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2012-08-15 00:48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薛志勇
河南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六省河南省创新能力

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代 伐 薛志勇

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代 伐 薛志勇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核心问题,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增强发展后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结合河南省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情况,与周边进行对比,对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给出客观评价,集聚创新型人才,全面部署创新方法理论的培训,对推动创新型河南建设,促进中原崛起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情况

自主创新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与试验发展是通用的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本课题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各影响因素,从创新人员投入能力、创新经费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4方面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具体指标。

1.科技创新人员投入情况对比。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科工/R&D科工为60.19%,位居全国第3位,中部六省之首。其中,山西省以53.72%位居全国第6位,湖南省以47.87%位居全国第12位,江西省以47.72%位居全国第13位,安徽省以45.16%位居全国第16位,湖北省以43.44%位居全国第18位。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4.8%,位居全国第16位,中部六省第5位,湖南省以7.5%居全国第1位,湖北省和江西省分列全国第6,7位,安徽省居第14位。

河南省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56.9%,位居全国第24位,中部六省第4位,湖南省以68.9%位居全国第7位,湖北和安徽分列第13位和15位。

2.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情况对比。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R&D经费内部支出为66.77%,位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第3位。江西省以72.31%位居全国第7位,山西省以69.51%位居全国第10位,安徽省以55.86%位居全国第18位,湖南省以46.52%位居全国第23位,湖北省以42.86%位居全国第24位。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6%,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江西省位居全国第1位,湖南、湖北和安徽均以0.8%位列第9,10,11位。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4%,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之末,安徽省以2.6%居全国第1位,山西、湖南、江西和湖北分列第4,7,8和11位。

3.科技创新活动能力情况对比。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1 492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为328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1.6%,位居全国第17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值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达477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2%,位居全国第19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情况对比。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0.6%,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湖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分列全国第11、12、18和19位。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9.8%,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湖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分列全国第11,12,18和19位。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数达6 701项,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六省之首。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3 347项,位居全国第11位,中部六省第2位,安徽省3 665项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2 010项,位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之首。其中,发明专利数487项,位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达695项,位居全国第13位,中部六省第3位,湖北省以971项位居全国第7位,湖南省以870项位居全国第8位。

二、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SWOT分析

1.优势。

优势一: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居全国前列。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 581.16亿元,居全国第8位。

优势二:自主创新投入结构良好。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科学家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28 051人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科工/R&D科工为60.19%,位居全国第3位,中部六省之首;企业R&D经费534 140万元,位居全国第8位,中部六省之首,企业R&D经费/R&D经费内部支出为66.77%,位居全国第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29%。这说明河南省具有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实力。

优势三: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和不断巩固。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数达6 701项,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六省之首;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较大,位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2位。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 203 229万元,其中企业资金1 094 578万元,占90.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4%,居全国第10位,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

2.劣势。

劣势一: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密集度的可比指标,该指标也可用来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6%,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低水平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导致河南省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中低端技术的研发上,原始创新能力较弱。

劣势二:自主创新实际产出水平偏低。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

3.威胁。

威胁一:企业内部科技机构严重不足,核心竞争力弱化。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321家建立了科技机构,居全国第5位,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1.5%,位居全国第17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值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威胁二:产出效益低于发达省市。河南省的工业企业面临着与中西部各省相同的困境,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有限。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居全国第11位,而新产品产值却仅位居全国第20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但拥有发明专利数695项,位居全国第13位,中部六省第3位。大量的发明专利集中在东部地区,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之和。

3.机会。

机会一:企业创新环境趋于宽松,中部崛起带来机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列入总体发展战略之中,这给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带来机遇。同时,河南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及《河南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

机会二:企业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技术创新面向百户重点工业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意见》等多项鼓励政策,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提供了政策保障。

机会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2 010项,位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之首;其中发明专利数达487项,位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

三、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整体上而言,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今后,河南正面临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科技革命不断推进的重要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这一创新战略作为跨越战略、争先战略、崛起战略。除把自主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外,还要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广大科技人员是创新的主力,没有一支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也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要千方百计把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把政府的组织力、科研机构的创造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融汇起来,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推动创新型河南建设,促进中原崛起。

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商品技术含量、品牌、质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机制,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必须理顺各种关系,营造激发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发挥创造精神的良好环境。针对河南省自主创新面临的优势和机遇,笔者提出如下7条对策建议。

1.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自主创新机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健全和规范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长效激励机制,以激发参与者的创新热情。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发明专利、建立研发中心等创新活动给予奖励和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通过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激励形式,有效激活、释放企业人员创新动力。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形成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鼓励创新、效率至上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创新人才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前提,一是突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僵化和保守观念的束缚,形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企业创新文化,二是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措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创新文化。三是积极倡导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树立协同攻关、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大力培育创新团队,形成增强凝聚力的企业创新文化。总之,通过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激发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3.大力推进科技基础建设,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资金、人才和科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有效组合才能实现。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的专门机构,是企业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于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科技队伍,开展创新方法理论培训和长期的攻关和积累,形成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和推动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行业性的创新基础平台,为同类企业创新活动和项目实施提供基础支撑;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搭建大型科研仪器、科研实验基地、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自然种质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等开放共享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提供服务。

4.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配套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是稳定科技队伍、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关键。鼓励企业设立自主创新奖项,对为企业作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机制,支持企业探索更加灵活的薪酬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股权和期权等激励政策,实行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技术折股等措施,使为企业技术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人才队伍。抓住培养、引进、使用3个环节,提高科技人才质量,优化科技人才结构。

5.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明确政策导向,通过资金、政策等引导机制,激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体系,确立企业成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的主体;积极培育风险(创业)投资主体,壮大规模,大力扶持技术产权交易机构,促进资本市场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在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构成中,企业自有资金是其主要来源,其他渠道来源的资金所占比例非常有限,除加大政府资金的扶持力度外,应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途径,激励多种投融资体制改革。

6.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首先,要大力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优势。其次,逐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和项目,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第三,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总之,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加强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原始性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优势领域加强集成创新,以激发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为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而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是促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活动,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名牌战略,力求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科技成果和专利,进而开发更多的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先导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与企业的资金、生产基地和市场网络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优化整合科技资源。三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机制、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技术合作、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把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合作创新体系,最终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

7.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资、财税、金融、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政策。在投资支持方面,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加大投入、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突破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瓶颈;在财税支持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以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为重点,优化财政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资助结构,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企业自主创新;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为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企业的风险创业投资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创业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的各种渠道;在技术转移支持方面,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知识的流动和转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步伐。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综上,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对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是从深层次来看:这种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能源等要素驱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同全国相比,河南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产业同类化和同质化问题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将比其他省份更大。因此,河南省要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尽快完成从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嬗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比较优势。

猜你喜欢
六省河南省创新能力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