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山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基于ARCS模式的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初探
孙宝山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本文从John M.Keller的ARCS动机理论出发,探讨国内英语教学在动机激发上可采用的策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ARCS、动机、教学设计
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由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ohn M.Keller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应该进行适当的动机设计,即针对学生群体的动机状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动机策略,设法使教学过程能够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建立起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切身性、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对学习的自信心、并提供一种满足感,那么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所以,注意力的集中是学习的基础。Keller提到,动机所关注的是取得及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他认为,光是取得学习者的注意力是不够的,最大的挑战是在于如何持续地保有它。因此,在注意力上的激发上,必须以学习者本身为考虑,拟定对其有利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达到目标。Keller在教学上将吸引注意的策略共划分为六项:不协调及冲突(Incongruity and Conflict)、具体化(Concreteness)、变化性(Variability)、幽默(Humor)、询问(Inquiry)、参与(Participation)。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英语课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注意力和有效地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两方面。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注意力是组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
常言道求知欲与好奇心密切相关,可以说,求知欲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Perry(2001)表示,一个小孩持续拥有好奇的心理,就会继续探索及发现未来。所以,重视好奇心的激发是每位教师不可忽略的。学生学英语,对英语的特点、英语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人文心理等都有好奇心,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之火。教师也可以利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产物,产生不同的视听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类天生喜欢接受挑战,因为挑战过程中必须设法克服障碍、避免落入陷阱、以及找出隐藏的信息,整个过程带给了人类无限欢愉的感受。Jonassen(2000)指出,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情景时,必须在具备足够成熟的智能技巧(intellectual skill)前提下,综合运用内在的认知处理与外在的社会处理技能,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个人或小组,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教师应避免做出实时结论,以免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答案。
课堂英语授课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轴,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例如,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饰演不同角色,使其充分融入教学内容中。另外,教师也可考虑设计学生分组学习或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至于对学生的种种参与,教师则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态度,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他们很有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和我们的兴趣或目标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些涉及的就是切身性的问题。切身性有两种: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目的指向的切身性指的是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切身性。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其所学任务的价值中,Keller定出六项策略:经验(Experience)、显示价值(Present Worth)、将来用途(Future Usefulness)、需要匹配 (Need Matching)、示范(Modeling)、选择 (Choice)。这些策略的设计,让学习者在课堂活动中相信所学的东西都是对自己有意义的,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及动机。英语教学活动也可把握此原则。
Madden(1997)在研究126位教师的动机激发策略后归纳认为,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支持下个别设定学习目标。教学上往往发现,许多教师所定的良好目标最后不是为学生所拒绝,就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是这些学习目标与学生个人的期望产生了冲突。教师一味地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学生则更关注课堂与个人的切身性、趣味性,以及如何轻松地通过考试等。所以,如何维持平衡,取得有效的协调,则有赖于双方的共同认知。失去一方的平衡,不是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学生学习动机缺乏,进而导致成绩低落。
语言自我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体验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具有保护功能的一种心理屏障。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对自我是个威胁,它会使学习者产生抑制、自卫的心理,就此妨碍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也十分注意对学生错误的态度,避免处理不得法,致使学生不敢运用所学习的语法点和词语回答问题——然而仍避免不了学生用回避的策略来对付老师的纠错。在有多媒体网络技术参与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主机的监视功能随时观察每个学生的写作,看到某个学生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可以单独进行修改。学生也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前提下,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络,询问解决的方法。这种一对一的交流,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当老师把每个学生的作品轮流展示时,个别的错误已得到修改,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别人认可,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会消除对第二语言的抑制心理。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就可以学好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中,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通过情感因素潜意识地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因此,语言的输入并不等于语言的输出,情感因素会加速或阻碍语言的习得。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外语学习的成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个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的影响最大。Keller(1987a)将提升信心的策略分为:学习要求(Requirements)、困难(Difficulty)、期望(Expectations)、归因(Attributions)、以及自信(Self-Confidence)。
教师应该为学生,尤其是学习后进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还可以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英语学习策略是认知方式的一种体现,是指一个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了的、受本人偏爱的态度、风格、途径、方法与技巧。Dörnyei(2001)的沟通策略,提供了学生使用回避(Avoidance Strategies)及补偿(Compensatory Strategies)两种分类,来面对不同沟通中断的情境,教师可将其细分的具体项目,逐一介绍,并实际演练,让学生能将其融入自学的方法中。另外,教师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学习策略都适合自己本身,好的语言学习者,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并通过教师的帮助逐渐了解个人的风格偏好。
满足感是动机的基石,因为它确认了个人的努力及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强化了经验价值,并赋予未来学习目标崭新的一面。Keller所提的满足策略包括了:自然的结果(Natural Consequences)、意外的奖励(Unexpected Rewards)、正面的结果 (Positive Outcomes)、负面的影响 (Negative Influences)、以及安排计划(Scheduling),这些方法让学习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建立起个人的成就及满足感。
学习者首先需要有一定语言量的输入,经过自己的内化然后生成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一定量的输出。只有当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学生的内化,他就可以轻易正确的输出少量的语言。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包括学生当时没有学习的、暂时听不懂的英语),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位差,这种位差迫使学生思考、揣摩然后内化成为自己能够掌握、运用的语言,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满足感。另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设计出不至于太难或太容易的任务,让学生对作业内容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进而获得的成就感。
语言的学习焦虑可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ve anxiety)与“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促进性焦虑”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进步,而“妨碍性焦虑”则对英语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经过不断的模仿、探索、分析、对比等实践,会逐步掌握外语体系,语言也会日臻完美。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对其成功之处给予鼓励、赞扬、不苛求其错误,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从而降低焦虑程度,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Keller将动机理论、动机策略与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动机激励的四要素,使教师能够通过了解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分析学生的动机状况,确定动机激励的重点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成功的可能性。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进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1]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York:Longman.2001.
[2]D.rnyei,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Good,T.L.& Brophy,J.E.Educational Psychalogy:a realistic approach[M]..London:Longman,.1990.
[4]Jonassen,D.H.Toward a design theory of problem solv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63-85.2000.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Based on ARCSM odel
SUN Bao-shan(Tangsh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Tangshan Hebei063000,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related literature and to suggest some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based upon Keller's ARCS model.This study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components of ARCS model,and will outline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ARCS model may be applied to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English classroom.
ARCS;motivation;instructional design
G64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2)02-0076-03
2012-03-12
孙宝山(1964-),男,大学,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