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衡阳 421005)
接受美学视阈下文学书名的翻译
刘碧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衡阳 421005)
文学书名的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富有创造性又不失挑战,笔者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书名的翻译出发,通过介绍文学书名的构成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接受美学理论及其对文学书名翻译的启示,来探讨文学书名翻译文化内涵的传递,审美再现的翻译方法.参13.
文学书名翻译,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审美体验
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载体,文学作品传播信息,表达感情,陶冶情操,刻画丰富多彩的生活,给读者以精神上和艺术上的享受.文学作品促进了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被译成汉语,使中国读者感受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文佳作译成外语,被介绍至西方世界,让外国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文学书名揭示书的内容和主题,体现审美趣味,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和“灵魂”.好的文学书名往往会很快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对于好的外文著作来说,出色的译名能使其成功沟通原作者与目的语读者,更好的在译入语中生存和传播.因此,在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中,文学书名的翻译尤为重要.
书名是一个作品的名称,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书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的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其它类型的文字有所不同.文学书名通常都是以书中主要人物名字命名,在英语中有 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Robinson Crusoe,Jane Eyre《简爱》.文学书名也常以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命名,比如《1984》On the Road《在路上》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或者以揭示故事的主题或主要内容的词来命名,如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等.也有以书中主要情节来命名,如Death of a Salesman《推销员之死》,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另外还有一些书名,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用文化典故,谚语等做作品的标题.比如美国作家海明威(Emit Hemingway)的小说The Sun Also Rises,The Sun Also Rises源自《圣经·传道书》中的一段话:[1]
One generation passeth away,and another generation cometh;but the earth abideth forever,?The sun also ariseth,and the sun goes down,and hasteth to the place where he arose?
人生短暂如梦,而宇宙万古如斯,这段话生动的表达一战后西方迷惘一代的心境.还有钱钟书的作品《围城》,其书名源自法国的谚语,“Le marriage est comme une forteresse assiégée;ceux qui sont dehors veulent y entrer,et ceux sont dedans veulent en sortie.”
文学书名主要就是向读者提供书的核心信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使读者掌握作者所表述的内容的目的.因此它具有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呼唤功能以及美学功能.书名通常以书中主人公名字,或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文中的主题来命名.通过阅读书名,读者进而获得书中主要人物,或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些信息,体现了文学书名的信息功能.此外,文学书名的美学功能体现在文学书名简短易记,文字优美.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文学书名的呼唤功能是指好的书名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吸引他们去阅读文学作品.
为了在最短时间给读者提供书的核心信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书名通常都简短易记,文字优美,吸引读者.语言方面,汉语书名通常比较的简短易记,多采用四字结构,结构工整,并且读者能通过标题大概感知文章的内容.英文书名用词简单直接,通常为主人公姓名或者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一般在2~4个词之间,且多为名词结构.审美方面,中文书名多用四字结构,讲究对仗.而英文书名比较讲究韵律,平衡等.在文化方面,语言语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部分,而文化又对语言有影响.书名是文化的产物,因此中英文文学书名都或多或少载有文化信息,如英语书名通常出自圣经,希腊神话故事,习语,俚语等.中文文学书名许多出自寓言,神话,或者诗歌等.
在许多的情况下,一个书名有几种译名,给读者造成困惑.例如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和《飘》;The Great Gatesby就有《大亨小传》和《了不起的盖次比》等几个译名.
因为不符汉语习俗,给读者心理造成反感,激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也会影响书的销售.西方文学作品常以书中主人公名字来命名,如Olive Twist,若直译为奥列弗.斯特,读者不能最大程度获得作品的信息,有可能以为这是一个什么人物的传记.
违背文化内涵或者遗失文化内涵会让潜在读者不明所以.美国作家海明威(Emit Hemingway)的小说The Sun Also Rises原来译作《太阳也升起》,但后来改掉了.为什么?这是因为The Sun Also Rises出自《圣经·传道书》中的一段话:[1]
One generation passeth away,and another generation cometh;but the earth abideth forever,?The sun also ariseth,and the sun goes down,and hasteth to the place where he arose?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代人过世,另一代人出生,而地球仍然运转不息,太阳还是如常一样升起,如常一样落下,回到升起的地方.人生短暂如梦,而宇宙万古如斯,这段话很好的表达了一战后西方迷惘一代的心境.The Sun Also Rises改译成《太阳照样升起》更好了传递书名的文化内涵,比较妥当.而《太阳也升起》则遗失了文化内涵.
接受美学是一种文艺批评理论,又称接受理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德国,以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为汉斯·尧斯(Hans Robert Jauss)和沃尔夫冈·伊泽尔(Wolfgang Iser).与传统的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不同,接受美学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等观点.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者一作品一读者关系中,读者是尤其重要的因素.若没有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现实意义.
读者中心论的核心就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在作者一作品一读者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因素非常重要.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了现实意义.一个作品,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就只是个半成品.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读者的阅读使其意义具体化.译者带着自己的前理解进入文本世界,他便开始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直到与文本视界相融合.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等,实现译者与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同样,这也适用于文学书名的翻译,给文学书名翻译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8].
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忠实的传递原文的信息.不管是文化内涵还是审美再现,最首要的是忠于原标题的信息.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接受.文学书名翻译中,对那些能直接反映文学作品主要内容的书名,可以直接音译,或者意译.比如,以书中主人公姓名和故事发生地命名的文学书名,可以采用音译的办法.Jane eyre《简爱》,1984《1984 》.而有些书名,由于文化的差异,原语读者能获得信息,而直译过来会让目的语读者不明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意译法.例如,萧伯纳的剧本Pygmalion如果按原文音译成《匹克美林》,中国读者就弄不清这是一本什么书.Pygmalion本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的名字.他雕刻了一个美女,爱之甚笃,乞求爱神赐予生命之后,国王便和她结了婚.萧剧中的语言学家Higgins(比作Pygmalion)偶遇卖花女(比作美女雕像),并把她训练成一个贵妇人出席某国大使招待会,引起轰动.虽然Higgins并没有和卖花女结婚,但剧本中的情节与希腊神话中的情节很相似,因此作者把剧本名定为Pygmalion,富有浓郁的西方文化.中国读者许多都没有接触过希腊文化,若音译成《匹克美林》,中国读者就会不明所以,而译为《卖花女》就一目了然.
文学书名语言简练,引经据典,富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书名里的许多比喻词语,象征词语、文化典故等等都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文化移植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译者应以文化交流为目的,以目标语言的读者为中心,全面分析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定位和审美习俗等方面,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学书名文化意象的转换,以最大化的传递标题中的文化内涵,融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得到读者的认可,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原书名读者一样的感受.有些具有文化色彩的书名,翻译时无法达到表层和深层意义上的一致,只能采取“浅化法”,丧失一些特定的文化意义,只求传达部分文化意义,让读者能了解大意.人类的文化“共核”的特性决定文学书名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化”是完全可能的.适当的直译,能给译入语带去一些新鲜气息,丰富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9-13].
文学书名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文本,既要传达原作的信息,又要引起潜在读者的兴趣,书名的要求就很高,要语言美,要表“情”,要召唤,“美”是必不可少的.“三美”之说对文学书名翻译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学书名翻译的审美再现同样体现在意美、形美和音美之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使得译者在翻译时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格式,适当的增译、减译、变译等修辞操作可以更好的实现审美再现.
1)音美.音美是指翻译时保留源语悦耳的韵律.西方文学作品比较的注重押韵,包括押头韵、押中韵、押尾韵、押迭韵等.翻译过程中,在忠实传达书名的内容的同时,要尽可能的体现原书名的韵律,译名也就更易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如Pride and Prejudice押的是头韵“P”,翻译为《傲慢与偏见》,虽然没有押头韵,但是有了尾韵“an”,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书名的特色,使译名更通俗顺口.其它的这类例子非常的多,再比如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王子与贫儿》Sons and Lovers《儿子与情人》.
2)形美.文学书名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简短易记,文字优美.汉语书名中四字词用得非常的多,因为四字词组比较精练,朗朗上口.文学书名汉译时酌情加以运用,既迎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又可使译文生动活泼,增强修辞效果.如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Oliver Twist《雾都孤儿》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Hard Times《艰难时世》.这些书名皆翻译为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起伏跌荡、悦耳动听,不仅很好的满足了读者视觉以及听觉的享受,也非常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
3)意美.文学书名的翻译应充分发挥语言艺术,使译文读者求美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比如,汉语中喜欢“喜”“乐”“福”等一些寓意美好的汉字,因此文学书名翻译中,多用这些寓意美好的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期待视野,激发读者阅读译作的兴趣.如美国华裔女作家的作品,the Joy Luck Club《喜福会》.
优秀的文学书名译名要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原文等同的美学价值及文化探索的享受.文学书名语言简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本着要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考虑他们的期待视野、审美体验和接受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尽可能传递原名的信息,保留其文化内涵,实现审美再现.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陈 兵.漫谈书名的翻译[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9,(12):58-61.
[4]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丰华瞻.漫谈书名的翻译[J].外国语,1980,(2):51-53.
[7]郭著章.也谈书名和标题的翻译[J].翻译通讯,1984,(6):33-35.
[8]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9]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0]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9.
[11]黄 龙.《红楼梦》书名的翻译[J].中国翻译,1986,(4):63-64.
[12]罗选民.从互文性看《红楼梦》书名的两种英译[A].谢天振编.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3]马 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2):47-5l.
H315.9
A
1671-6361(2012)02-0079-04
2012-04-19
刘碧玉(1984-),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