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高校教育

2012-08-15 00:52:14胡启良
关键词:市场经济发展教育

胡启良,李 强

(1.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2.襄阳市第33中学,湖北 襄阳441021)

市场经济与高校教育

胡启良1,李 强2

(1.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2.襄阳市第33中学,湖北 襄阳441021)

本文通过分析市场经济对高校教育的深刻影响及高校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缓解高校经费短缺局面;顺应经济、科技发展形式,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正确处理招生数量与培养人才规格关系,搞好教学质量;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主动加入国际竞争行列等一系列对策。

高校教育;市场经济;高教改革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已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作为上层建筑的我国高校教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市场经济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分析高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无疑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教育的深刻影响

1.1 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出台,对高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党的十四大以来,国务院、国家教委制定了一系列高校教育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和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生长在教育。可以说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教育创新已是教育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新时期教育的必然抉择。”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明确地发起了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冲锋。2001年10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5号)全面启动了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计划。所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1.2 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变革,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在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变高度集中的单一化管理模式为政府宏观调控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充分利用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指导基层的工作,实现对高校教育的宏观控制。改变了过去政府包办一切,政事不分,统得过死的弊病,充分调动了高校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人才”观念的变革,价值观念的更新,提高了高校教育的社会地位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才”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人才”不仅具备很强的业务实力和敬业精神,还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开拓精神,而高校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高校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其知识视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经营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对高校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1.4 消费观念的变化使校园内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

刺激消费的稳定增长和需求领域的扩大,是新时期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尽管某些商品的价格和银行的存款降了又降,而消费市场却依然低迷不振。正当此时,人们发现教育市场供不应求,于是教育消费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消费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从消费经济学来看,教育消费应属于文化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目前我国老百姓的教育消费欲强烈,除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外,居民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消费也日益增加。教育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的竞争力。目前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我国的教育水平、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抓住机遇,深化高教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2.1 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高校在扩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然而人数的剧增,使许多在精英阶段根本无望升学的学生纷纷进入大学。同时,大批量、粗放式的大学经营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有人批评大众化使大学成了“垃圾场”。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使人不无担心,大量增加大学入学人数会导致“教育膨胀”。为平庸的学生支付学费只能导致高等教育贬值。据粗略统计,1980~199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人数从100多万增加到206万,加上成人高校的大约有367万,2000年达到220万人,2001年在前两年扩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招生。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167万,比上年增加了30万,增长幅度为14%左右,成人高校招生16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74万人,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2%,目前高校在校人数已超过1300万人。人数的剧增,导致教育质量“滑坡现象”,此现象已引起高等到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2.2 规模的扩大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趋激烈

一些高校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师资短缺、开课困难、教室和实验场地、设备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恶化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的正常发展也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扩招幅度大,同一所学校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加剧,使目前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2.3 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校规模的扩大

经费投入的不足与高校规模扩大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瓶颈”。“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使我们不得不以全世界不足3%的公共教育经费支撑着全世界19%的在校生的办学规模。经费的不足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4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中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国外教育机构将会逐步直接进入中国教育市场,我们将面临与外国教育机构同台竞争的巨大压力。国外著名高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优越的外语教学环境,最终会使我们的优秀生源被吸引到国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开办的学校里。生源的流失最终将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生成和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3.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别无选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深化改革主动适应,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新途径。为此,我们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3.1 要处理好高等教育扩招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高等院校在办学规模和质量之间往往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扩大办学规模,将贻误学校发展的机遇。而办学规模过大,势必影响教育的质量。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我们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适应新的形势。我们要承认快速扩招规模,导致质量下降的客观性,由于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展,以及师资队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仪器设备、校舍房屋等各种硬件条件未充分具备,出现质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新办学校和新办专业。同时要建立强有力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尽量保证教育质量不致于出现大幅度、大面积的下降现象。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高校经费捉襟见肘的局面

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上,首先是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尽快实现教育经费在GDP中占4%的政策目标。不过,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对中央财政,还是对地方财政来说,都是一种两难的抉择。原因在于我们国家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面对这样的矛盾,高校一方面应减少乃至杜绝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复建设,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呼吁各级政府机构重视对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财政预、决算的审计力度,加大对政府部门财政行为的监督力度,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目标的实现。然而,资金的筹措渠道是多方面的,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若干个举措,主要是:政府投入与学生适当缴费同举(现在学生的缴费应世界上的高水平至少是近期不应再提高收费标准);多形式办学与普及教育并举,增加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从而增强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3.3 适应经济、科技发展新形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在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传统产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进行的“升级型”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进行的“适应性”调整,是在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日益对经济布局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致力于产业结构提升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局部性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当前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相应的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从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是与传统经济构相适应的,即以重工业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学科专业结构。传统学科结构专业的内在素质不高,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新的知识技术与方法在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而平衡补偿短缺学科专业结构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导致的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人才结构性过剩。因此调整任务相当繁重。

3.4 全面提高高校教学水平,迎接世界挑战

教育的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趋势,直接参与全球范围的高校教育竞赛,积极应对国外教育机构进入中国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我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们对这种国际化的承认。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三个特征,既教育目标的国际化、教育方式国际化,教育内容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在这大背景中,直接参与竞争,实际上就是如何通过改革,发展和进一步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份额,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源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高等教育输出,直接到国外开办高等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的境外学生来华留学和吸引更多的资金,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声誉、地位以及处理有关国际事务方面的优势等。

[1]余秀兰.略论教育消费[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陶小舟.WTO与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2,(5).

[3]刘振天.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2,(5).

[4]赵婷婷.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对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冲击[J].现代大学教育,2002,(5).

[5]李秀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特色略论[J].教育科学,2002,(5).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