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古西南丝绸之路

2012-08-15 00:43王升华
四川蚕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西南丝绸缅甸

王升华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说起丝绸之路,人们便会联想到塞外的大漠戈壁,往来商旅踏着月色星辉,伴着单调的驼铃跋涉。其实,早在那条举世闻名的西北丝绸之路开辟之前,已经有另一条民间商道在悄然进行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古西南丝绸之路。

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西南早已存在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全球化贸易、文化通衢,这就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蜀—身 (音juan)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即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此“道”通常被历史学家称为“古西南丝绸之路”,它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两百多年,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

西南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要道,其总长有大约2000km,是中国最古老国际通道之一。经过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实证,“‘南丝绸之路’起点”位于扼成都北大门出川要道,自古素有河川秀美,市井繁荣的“北城金锁”之称的三河场。这里是古蜀道通达成都的最后驿站,也是成都千年以来通向中原和中央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第一起点。

“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邛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 (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此道史称“旄牛道”、“灵关道”和“西夷道”。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史称“五尺道”、“僰道”和“南夷道”。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中国。西南丝绸之路所经之地,全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这条道路穿越了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著名河流,翻越了大小凉山、大雪山余脉和高黎贡山,几乎横穿整个横断山区。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看到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和筇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去从事贸易活动了。张骞回朝将所见所闻上奏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 (治所在成都)、键为郡 (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太深,以及沿途民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作中介与印度商人间接贸易。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 (公元69年),哀牢人内附、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滇缅通道才算打通了,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进入了印度。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 (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宋明之后,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西南丝绸之路渐趋沉寂。然而,古道上的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以及军事活动从未中断过,至今仍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沿古道干线修筑的中、缅、印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反击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古西南丝绸之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所组成的横断山脉,地理构造奇特,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蕴藏着大量珍贵的稀有动物和植物。这里自史前时代起,就是中华各族系往返迁徙的良好通道,至今还居住着羌、彝、藏、回、白、傣、僳僳、普米、阿昌、德昂、景颇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这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

为了宏扬古“西南丝绸之路文化”精神,2012年3月23日,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席弋辉亲笔题写“'南丝绸之路'起点”牌匾的“‘南丝绸之路’起点“成都北大门”奠基仪式在新都区三河场锦门旅游文化广场项目工地隆重举行。锦门文化旅游商业街区作为成都“北改”工程的开篇之作,以成都百年商贸精神为背景,复原成都北大门,根植和传承成都北大门商贸文化,既有南丝绸之路起点和南丝路博展馆的历史悠久的丝绸文化为依托,又有锦门古镇成都清末民初厚重的人文和公馆建筑文化为衬托,且始终贯穿以丝绸文化来支撑丝绸之路主题的城市旅游,让游客在有关丝绸文化的游览中感受成都的脉搏、底蕴和个性,充分实现文化产业、丝绸产业、旅游产业、美食产业、休闲产业等几大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未来不久,新都三河这千年名镇,“南丝绸之路”出川第一镇,将以文商聚脉地、山水田园城的恢弘气度,再现出川第一门——成都北大门,出川第一楼——三河玉皇阁,出川第一桥——承顺古桥,将再现百年老成都印迹,再现成都出川要道的繁华景象。

猜你喜欢
西南丝绸缅甸
“潮”就这么说
Country Driving
缅甸记忆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