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做好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点体会

2012-08-15 00:48:29于双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实务素质岗位

于双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分工的细分化,高技能专业应用型人才对生产力的影响和推动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作为培养高技能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建设、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呢? 专业实践教学是必抓、狠抓的一个环节。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知识扎实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 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素质提高、技能的培养都要来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大部分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对教师提出要求: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对知识的灌输,不单单是“够用”还应该是“适用”、“实用”。“课程讲授专人化”,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高职教师通常是精通一至二门专业课程,熟悉其他相关课程,把住一门课,讲好一门课,“专”、“精”、“十年磨一剑”,有了深厚的理论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每一部分知识如何讲、如何学,每一环节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知识的理解偏差都了如指掌,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掌控能力就更强,对知识的综合传授能力也更完善,而对知识在实践岗位中的应用也更加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要求,为理论课堂的强化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好的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者,还应该是素质的培养者。“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树人之本,莫尚乎律己,师者表也,学者从也。”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传承历史典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作为中国当代职业发展的精神引领者,专业教师对课程的实际操作程序的通熟程度,对职业素质的灌输、引导能力,无不需要自己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

二、满足岗位需求,实务操作真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还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岗位素质的适应能力,学会生存,适应社会。

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实用人才,实务操作的训练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呢?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学习特点,实务操作中资料的真实性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这样的案例:学生如何识别假钞。经过培训的学生无一例外能迅速、准确地辨别出伪钞。是什么培训方法能让学生取得如此好的学习成果呢?答案是:在学生训练时,他们接触的一直就是真钞。这样假钞在手感、质地上很容易就被识别出来了。通过这个案例,也能反映出实训操作时真实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着行业特点,岗位需求,在实训中采用大量的仿真、甚至就是真实的传票、凭证,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模仿的感觉,直觉我就是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融于岗位角色。那么岗位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在真实的实务操作中也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可以说,真实的实训资料,不单单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快了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顺利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结合就业现状,学习过程充实

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最终都是要由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而学生----这一学校教学成果的产品,最终也要投入到就业市场中去。

在我国高等教育机制转型、变更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和考验最大就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处于高校与中职院校的夹缝中,面对的是一种低不成、高不就的尴尬局面。同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通常培训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不需要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究,但是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灵活的应激能力。

如何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顺利取得就业岗位,就业后能保持稳定并有所持续发展,一旦失业就能够马上重新就业呢?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涉及到扎实的理论知识,真实的实训操作,结合就业现状,让学生学习充实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毕业指导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能毕业就工作,有岗位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平时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单纯的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取得了顺利就业的“敲门砖”,而那些外在形象好,适应能力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比只读书本、死啃书本的学生就业情况要更好、更乐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影响力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岗位施教”。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知识的“软包装”,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未来就业岗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熟悉自己的未来就业岗位要求,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有了就业目标,学生学习就有了方向,也就能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职业潜能,在学习中学会就业岗位操作,在就业岗位操作中强化知识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的求职技巧,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为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充实地学习。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如何搞好专业实践教学,对高职院校在今后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竞争中,以及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任重而道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

[2]赵铁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05

[3]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03

[4]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2

猜你喜欢
实务素质岗位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