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红,郝秀琳
(民权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河南民权476800)
经食管心房起搏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特别是对药物不能转复的心房扑动,尤为适用[2]。其刺激方法可分为程控刺激法和非程控刺激法。我们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采用不同的调搏刺激方法,观察经食管心房调搏刺激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采用江苏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CF-4型多功能心脏电生理程控刺激仪。选取1994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就诊,经临床和心电图确诊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其中男35例,女64例,年龄14~65岁,平均39.5岁。室上速合并预激综合征15例,高血压6例,共发作58次;合并慢支、肺心病4例,合并冠心病16例,共发作31次。房扑6例,发作10次。99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62例曾用胺碘酮、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而改用调搏治疗。
患者多采取平卧位,必要时亦可取坐位。插管前在已消毒的食管电极前端1~2极涂无菌液体石蜡,并将电极前端弯曲成弧型,从一侧鼻孔送入电极导管至咽部出现轻微阻力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阻力消失后迅速将电极导管送入食管。根据患者身高确定插管长度,男性35~40 cm,女性33~37 cm。然后用一根两端均为鳄鱼夹的连线,一端夹住所选的心电图导联线尾部的金属柱,另一端夹住食管导线电极,描述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选择P波正负双向、正向波略高于负向波且P波振幅最高的电极,为最低食管导线按放位置[3],用胶布将导线固定于患者鼻部。
99例患者均采用非程控刺激法,首先使用亚速起搏,无效后再改为超速抑制或猝发脉冲。亚速起搏S1频率为70次/min,持续60~120 s。超速起搏S1频率高于自身心率10~30次,持续起搏10~20 s。猝发脉冲频率为350~500次/min,持续1~1.5 s。亚速起搏和超速抑制电压20~25 V,猝发脉冲刺激电压30~40 V,脉宽均为5~10 ms。
99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3例,亚速起搏后终止发作16例,超速抑制75例,成功91例,其中一次成功85例,另6例经增加刺激频率和起搏电压后成功;2例调搏未终止转上级医院治疗。6例房扑发作10次,用猝发脉冲法,2例次转复窦性,8例次转为房颤,室率<90次/min。
本研究观察3种非程控刺激法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结果表明,亚速起搏终止16例,占16.16%;超速抑制终止75例,占97.26%;未终止2例,占2.02%;猝发脉冲终止房扑6例,占6.06%。室上性心动过速绝大部分是由折返激动产生,少部分由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所致。经心房调搏治疗房扑时,可通过快速的起搏刺激,使心房扑动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者转为心房颤动后,使心室率明显减慢,从而使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减轻,其主要机制:①切断折返环,心脏起搏时,刺激脉冲可进入折返径路,使折返中断,或造成折返路径外周组织不应期延长而终止折返[4];② 抑制异位节律灶;③ 诱发心房颤动。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见效快、副反应少,且无抑制心肌收缩力和窦性停搏之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开展、推广和应用。
[1]郭继鸿.食道心房调搏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2):119.
[2]李忠杰.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治心律失常[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6):445 -447.
[3]许原.食管导联心电图[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2):81-94.
[4]李忠杰,阎胜利,屈百鸣.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