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长用, 李春媚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a.党政办公室;b.公共基础课部,湖南 衡阳421000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呈现的道德素质. 所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简称高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最重要部分. 高校教师肩负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教师除了要具有非常高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高低.但目前的高校教师师德水准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但现在部分教师不是热衷于本职工作,而是忙于经济创收,谋划第二职业,拥有多重社会身份,追逐经济利益,开公司当老板,搞兼职. 很少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播文化知识、科学真理的事业,不积极进取,不想对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教学的新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一尘不变、满足现状;一些教师工作应敷,不做教案不做课件,上课读课本,没有新意,也没有激情,只注重上课数量,不追求课时数量,作业批改不用心,或直接请学生代劳;有的教师思想不稳定,不重视教学本职工作,将个人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了教学之外,第一职业不好好地做,第二职业全心投入.这些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脱轨,无视献身教育的道德准则,抛弃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以功利天平衡量自己的事业和工作. 在物质金钱利益面前,不择手段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加与“市场竞争”,做“市场交易”;如向学生强推自己编著的学习资料、书籍以及教学用具等,谋取利益;有些教师利用学校招生就业推荐工作等职务之便,向学生家长索取财物等. 有的教师只顾个人利益,置学生和学校于不顾,私自离职离岗[1].
教师本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被比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部分教师眼中,教师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缺乏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没有悔人不惓的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缺乏,个别教师一个教案一用就是一辈子,缺乏对学生应有的指导和辅助;进取精神缺乏,不与时俱进学习知识,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无提高和更新知识之欲望,导致知识陈旧,课堂知识不更新.教学方法简单过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育人观念不强,把教书看作是单纯的业务,缺乏育人意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以简单粗暴代替说理,甚至挖苦、讥刺学生,损害学生自尊心;有的教师以完成课时任务为目标,不能了解关心学生,与学生缺乏起码的沟通和交流.
一些高校教师不潜心进行学术研究,不是认真读书、实验、研究,学术研究沾染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如不少教师在搞科研时急伪造数据,抄袭剽窃;一些教师科研不做,教学不专,而在评职称时或评获时弄虚作假,尽是假大空;有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有的教师写论文东拼西凑,质量低劣,又盗取他人成果,更有甚者,干脆花钱买文章,买文章者获取成果,取得职称评审资格等等. 使科研没有创新,学术滋用腐败,沾污了象牙塔的圣洁.
一些教师意识欠缺,在语言文明、待人礼貌、仪容仪表、卫生整洁等方面不能规范自己,如上课迟到、早退、出言粗俗、标新立异、行为放荡;有的甚至将个人不健康的不成熟的思想行为影响学生;有的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贵重礼品,接受家长的请吃,从而对个别学生在考试和生活中特别照顾,有的教师同行相轻,在学生面前有心或无心的肆意贬低其他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还有的教师无视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上课时之散布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些表现缺乏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起码素质,缺少为人师表的自觉性,违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 这些教师缺乏自尊、自重、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2].
教书育人是高教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生命线,但有些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这个基本职责,从而很难把育人与才教书统一起来,只传授专业知识,不关心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更不注意道德上的言传身教,只注重学生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些教师与学生感情淡漠,上完课就闪人,形同路人甲,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些现象使得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异化.
高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乐园,应以个体的发展为方向.在大学里,应提供学生各取所需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公正性.现实中,一些教师不能客观公正的教育对待学生,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主要表现在对好学生爱护有加,对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就嫌弃;对家庭经济优越政治地位高或者家长和自己相识的学生特别关心照顾,反之则冷淡漠然.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内生的物质经济利益趋向性改变了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价值错位,一些教师放弃传统的原有的教育伦理价值而过份的崇尚金钱物益利益,师生关系变质脱变,学校认识失位. 学校变成了企业,师生关系变成利益关系,金钱至上、个人至上,极大的淡化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导致职业行为失范. 二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社会的道德秩序发生许多潜移默化的新变化,部分教师在这种文化交流价值碰撞中迷失自我.改革开放使西方国家的某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乘隙而入,这些腐朽思想污染社会道德,造成了部分高校教师的理想塌陷、信念缺失、道德论落.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期,人们的心理适应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压力较大,高校教师对职业的选择,对道德观念的选择处于迷茫和困惑期[3].
一是高校不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建设滞后或不完善.高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缺乏制度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约束机制,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少、培训少、监督少、约束少,放任自流.二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导向不均衡.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轻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行政管理中,涉及岗位津贴、职称评审、晋级、评先评优方面,重科研成果、课时数量等业务指标,轻职业道德状况考量. 对教师业务方面的要求很硬,既有质的指标、又有量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而在涉及教师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与考核却往往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评价制度不健全、不科学,一是教师考核制度淡化师德评价;二是师德评价“重内轻外”,重课内、轻课外.
一是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二是当前的教师主体绝大多数缺乏艰苦环境的历练,成长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中,较难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造成意志力不强.三是教师自身面临的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较重,关注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条件不成熟和动力不够. 目前很多年轻教师属于独生子女,不仅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面临着职称晋升、学历提高的工作业务自我提高压力,还不得不面对赡养父母、结婚购房、生儿育女等家庭生活压力,不可避免影响他们对涉及物质金钱追求以外方面的追求度或热情度. 四是教师的物质待遇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还是敢不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要求的适应度,相对较差的状况有损教师的心理期待,也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不相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一是高校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不公平. 主要表现在校与校之间、普通教师和教授硕导博导之间、不同专业教师之间差距较大,普遍存在年轻教师、公共课教师待遇较低的现象,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引起师德失范,言行偏离教师职业道德轨道. 如“校外兼职”、“转行跳槽”、“下海经商”等. 二是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强,经费不够,物质支撑不强,弱化了人们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度,损害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一性,从而放松了职业道德要求[4].
一是教师主体的变化,目前改革开发中成长起来的40岁左右的教师日浙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体.这批教师受改革开放的思想影响,大多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知识结构比较新,业务能力也较强,但有些人轻看政治道德,没有实干精神,也没有耐心和爱心,而且容易经受不信外界物质的诱惑,忠于职守与敬岗爱业意识比较淡漠. 二是学校办学层次多样化,也影响师德建设. 部分高校特别是众多民办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来源复杂、思想观念多样、受教育的系统化复杂多样,一些教师缺乏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的基本常识,在教学、教育管理中时常出现违背教育理念的行为. 三是教育客体的变化.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生活条件较,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张扬,造成他们当中很多人不能面对困难,经受不了困难的考验,感情脆弱,教育难度大,这成为目前教师职业要面要解决的课题,考验着教师队伍.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信念. 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影响,一些教师不注重政治学习,理论根基差,没有明确政治方向,不能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来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思想认识错误,缺乏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失去进取心和奉献精神,没有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纪律观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易出现随意性、片面性和绝对化,在日常工作中则突出地表现为三重三轻错误观念:即“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
[1]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1):93-94.
[2]戴世勇,吴 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认真处理的几对关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35-36.
[3]范魁元,董晓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思考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1):11-13.
[4]张 丽.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