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情监测导控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012-08-15 00:53:58欧阳旭武建华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监测

欧阳旭,武建华,程 洁

(1.北京市公安局,中国北京 100052;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北京 100020)

论网络舆情监测导控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欧阳旭1,武建华1,程 洁2

(1.北京市公安局,中国北京 100052;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北京 100020)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给网络舆情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匿名、开放、自由、影响力大等特点,这就对管理部门监测导控网络舆情,有效管理网上虚拟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管理部门在监测导控网络舆情过程中,无论是理念、机制还是措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急需进一步去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

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导控模式

引言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1]。网络舆情主要通过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贴吧、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形式来表达。网络舆情监测导控是指管理部门基于维稳等目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网络上的敌情、政情、社情等舆情信息进行监测预警和引导管控。重点是对“事关政治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本地发展”、“事关本职工作”的网络舆情,对敏感时期、重点地区、特殊人员和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舆情,以及对网上恶意炒作影响维护稳定的舆情进行监测导控。

一、网络舆情发展形势及特点

(一)网络舆情发展形势

1.随着互联网覆盖人群迅速扩大,网络舆情所能影响的网民也日益增多,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2]。

2.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网络舆情已涉及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娱乐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客等互联网应用模式亦即网络舆情的载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发展,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目前的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3]。

4.随着“三网”融合和3G时代的到来,国内5亿多手机用户都将成为舆情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已日益增强,逐渐超越电视、报纸等,呈现“第一媒体”之势。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网络舆情的表达主体由于互联网存在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很容易出现言行失范现象。隐蔽性的网络匿名发言方式使网民少了很多道德上的顾虑,一些网民由于思想偏激、知识缺乏、信息不全、网络监管力量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容易出现虚假片面、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和行为,从而不利于政府的管理。

2.网络舆情的表达主题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开放性等特点,内容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网络舆情已经进入了表达随意的“大众麦克风时代”,不同的网民所表达出的网络舆情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以致网上各种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网络中个性价值观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发起冲击,很难实施有效管控,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网络舆情传播由于互联网的超时空性、迅捷性,使得舆情后续处置取证、定位查控难。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网络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可使网民不着痕迹地把一些虚假负面信息发布在网上,这些信息很难被相关部门监测跟踪导控。

4.网络舆情由于互联网的聚合、联动功能,从而为网民进行社会组织动员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便利条件。互联网为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在网上交流、聚集、组织、动员提供了便利。有时一些煽动性、行动性的网络舆情,被人为组织动员后,经互联网的扩散,从网上传导至网下,就很可能酿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安全隐患。

二、管理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开展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必要性

1.针对不良网络舆情的泛滥,必须有效开展监测导控。舆情表达门槛低、参与主体复杂,导致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负面虚假、违法有害等网上不良舆情信息泛滥,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上秩序,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构建诚信文明社会,我们有必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导控。

2.为加强网上舆论阵地的管控,搜集掌握社情民意,必须有效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导控。网络舆情已成为各类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网民、政府关注的焦点。为占领网上舆论阵地,形成主流价值观,加强网上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及时监测妥善导控网络舆情。

(二)开展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障政治安全。境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人员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等多种方式操纵网络舆情,进行“西化”“分化”、歪曲误导、抹黑攻击、煽动勾连、挑动矛盾等活动,对网络舆情积极开展监测导控工作能帮助打赢网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有利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监测导控网络舆情,发现其中有发酵滋事倾向的敏感、突发事件,及时开展研判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创新丰富社会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通过全面监测掌控、引导社会舆论力量和舆论导向,进而引导舆情走向理性、规范、文明的正轨,推动管理部门与网民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促进社会的融洽和谐,维护好管理部门的形象,构建起和谐社会。

三、我国现有网络舆情监测导控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网络舆情监测导控模式简介

1.网络舆情监测导控模式:包括通过公安部门协调网络管理单位采用技术手段对IP地址进行监测;对主题贴文进行实时跟踪与引导;必要时进行删贴封杀;同时网管全天候值班监测;运用智能型软件自动过滤敏感词组;对负面舆情及时清除;对论坛发帖进行审查及延时发布等[4]。同时,对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等。

2.网络舆情监测导控现状与成效:为管治网络舆情,国家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处置规范和措施,逐步落实推广网络实名制,成立了互联网行业协会。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有关网络法律法规,制定和颁布的层次较低,只是在《宪法》里赋予了公民一些基本权,没有专门规范网络的法律,且目前多部门管理,各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管理部门间的相互协调有待进一步完善[5]。当前社会上也成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服务机构,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等等,也应用了诸如“乐思”舆情监测技术,文化、工商、公安、军队等多个部门都在监测管理互联网,犹如九龙治水,但还是管不住互联网。

(二)现有舆情监测导控模式存在的问题

1.管理部门对网络舆情认识不充分,舆情处置思维不当。舆情监测导控相关部门由于对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业务不熟悉而感到束手无策,对网络舆情现实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测导控工作不重视,或者认为舆情监测导控就是单纯的管制。少数部门出于各种顾虑对于负面网络舆情习惯于回避或封堵,报喜不报忧,处置思维没有从“捂盖子”思维向“揭盖子”思维转变。

2.管理部门对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尺度把握不准,且处置模式为被动应付模式。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开展舆情监测导控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开展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时把握不好尺度,不注意分寸,往往授人以柄,引发次生网络舆情危机。对开展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属于“灭火式”、被动应付式。

3.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制度不完善,并且舆情处置治标不治本,缺乏长效机制。舆情监测导控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与之配套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政府本身的信息公开制度也不健全,未能建立规范、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起公信力和权威。处置态度不端正,舆情处置追求“短、平、快”,抱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做表面文章,不注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且缺乏长效的舆情监测导控机制。

4.网络舆情监测导控方式方法简单,技术含量不足,相关复合型人才匮乏,应对复杂网络环境的能力不足。监测发现网上负面舆情,动辄封堵删帖、落地查人、跨省调查,而拿不出先发制人更有实际效果的方式方法。缺乏高素质的有关监测导控工作的网络把关人,能够成为“意见领袖”的有效导控舆情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未能建立专兼职的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对网上舆情搜集编报分析研判能力不强,尤其是对网上秘密勾连舆情的监测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以twitter为主的微博客还存在监控短板[6],不能有效把握突发网络舆情的形成演变规律,开展专业导控的整体能力不强。

5.网络舆情监测导控不及时,应急预案大多是原则性规定,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演练,应急协调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对网络舆情不能做到及时监测、上报、跟进、反馈、处置,不能在“黄金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引导舆情平息事件。此外,目前尚未建立起多部门协同合作的舆情分析预警机制和应急协调处置机制。

四、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三级巡控,推行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群防群治

要充分认清当前互联网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网上斗争的新情况、新挑战,增强敏感意识、忧患意识和敌情意识,提高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管理者和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的观念,奉行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加强管理部门和网民间的交流沟通。参照现实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推行中央、地方、所属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舆情三级巡控做法,划分网上“责任区”,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实现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群防群治。

(二)健全机制、完善流程、构建体系,推动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研判预警机制和网络舆情导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监测发现舆情,科学分析研判舆情,根据监测的舆情态势及时预警,正确把握舆情导向,主动快速引导舆情,牢牢掌握网上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完善线索发现-纳入监控-舆情提取-话题追踪-固定证据-风险评估-研判决策-及时预警-应急处置-妥善引导-积累反馈的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流程,整个过程要保持严谨完整。

3.构建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应急联动处置体系和多层次多层级的网络舆情过滤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导控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制定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实现网上网下应急联动处置。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过滤信息系统”,设置关键词,监测、封堵、删除不良有害信息,防止出现漏管失控。

(三)加强管理、完善立法、行业自律,营造安全可信和谐的网络环境

1.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避免因腐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网络舆情炒作。加强网上重点阵地的管理,通过加强网站备案信息管理,做大做强重点网站,构建以主流网站为主体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舆论阵地。加强对网上特殊人员的管控,通过借鉴现实社会管理方法,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逐步形成对网上言论过激等特殊人员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

2.完善立法,推进网络舆情导控相关条例、规定、章程等制订历程。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

3.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在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下,发挥网络文化协会的作用,发动互联网相关企业和网民共筑网络诚信自律体系。并在重点网站、论坛设立“虚拟警察”和“报警岗亭”,推行网站信誉公示制度,构建全天候的社会监督网。

(四)及时应对、良性互动、多措并举,实现网络舆情的平稳过渡

1.及时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炒作热点和突发事件。发现有炒作苗头要立即介入,启动应急处突预案,把网络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

2.推动管理部门与网民间的良性互动。要加强管理部门和网民间的情感沟通、言语交流,积极主动、理性合法处置网民意见,力争取得网民的信任和支持,切忌简单粗暴的删帖,而要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沟通技巧,使网民产生情感和理性上的认同与支持。

3.“防”、“疏”、“堵”结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监测导控网络舆情。平时要有意识地培育先进网络文化,积极开展网上文化活动,宣传文明上网理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要协调配合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舆情环境。发生网上突发事件时,要因势利导,讲究引导艺术,把握网民心理和舆情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流行的网络传播手段,运用网民熟悉的语言和方式,通过大量有理有据客观公正的信息,有组织有规模地去纠正疏导畸变的舆情。而对于虚假有害信息要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有力有效的舆情引导和反制,及时公布事情真相,强化网上正面宣传,驳斥各类不实传言,防止事态扩大。

(五)组建队伍、提高素质、加大投入,确保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1.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培养网上“意见领袖”。按照“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积极发展、加强管理”的原则,构建兼专职网评员和网络协管员队伍,加大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回帖力度,及时回应、导控网络舆情热点。平时要培养、发展和争取网上“意见领袖”和活跃网民,从而强化主流舆情,争取中性舆情,孤立反动舆情。

2.提高舆情监测导控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通过组织开设一些交流沟通、计算机等方面的讲座,组织参加业务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人员的应变力、判断力、沟通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3.加大投入,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的后勤保障。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做好物质、技术两方面的保障,一方面要购置应用各种监测导控技术和系统,如主动防御的蜜网技术等等。另一方面做好技术开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随时运用网络舆情监测导控的科技手段更新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

五、总结展望

网络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树立先进的舆情监测导控理念,健全舆情监测导控机制和流程,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历程,加强舆情监测导控的综合治理,做好物质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互联网舆情监测导控工作切实发挥作用,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影响的加剧,科学妥善开展舆情监测导控工作将是大势所趋。

[1]王南江.浅析网络舆情及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9):12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2011-07-19.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2011 - 07-19.

[4]李媛慧.略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的机制构建[J].文学教育,2011(5):109.

[5]柏杨.网络新闻管理法律问题浅析[J].电视研究,2007(3):21.

[6]阎荣舟,聂金菊.政府应积极、理性、依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与政府作为”理论研讨会综述[J].党政干部参考,2011(1):59.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ver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U Yang-xu1,WU Jian-hua1,CHENG Jie2

(1.Beij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Beijing China 100052;2.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China 100020)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results in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ed with anonymity,openness,freedom and huge influence brings about big challenges for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by management departments.Hence,urgent perfection is required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problems in philosophy,mechanism and measures in the conduction of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Supervis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Control mod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D616

A

1008-2433(2012)01-0122-04

2011-11-08

欧阳旭(1979—),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公共管理硕士;武建华(1963—),男,北京人,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政委;程 洁(1981—),女,河南安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级翻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二月全国互联网安全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
奶牛酮病的监测及防治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伤害监测”牵手“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