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

2012-08-15 00:53朱高林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素养

朱高林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

朱高林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经济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素养,既是提高经济意识的需要,又是安排今后生活的需要,同时又是认识社会的需要。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经济学素养,主要包括市场价格形成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国民收入理论、经济周期与通货膨胀理论、财政政策理论和货币政策理论等方面。要有效提高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必须抓好课堂教学,向书本学习;办好学术讲座,向专家学者学习;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向实践学习;利用好业余时间,勤于自学。

非经济类专业;经济学素养;培养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经济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置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到大量的经济信息,从事着一定的经济活动。受知识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人对经济学基本概念一知半解,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素养,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了解一些经济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意识,投身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努力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市场化的推动者”。这对于保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经济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学习经济学是培养大学生经济意识,促进个人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体力、智力的竞争,更是观念、意识的竞争。正确的经济意识能促进和引导人们生活健康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错误的经济意识会误导人们的行为,败坏社会道德,阻碍社会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当代大学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经济意识教育。首先,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要正确看待金钱,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教育大学生要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通过辛勤的劳动赚取金钱,要科学地支配金钱。其次,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当代大学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树立“爱拼才会赢”的竞争意识,自立自强,立足社会,获得发展。最后,树立科学的市场意识。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市场意识,即便专业知识学得扎实精深,设计出来的产品质优、先进,也不能转化为受社会欢迎的商品,产生不出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个人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也就难以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作为人才资源主力军的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才能自觉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发展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此外,大学生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等等,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学习经济学是大学生安排生活,进行个人决策的需要。置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到大量的经济信息,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新一代的在校大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经济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的能力和水平,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例如,大学毕业后,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哪个机会成本更高?如果参加工作,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和投资?如何实现财产增值,合理规避通货膨胀?如此等等。这类形形色色的经济问题,都是经济学所要涉及的,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经济学,作为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冷静而经济的头脑,更加理智地看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即使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成员,掌握一点经济学知识对妥善地安排你的生活都是有所益处的。

第三,学习经济学是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需要。经济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问题的新视角。如果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就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对各种经济现象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例如,我们都希望物价越低越好,物价低,意味着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能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消费,获得的消费效用自然会更多。但如果物价长期普遍降低,供给就会减少,当供给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时,社会就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式对产品和劳务进行分配,如采用排队或定量供应或票证供应等方式,最终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利的。还有,粮食丰收似乎对每一个农户和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其实不然,粮食丰收对单个农户来说,如果粮食价格不变,粮食丰收意味着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的农户都丰收了,要使所有的农户都增加收入,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所谓“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学习经济学,可以使我们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动态,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总的走向。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国家会出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刺激经济走向复苏;当经济过热时,国家会出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为经济及时降温。因此,学习经济学使我们对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有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自觉拥护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

二、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学素养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当然不同于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他们不需要系统的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和经济学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只是对一些经济学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其着眼点是常识性、实用性、针对性,宗旨是为将来从事工作和日常生活服务打点基础。其原则是宜粗不宜细,宜浅不宜深。具体来说,我们觉得,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知识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市场价格形成理论。应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因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国家干预市场价格政策,需求价格弹性变动对商家收益的影响。

二是消费者行为理论。应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两个基本理论,即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实现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是收入分配理论。应了解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劳动的供给曲线;地租变动趋势;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收入差距的形成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

四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应了解国民账户核算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等,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指标的意义和缺陷。

五是经济周期与通货膨胀理论。应了解经济周期的阶段、分类;经济周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六是财政政策理论。应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国家财政政策的构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内容;国家如何运用国债、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财政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内在稳定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七是货币政策理论。应了解货币的起源和职能;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形成以及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银行体系构成;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货币当局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三大政策工具;银行存贷款利率和法定银行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趋紧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必须强调的是,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价格、利润、金融、投资、财政的学问,而是对人类经济行为和活动规律的研究,是对人们的选择博弈和社会资源配置的研究。对于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就行了,他们是其他行业的精英,经济学不是他们的本行。对经济学理论需要深入系统学习的,则是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三、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路径

对于非经济类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关键是要消除他们对学习经济学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传授给他们,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在淮北师范大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有效提高非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经济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一是抓好课堂教学,向课本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应该将经济学课程列为通识教育课,设置一定的学分,供全校学生选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把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介绍与经济学最新动态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结合起来,把传统讲授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让学生学习到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展开师生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解疑答惑,消除其心中的疑惑,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办好学术讲座,向专家学者学习。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外学术交流的力度,与国内外高校和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邀请了大量的国内外、校内外著名学者或成功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一些经济界专家学者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做了诸如有关居民收入差距、美国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调控、经济结构转型等一系列学术讲座,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经济学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把握。特别是淮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近年来推出的“淮海经济讲坛”系列讲座,定期邀请当地经济主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校内经济学学者围绕大学生自主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话题,展开学术交流,引起了全校学生的热烈反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向实践学习。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书本理论才会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授课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开列选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专题调查活动。授课教师也可以围绕这些选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撰写小论文,举办辩论大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定期组织学生到银行、证券机构,进行观摩学习,向专业人士学习投资、理财经验,通过专业人士的现身说法,加深对经济学专业知识理解和学习。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使其学会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利用好业余时间,勤于自学。教科书是理想的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工具。对于具有强烈学习兴趣的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国际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学习经济学知识。从国内目前翻译的经济学教科书情况看,值得推荐的主要教科书有格利高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这四本书都是世界公认的具有相当影响的大学经济学教科书,可以供大学生们进行自学。为了帮助大学生理解、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提高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阅读一些通俗的经济学随笔,比如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盛洪的《经济学精神》、梁小民的《经济学寓言》等等,在生活的细节中,在幽默的故事中,使人不知不觉品味到经济学的真谛。

G642.41

A

2095-0683(2012)02-0180-03

2012-02-27

朱高林(1970-),男,河南项城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校 刘正花

猜你喜欢
经济学理论素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明经济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