汗钱是爹妈一生的积蓄,孩子深知这些钱来之艰辛,拿来这些钱他们深知所承担的风险,精神压力极大,这样导致的后果将会打击投资者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创业中,拥有先进的技术就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技术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将遭遇到较多的困难。而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道路的同时,学校可能会制造很多的学习机会,但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所起的效果不明显。而大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也只是一个观摩者,公司只会提供一些表面的东西,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公司的工作,更不可能了解公司的内部机制。很多自主创业的学生,一开始热情高涨,但是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大,创业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创业的热情也就逐渐消失。
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其中主要包括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首先,大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其次,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最后,还需要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首先要尽可能发现自己的最大特长,事实证明,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特长的事业,往往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事业;其次要注重挖掘自己的知识优势。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空间、知识的理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改变了人们对需求、市场等概念的基本知识,并且创业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大学生要注意优化社会上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决策;最后选择的创业项目要务实。搞高科技、网络技术创新是创业,加盟小超市、小书店同样也是创业。[4]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基础上谨慎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由于各方面阅历和经验的缺乏,如果能够到实体单位锻炼几年,积累与创业项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创业。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平时可以与周围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多做交流,认真学习这些人士的创业成功经验使自己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当创业机会来临时要冷静理性的进行分析,要注意了解创业项目是否适合自己,研究社会环境,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适时作出科学理性的决断,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当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还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创业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吃苦和失败的心理准备,更要有不畏艰难的心理准备。有了各方面的心理准备,就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坦然面对,渡过难关,走出失败的阴影,到达理想的彼岸。
俗话说的好:“用钱创造财富!”在众多创业失败的例子中,资金的不足常常是让创业者黯然落下“英雄泪”的主要原因。因此,创业者在公司正式运营之前,一定得先把资金募集充足。其次,所选的项目要与自身的财力相对应,应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事。再者,在创业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资金的使用风险,不要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去,也不能超过项目的盈利能力大额举债,而应该尽一切可能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首先必须突破自身知识的限制,不断给自己充电,系统的掌握创业行业领域的实用技能和更多更全面的技术。而创业是一项实践很强的创造性活动,对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要自觉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为自己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5]
[1]吴忠宁,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96-98.
[2]闾振华,李丁,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李阳,吴凡,等.中国大学生创业困境分析[J].今日南国,2009,(9):154-156.
[4]张雪萍.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J].教育评论,2009,(1):72-74.
[5]梁杏允.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4):84.
F647.38
A
1671-4733(2012)04-0083-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4.026
2012-07-13
刘先华(1980-),女,河南信阳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电话:1393894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