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焕云
(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会计制度不断更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周期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加快,这些都给会计课程增加了大量不确定性知识。会计课程教学必须适应不确定知识大量增加的形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1、会计环境和对象的不确定性。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会计所处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加快期,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会计应以其所处的客观环境为出发点、立足点,不断总结过去和现在,继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会计核算,从而达到会计的根本目标——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目前,会计对象已经从企业已经发生的、内部的、有形的业务,发展为企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内部的、外部的、有形的、无形的业务等各个方面。不确定性会计对象以未来的经济行为、经济利益或未来的机会、风险为主。如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衍生金融工具等都是面向未来的,具有不确定性。
2、会计知识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深并显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要求会计要不断地进行自身调整与完善,这就带来了会计专业知识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全方位的,并且受到与会计相关的其他学科不确定性加深的影响。从会计发展历史来看,在传统会计基础之上提出的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三维会计等新的课题。从横向来看,国家间会计的差异、会计国际趋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关于会计原则的争论及会计理论各流派的“丛林”现象,都体现了会计知识的不确定性。
3、会计知识运用中的不确定性。会计知识运用中的不确定性即会计人员在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要大量运用主观判断,而不是机械性地套用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等。会计准则允许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有时很难有一个客观标准,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优选,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通过比较、权衡、取舍将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的过程。
1、教材内容老化,确定性知识占主导。教材编制大都仅仅选取在准则、制度上定论性的知识,而将许多有争议的、非定论性问题束之高阁,排斥在教材之外。教材内容对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置若罔闻,忽视会计知识的不确定性问题。特别是对于有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高年级学生,他们要求接触一些本专业的前沿问题,而目前的教材体系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2、教师授课方式僵化,过分强调确定性知识。在教育界,很多人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便是向学生传授、讲述确定性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特别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当前业界热点问题的介绍和引导。另外,教师压力大,面临聘岗,有些学校和教师只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有的教师不搞科研,知识更新不及时,就更不敢在课堂上讨论有争议的前沿问题了。
3、学生学习目的单一,注重学习确定性知识。很多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学习态度浮躁。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为了能拿个好成绩,顺利毕业。目前,会计学专业考核学生的方式主要还是以一些有客观答案的题目为主,讨论性的内容几乎没有。这就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基本概念、方法、准则条文,机械套用例题解题的努力之中,忽视了对不确定性知识的学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学习的真谛应该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会计职业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未来的工作中几乎不太可能将在大学里存放在大脑中的知识随时取用就可以,而是需要去学习、判断、思考的。
1、传授确定性知识的同时适当引入不确定性知识。从教学内容和过程来看,教学除了讲清楚既有的确定性基础知识,还必须把知识形成的条件、背景和关于这一知识问题上的争鸣,以及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可能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指出书本知识的不确定性、条件性和不完备性,并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充满歧义、有争议、无固定答案的问题和事实引入课程中,通过专题讨论、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研究、实地调查、交流讨论,亲自感受、体验、认识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合课程内容,适当介绍理论界的新观点,为学生介绍会计学者们正在研究、讨论的重大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确定性知识。对于处于会计入门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引入不确定性知识和理论界的争议观点。学生可能会面临疑惑,特别是接受知识相对较慢的学生。可能分不清到底哪些是政策法规确定的处理方法,哪些是理论界对其可行性正在探讨的处理方法。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确定性知识的学习。引入不确定性知识后,可能会让很多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哪种观点正确,哪种观点不妥。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会计课程中确定性的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把握,其次才能将不确定知识以课堂讨论或者课下阅读相关文献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对于不确定性知识一定让学生明白其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可变性特征。如,在讲解中可使用下述语句:“关于这一点理论界观点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会计学者们所倾向的观点是……”等,从而使学生感到这些知识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而不是绝对不变的可以在实务界直接运用的观点。
3、改变学生继承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学生几乎已经习惯将所有的精力与目标集中在对课本知识的继承与掌握上,学习过程成为知识的储蓄过程,并且是继承性的存储。现代经济生活瞬息万变,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关各种问题的新观点层出不穷,会计专业学生如果仍然是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从继承性接受知识向发展性的理解知识、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主动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当然,对学生而言,知识创新并非指创造出全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知识,而主要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知识,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接受知识。
4、培养学生将确定性知识转化为不确定性知识的能力。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指出所掌握的确定性知识的局限性,并引导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原有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改善。由于掌握知识所限,学生提出的观点可能在实际中并不可行,但对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更为关键的让学生改变书本知识就是真理的观点。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些重大的、尚有争议的会计问题进行讨论,经过彼此的争论、激励、启发,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从而把握知识的开放性与生成性,提升多方面的素质。使其认识到学习必须面对不断增长、变化的知识,确定性的知识中蕴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1]李世利.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科技信息 [J].科教视野,2007.11.
[2]吴国林.论知识的不确定性[J].学习与探索,2002.1.
[3]崔国萍.从会计本科教育的表层论会计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