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晚唐五代贾岛接受的必然性

2012-08-15 00:54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五律贾岛士子

余 霞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在贾岛诗歌的接受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闻一多先生说晚唐五代是“贾岛时代”[1],虽然无不夸大了贾岛的影响,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晚唐五代诗人向贾岛学习的盛况。北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云:“唐末五代,流俗以诗自名者,……大抵皆宗贾岛辈”。南宋方岳《深雪偶谈》亦云:“贾浪仙,……凡晚唐诸子皆于纸上背面,随其所得深浅,皆足以终其身而名后世。”可以说,身世不显,连蹇终生的贾岛在晚唐五代获得了诗人们极大的推崇和学习。早在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就对贾岛在后世备受推扬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探讨。值得一提的是他所提出的“休息”论①“休息,这政治思想中的老方案,在文艺态度上可说是第一次被贾岛发现的。”,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笔者认为,晚唐五代贾岛之所以获得极大声誉,其中的因由还可进一步申说。

一、贾岛的一生获得了众多同情

正如闻一多所说,中晚唐是一个“荒寒、寂寞、空虚、一切罩在一层铅灰色调中的时代”,同样,这个时代士子们的政治前途同样笼罩着铅灰的乌云。深深植根于士人心中的人生价值观在此时遭遇了重大挫折。儒家强调“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而时代并不能为他们提供机会。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贾岛自元和之初入长安投身科考,到开成初贬授长江主簿,除短暂出游外,困居长安达二十余年,遭遇了生活与心灵的双重煎熬。这些情形在他诗中多有反映:“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下第》)“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朝饥》)“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客喜》)“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冬夜》)忍饥挨寒的苦况,让人不忍卒读。他的诗歌,是末世寒士悲剧生命的哀吟。

虽然“日日攻诗亦自强,年年供应在名场”(姚合《送贾岛及钟浑》),贾岛却久久未能登第,贬授长江主薄,才开始了仕宦历程,后转普州司仓,然贾岛来不及上任即离开人世。这些正是让晚唐五代士人感叹唏嘘的地方。晚唐苏绛在《贾司仓墓志铭》中沉痛地感慨:“呜呼!未及浃旬,又转授普州司户参军,荣命虽来,于公何有?”这样一个悲苦连蹇的身世,在命运多舛的晚唐五代士人心底激起了巨大的共鸣与同情。

贾岛无辜贬授,在后人看来是冤屈不公的。“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杜荀鹤《经贾岛墓》)“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张蠙《伤贾岛》)“先生不折桂,谪去抱何冤?”(曹松《吊贾岛》)虽然跻身下层官吏的行列,然困居于荒凉闭塞的巴蜀之地,贾岛后期的生活依然没有改观。他在《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中写道:“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逐客寒前夜,元戎与厚衣。”寒冬的衣物仍需仰仗朋友的接济,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对这位地位卑微、身世坎坷、怀才不遇的诗人,晚唐五代的士子给予了深深的悲悯。晚唐韦庄曾奏请朝廷追赠贾岛等十四人进士及第,理由是他们“俱无显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时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2]晚唐人对贾岛的钦敬与同情由此可见一斑。

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后,“日薄西山”的唐王朝愈加走向“穷途末路”。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此后的中原,在短短半个世纪中更迭了五个王朝,战争频仍,人民流离失所。由于时代的危机,晚唐五代的士子们生活比起贾岛,更加不如人意。他们往往困于科场几十年而不得一第,大半生光阴虚耗于此。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云:“顾非熊,……在举场三十年,屈声聒人耳。”刘得仁的境遇堪比顾非熊,《唐才子传》卷六云:“(刘得仁)出入举场二十年,竟无所成。”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八记载:“(方)干为人唇缺,连应十余举。有司议干,才则才矣,不可与缺唇人科名,四夷所闻,为中原鲜士矣。干潜知所论,遂归镜湖。”朝廷竟因方干一处生理缺陷而不予录用,真是匪夷所思。许棠中举前境遇亦十分凄凉,《唐摭言》卷四记载许棠因为“久困名场”,家境困难之极,多亏友人马戴暗中接济了他的家人。还有蹉跎一生,鬓发成雪,依然孜孜不倦的士子,如曹松。《唐摭言》卷八记载曹松登第时已经70余岁,当他与另外四位老人同时登科时,时人戏称为“五老榜”。郑谷亦挣扎名场十六年才博得一第。张蠙有《下第述怀》诗云:“十载长安迹未安,杏花还是看人看。”诗人已在长安煎熬十年,犹未登第,看着别人中第赏花,满腹酸辛。还有一些晚唐五代士人终身未得一第,如刘得仁、方干、李洞、张乔等。

明胡震亨在论述晚唐人多下第诗时说:“晚唐人集,多是未第前诗,其中非自叙无援之苦,即訾他人成事之由。名场中钻营恶态,忮懻俗情,一一无不写尽。”(《唐音癸鉴》卷二六)科场黑暗,有才难申,士子们在走投无路时,无由不发出怒吼和哀音。然而怒吼也好,哀哭也罢,现实依旧笼罩在阴云之中。对晚唐五代的乱世文人来说,贾岛生活的困窘、科场的困顿,一生不得志都与他们如出一辙。贾岛的生命轨迹就是末世寒士一生的写照。晚唐五代学贾诗人们一面悉心体验和深情悲悯着贾岛的生命歌吟,一面也加深了对自身悲剧的深刻感受和特殊体验,从而在贾岛的生命轨迹中找到了惺惺相惜的情感寄托。

二、贾岛提升了诗歌对于诗人生命的价值

胡适认为,自从杜甫之后,“作诗不是给贵人、贵公主作玩物,也不仅是应试的工具了,作诗成了诗人的第二生命。”[3]的确,杜甫开启了唐人锤炼诗艺的源头,但杜甫所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民瘼和人生苦痛,“语不惊人死不休”,无疑是为了更好地记录生命的历程。在诗歌锤炼这个层次上,贾岛真正做到了至死方休。除生命之外,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他的诗歌了。他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送无可上人》“独行”联下贾岛自注)用心之苦,冷暖自知,以致被自己所感动。王建《寄贾岛》诗云:“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唐摭言》卷十一亦描述贾岛:“虽行坐寝食,吟味不辍。”在贾岛那里,诗歌可以疗饥,可以代替人生的各种享受。贾岛对诗歌的执着和投入无疑给诗歌本身注入了更多的价值因素。晚唐李克恭评价贾岛作诗:“海底也应搜得净,月轮常被玩教倾。”(《吊贾岛》)在某种程度上,贾岛对诗歌锤炼的忘我境界,实质上进入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层次。对于贾岛,诗歌已不仅仅是工具,更多是价值本身。诗歌也真正成为诗人的第二生命。

贾岛对诗艺的执着主要体现在“苦吟”上。“苦吟”不仅是一种作诗方式,更是一种对诗歌字句、音节、气韵精益求精的做诗理念。在杜甫的时代,苦炼诗句是可以拿来挪揄的①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而到了贾岛的时代,执着于诗艺是让人钦佩的。这种专注精神可以从李贺“呕心沥血”以求诗思的情形②李商隐《李贺小传》中贺母云:“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尔!”中见出端倪。检索《全唐诗》及其外编,以贾岛为界限,“苦吟”一词明显增多,据笔者统计,贾岛以前的诗人,诗中出现“苦吟”或“吟苦”字眼的,一共是20处,其中,描写做诗之苦的有13处,其中包括韩愈、孟郊、李贺等韩孟诗派代表诗人;贾岛及以后诗人作品中,“苦吟”或“吟苦”字眼出现的次数大大增加了,共有113处,描写做诗之苦的有107处。在某种程度上,贾岛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他“苦吟”的做诗理念,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诗人。南唐李中称道中书舍人韩熙载:“丹墀朝退后,静院即冥搜。尽日卷帘坐,前峰当槛秋。”(《献中书韩舍人》)冥思苦想,搜索佳句在五代人看来,是一件无比风雅之事。作为中唐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他对诗歌艺术狂热的执着,如痴如醉的做诗态度,无疑提高了诗歌对于诗人生命的价值,在“立德”与“立功”均无由施展的晚唐五代,这种价值体认给士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叔本华说:没有比艺术更能逃避人生。在科场一再失意,人生受挫的情况下,晚唐五代诗人们从诗歌的沉醉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痛苦的解脱。

从诗歌的意蕴层面来看,贾岛的诗歌,为他们提供了最适合休憩生命的所在。如果说东晋陶渊明笔下隔绝尘世、安宁质朴的桃花源,代表了那个乱世中士子理想的生命乐土。那么中唐贾岛的诗歌,无疑也成了安顿晚唐五代乱世中士子心灵的家园。《新唐书》本传云贾岛“初为浮屠”,这个曾为释子的经历一直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充溢着一种禅宗的静谧枯寂的气息,正如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云:“贾岛衲气不除”。而晚唐五代的士子多浸染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在晚唐五代的学贾诗人中,尚颜、周贺,本身就是和尚。另如马戴、刘得仁、方干、喻凫、李洞与僧人关系密切。郑谷与僧人齐己乃是密友。学贾诗人出入于禅宗佛门,“感时叹物寻僧话,惟向禅心得寂寥”(李频《鄂州头陀寺上方》),为了解脱世事,消释烦恼,“衲气不除”的贾诗成了晚唐五代很多诗人的兴趣所归。贾诗中宁静清永的景致,荒寒冷寂的意境,远离了尘俗的喧闹和痛苦,使晚唐五代士子痛苦骚乱的心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清代许印芳《诗话萃编》卷六评论贾岛:“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小道之仄径,志在别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此说无不道理。贾岛不仅是值得同情的贾岛,他对诗歌的执着态度,在诗风取向上的独立精神,在诗歌意境方面的苦心经营,都值得尊敬和学习。这正是晚唐五代人对于贾岛在同情之外更有一层嗜爱的原因。

三、贾岛诗歌艺术上的可操作性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云:“贾诗矫元白诗体之轻俗,晚唐李洞、方干等承其余绪,宋初潘阆、魏野、九僧之流亦步其后尘。以至宋末四灵、江湖诗人,均曾师事之。”严羽不仅高度评价了贾诗的贡献,而且层次分明地厘清了晚唐至宋末学习贾岛的诗人方阵。南宋以后学习贾岛者亦不乏其人,明代的竟陵派,清代同光体等等,都是贾岛的热忱追随者。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几乎每个时代的末页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贾岛的诗歌已经穿越时空,成为不同时代诗人回溯的典范。贾岛诗歌为什么赢得后世众多诗人的模仿和学习?在诗歌艺术层面是否也有自身的优势?

有研究者抽样统计唐末五代37位主要诗人的7727首诗作,结果为:五律占33%,七律占24%,绝句(五七绝)占24%,其他(古体、乐府、排律)占19%。再从个案来看,唐末五代尤以苦吟名家者如李频五律(142首)占其全部诗作(共199首)的71%,许棠五律(133首)占其全部诗作(共153首)的87%,张乔五律(117首)占其全部诗作(共164首)的71%,李洞五律(84首)占其全部诗作(共165首)的51%,曹松五律(82首)占其全部诗作(共135首)的61%,周朴五律(25首)占其全部诗作(共45首)的56%,齐己五律(466首)占其全部诗作(共769首)的61%[4],由此可见,五律是晚唐五代诗歌创作所选择的主要形式。

律诗是经由魏晋南北朝,在初唐时期达到成熟的一种诗体。从形制音声来看,“音律上既不过简,也不太繁,恰好得之中和。相比之下,四句的绝句就显得单调平凡,十二句以上的长律又显得冗长而拖沓,六句小律,十句长律的节奏型又不能等次出现,等等,都不十分理想,惟有八句的声律形式结构简练,节奏明快,效果最好。”[5]在唐代,五、七言律诗发展是不平衡的,“七言近体,起自初唐应制”(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近体中,七律的成熟晚于五律,五律是唐代诗坛最通行的诗歌体裁。闻一多解释晚唐五代诗人热衷五律时说:“五律与五言八韵的试帖最近,做五律即等于做功课”,此说不无道理。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七律在诗歌气势与章法上有更高的要求,后世论诗者对此多有评议:“七言律难于五言律诗”。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束于八句之内,以短篇而须具纵横奇恣、开阖阴阳之势,而又必起结转折,章法规矩井然,所以为难。”(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四)因此,虽然中唐之后,七律与五律在规模和成就上并驾齐驱,难分仲伯,然对于才力不足的晚唐五代中小诗人来说,五律依然是难度适当的最好选择。

贾岛诗歌在五言诗上做出了表率。在其诗歌之中,五言律诗占了绝大多数,在齐文榜《贾岛集校注》所收的449首作品中,五言占352首,其中近体又占291首,因此贾岛在当时就被视为五言近体的名家。贾岛在世时,孟郊《送淡公》中极赞其与淡公的五言成就,“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苏绛《贾司仓墓志铭》云贾岛“妙之尤者,属思五言,孤绝之句,记在人口”,亦称道了其在五言造句上的影响。晚唐诗人薛能亦云:“嘉陵四十字,一一是天资。”(《嘉陵驿见贾岛旧题》)高度赞扬了贾岛在五律上所表现的才华。

从诗歌物象上,贾岛注目于生活中的一切寻常事物,包括那些冷僻琐细的东西,如蝉虫、藓苔、钟磐、落日、废馆、寒雨等等。他惨淡经营,把一些不受关注的景致,塑造成一个个奇美的诗的境界。如“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泥阳馆》)“荒榭苔胶砌,幽丛果堕榛。”(《题刘华书斋》)这些景致都是极其荒凉幽寂的。不仅如此,贾岛还给五言律诗增加了更多的情感意蕴,让只有四十个字的五律近体内涵最大化。正如蒋寅所说:“贾岛五律的突出特点是写景分量的增加,他笔下的景物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写景,更多地是充当了抒情的媒介,负荷着意象化的表情功能。”[6]正是这种情感成分的参与,使诗歌的内在意蕴更加深广。因此贾岛五律在整个唐代五律的创造史上也是有重要价值的。他在景物描写与意境塑造上的独造之处,成为晚唐五代人模仿的标的。

清刘熙载在《艺概》卷二云:“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其后李成宗派而杜不成,殆以杜之较无窠臼欤?”可见,诗歌创作有可供遵循的法度和程式,是形成流派的必要条件。贾岛正因有他独特的法度,所以自成一派。摒除了高远壮阔的人生理想,而将生活中冷僻的小景致进行把玩和欣赏,在五律这块前人久已耕耘的土地上,贾岛以他独特的苦吟尽搜,创造出一片精警工致的诗歌天地。这样一条诗歌创作的道路,对于晚唐五代诗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从诗歌史来看,贾岛称不上第一流的大诗人,但他对晚唐五代诗苑的影响,却不亚于任何一位大诗人,才华俊逸如李白,渊深厚重如老杜,比起贾岛在晚唐五代的影响来,也是相形逊色的。正如蔡宽夫所说,晚唐五代诗人“大抵皆宗贾岛辈,谓之贾岛格,而于李、杜诗不少假借。”贾岛的诗歌契合了晚唐五代衰乱之世士子的精神志趣和审美风尚。他才高命蹇的生命轨迹博得了众多的同情与悲悯,他对诗歌的迷狂与执着让晚唐五代士子们有了新的精神皈依。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为后人提供了可以借鉴模仿的范式,人们从他开辟的道路上发现了新奇,也发现了自己。

[1]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7.

[2]董 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9287-9288.

[3]胡 适.白话文学史[M].长沙:岳麓书社,1986:375.

[4]李定广.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7.

[5]吴小平.中古五言诗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307.

[6]蒋 寅.贾岛与中晚唐诗歌的意象化进程[J].文学遗产,2008(5):44-52.

猜你喜欢
五律贾岛士子
赶考步履不停
贾岛寻医记
五律 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贾岛碰瓷
“良知”的颜色
他山 五律
福寿双全(五律)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贾岛推敲
五律·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