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庆,李艳静,杨幸然
(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0)
保定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研究
李艳庆1,李艳静2,杨幸然1
(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0)
本文从郊区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保定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性,阐述了推进保定市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要坚持的原则,剖析了目前保定市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推进保定市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
郊区是城市周围属于该城市管辖的地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保定市郊区城市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有利于农村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郊区城市化与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城乡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而推动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郊区在承接城市功能的同时,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在推进乡村城镇化的步伐。由城镇化产生的城市效应,反过来又会促进郊区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可以以工补农,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最终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格局。
(二)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类的企业群体在地理上的集中,既包括同一类的企业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及相关支持性服务行业的集聚。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提高产业效率,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保定市郊区面积广大,交通发达,人力资源丰富,不管是硬件环境还是软件环境都适合工业企业发展所需,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保定市已经形成电谷工业园等高新产业聚集区,发展势头良好。
(三)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近年来,保定市工业企业发展迅速,而且不断向保定郊区扩展和外迁。保定市农村工业发展也比较迅速,导致非农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减少与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比较突出,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保定市社会稳定和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大力推进保定市郊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四)有利于郊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郊区城市化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负面效应,还有利于避免出现“农村病”。郊区城市化可以解决住房拥挤、物资供应紧张、运输困难、市政建设压力大以及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同时郊区城市化必将对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郊区农民不断受到城市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同化,其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必将发生深刻变化,有利于向城市趋同,加快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一)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一是要确保党委在社会管理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要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制定本区域内社会管理相关方针、政策和规划等。二是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要发挥基层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化解社会矛盾、参与公益事业、遵守社会公德中的率先垂范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在这方面,国内有许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如: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全面、系统、有序、分步骤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从剥离街道办的经济职能,到构建社区新型治理机制,再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实现了全区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保定市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力度,包括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和法规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社会管理工作,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监督与指导,不断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大众的主体作用。随着保定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保定城乡社区正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和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因此,城乡基层政府应该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平台,鼓励公民积极主动投身社会公共事务,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城镇地区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农村地区要注重社会管理责任的分解与协作,把社会管理责任由乡镇落实到农村基层自治组织。
(四)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推进。城乡差别是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要缩小城乡差别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需要一个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既包括经济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又包括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的;既要缩小收入、消费方面的差距,又要缩小农民和城市居民在政治、民主、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关键措施,在整体推进中实施重点突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条件和要求,采取适宜的统筹手段、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
(一)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手段单一。保定市现行社会管理体制主要还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强政府、弱社会”的静态社会管理体制为主。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许多本来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或者通过社会组织来解决的问题,也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使政府不堪重负,也影响管理效率。此外,许多政府官员还不习惯于通过官民协商对话、平等沟通等民主政治手段来吸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不习惯于通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公正司法等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不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
(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偏重经济发展,而对社会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本应该由政府供给资金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环境治理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保障,社会问题越积越多,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发展。近年来,保定市逐步加大了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比较快。但是就整体而言,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所需。
(三)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专业和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现代职业。在我国,受单位制的影响,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国内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凸显。在这方面,保定市也不例外,保定市社会工作者队伍不仅总体规模小,而且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总体上还比较低。所以说,没有大量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那么对于城乡社会管理工作而言,将是更大的挑战。
(四)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与冲突处理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加剧及现代性的扩张,导致社会具有极度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的风险性。近年来,保定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都预示着“风险社会”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而且我们的社会管理机制还停留在控制与监管等常规性的控制机制上,现有政府社会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就事论事和事后弥补的被动型管理方式,而不是未雨绸缪的预防型管理。因此,难以及时、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难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保定市要从根本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形成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社会发展格局,就要进行体制与制度创新,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政策体系。一是要清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统一的体制、统一的政策和统一的市场目标,促进城市与农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和交流;二是要让城乡居民以及城乡资源、城乡信息、城乡能量等社会生存与发展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让城乡各类经济主体自由联合;三是要不断拓展城乡开放的领域,扩大城乡开放的范围,提高城乡开放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一体化、生态结构一体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二)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在行使社会职能时越来越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保定市应该按照民主自治原则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是要壮大社区居委会工作队伍,选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完善奖惩机制。二是要提升城乡社区居委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逐步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定人、定位、定责、定时”的无缝隙管理。三是要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应该稳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坚持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社区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四公开”制度。
(三)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保定市深化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在已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二是要力争实现包括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性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三是要在努力实现上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的同时,还必须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注重提供目前农民急需的、具有农村特殊性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增加诸如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此外,在保定郊区广大农村,要以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保定市农村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从总体上看,保定市农村劳动力过多,超过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应该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需要有一系列的体系和制度作为保障。一是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二是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再就业、转移就业的有效服务。三是要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包括完善就业登记制度,实行劳动力招聘备案制度,健全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等。
(五)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保定市应该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按照健全体系、扩大覆盖、提高标准和完善制度的要求,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内容有新完善、覆盖有新拓展、水平有新提高。二是要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可采取政府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同时建立个人账户,不论集体补助多少或有无补助连同个人缴费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个人所有,让农民既有安全感又有自主感,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1]钟涨宝,金华.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第92页
[2]徐祖荣.略论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5),第75页
[3]丁开杰.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实现途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5),第23页
[4]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M].浙江大学,2011
[5]陈燕娜.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研究[M].西华大学,2010
[6]邵峰.论中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第43页
The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Baoding Suburb
LI Yan-qing1,LI Yan-jing2,YANG Xing-ran1
(1.Hebei Finance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51;2.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Langfang,Hebei 065000)
Starting with the concept of suburb,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evitability of suburb urbanization in Baoding city,elaborates the principles which should be insis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Baoding urban and rural social management,analy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that existed in social management of Baod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and finally it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o boost the integrative social management of Baod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social management;institutional innovation;public service;social security
C916.1
A
1671-3974(2012)03-0027-03
2012-04-25
李艳庆(1983-),男,硕士,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