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2012-08-15 00:53:10吴琼君吴一帆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通气肺癌功能

付 丹,江 华,吴琼君,吴一帆

(1.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2.星子县人民医院外1科,江西 星子 332800)

近年来高龄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仍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措施。但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并且多伴基础性疾病,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及风险性,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因此对围术期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护理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正确的评估、合理的计划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59例,男47例,女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8.4岁。其中中央型肺癌19例,周围型肺癌40例。术前有长期吸烟史46例。肺功能检查:轻度通气功能障碍16例,中度通气功能障碍33例,重度通气功能障碍10例。

1.2 方法与结果

手术方式:肺叶切除50例,一侧全肺切除6例,3例开胸后见肿瘤广泛转移或与大血管紧密粘连无法进行根治手术而放弃手术。术后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30例,腺癌20例,未分化小细胞癌4例,其他5例。59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病死率为1.7%。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2例,心律失常2例,尿潴留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对手术和预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1],如不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地接待,使其尽快适应病房的新环境。耐心倾听患者述说,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恰当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经过、护理措施及成功病例,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禁烟

吸烟使支气管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受损,纤毛运动及排痰功能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和滞留,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2]。对吸烟患者术前应停止吸烟2周,以利于支气管纤毛运动的恢复,改善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因此应督促患者在术前2周戒烟,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3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老年肺癌患者肺顺应性及肺活量降低,气体交换减少,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而且开胸术后切口疼痛产生限制性呼吸困难,呼吸常变浅、变快,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易导致低氧血症或(和)高碳酸血症,因此积极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对术后恢复起重要作用。所以在术前1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很有必要,它能改善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气体交换,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可采用深呼吸训练法:深吸气-屏气-深呼气,或吸气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训练。此深呼吸训练法可增加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改善吸入气体分配不均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效能[3]。此外患者术后由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导致痰不能咳出,进而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故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方法:指导患者取坐位,四肢放松,先深吸气再屏住气片刻后用力咳嗽。

2.1.4 加强营养

老年肺癌患者多数营养欠佳,术前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以利术后机体康复。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定时消毒,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患者清醒后将床头抬高30°~40°,以避免胸腔积液浸泡支气管残端,同时也有利于炎症局限化。

2.2.2 生活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头部及上身抬高30°~40°,不能半卧位的患者经常更换卧姿,做床上或床边活动,但床边活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卧床期间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用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褥疮;鼓励患者不定时的主动收缩放松下肢并帮其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3 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心情会变得烦躁,这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讲明卧床的意义,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或与患者交流中应观察其心理状态,及时解释安慰,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工作。

2.2.4 饮食护理

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后可少量饮水以润滑口腔及咽喉部以减轻因气管插管造成的不适。术后第1天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如无不适则逐渐加量并逐步改为软食进而普食。食物应富含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利于顺利康复。

2.2.5 呼吸道护理

患者手术当天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发生切口缝合处撕裂。术后第2天给以雾化吸入,10~20min·次-1,2次·d-1,以湿化气道、祛痰。肺癌术后的患者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减少、有效血氧交换面积减少、氧利用度降低,再者疼痛导致膈肌活动幅度减少,肺顺应性降低[5],以上因素可导致术后肺功能受损,肺内的分泌物排出不畅,痰液淤积,加重呼吸困难并易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因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反复说明排痰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以促进更多的肺泡扩张,增加通气量。若患者确实无力咳嗽或发生肺不张,给予鼻导管吸痰,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6]。

2.2.6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患者麻醉初醒期躁动将引流管拔除;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堵塞;每小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捏引流管1次以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如果引流液颜色鲜红,且引流量超过200mL·h-1,患者血压下降或心率增快,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水封瓶内水柱的波动情况:波动幅度大,提示残腔过大或肺膨胀不全;无波动或波动微弱可能为引流管压迫堵塞或肺膨胀将引流管封闭。拔管后注意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2.7 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

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健侧肺循环血量明显增加,如果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大则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故在护理工作中应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输液速度控制在40~50滴·min-1[7]。

3 讨论

老年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减退且多伴有其他疾病,出现储备功能降低,因此术后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患者肺切除后肺功能受损、术后咳嗽排痰无力,导致余肺复张不全,通气和弥散交换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术前戒烟、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进营养,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引流管及基础护理。本研究总结了59例肺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经过积极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消极情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效果满意。故肺癌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1]张小燕.165例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4):169.

[2]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5.

[3]祝慧琴,张敬霞.肺癌65例呼吸道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14-115.

[4]张艳萍,徐建建,郑宗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1):88-89.

[5]Waker S.Updat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 J Oncol Nurs,2008,12(4):587-596.

[6]卢鲜艳,才霞.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54-755.

[7]刘汉英.老年性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1004.

猜你喜欢
通气肺癌功能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不通气的鼻孔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32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