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2-08-15 00:48:29冯瑞晓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美术专业就业指导毕业生

冯瑞晓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国大多数综合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艺术专业。各地轰轰烈烈的“艺考热”以及艺术专业的大规模扩招,导致自2003年以来艺术类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形势下如何把握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近两年河南省几所主要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梳理出河南省美术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提出了探索解决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路。

一、河南省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特点

(一)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特殊困难

“艺考热”的兴起及高校艺术专业的扩招,使得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膨胀。据统计,河南省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专业,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直接导致人才市场供求矛盾不断加剧。众所周知,人们只有在满足了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会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一个社会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艺术产品的消费需求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但是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均衡,大多数地区对于艺术市场的需求还基本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即满足基本使用和审美功能的艺术层次,艺术市场的需求还十分有限。我们曾对省内3 所高校美术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在回收的491 份有效问卷中,有78.21%的学生考虑就业时优先选择京津沪渝直辖市、沿海开放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可以看出,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以及人才培养成本较高等方面的原因,美术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希望到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就业,不愿意到经济文化落后基层地区工作,而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美术专业人才几乎饱和,这直接导致了我省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难。

由于艺术专业招生的特点,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些学生专业情结浓厚,入校后又不重视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毕业时在美术之外行业就业缺乏竞争力。例如在国家、省地方各级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的考试中,美术专业学生竞争力远远小于其他专业学生。美术专业学生不能清晰认识自我,自由主义思想严重也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企业希望招聘的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有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强,美术专业毕业生过分关注待遇和发展,眼高手低,没有意识到自身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就业难的原因上,调查数据显示有 43.38%学生认为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培养对象供给与社会需求不挂钩,35.44%的学生认为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和就业前景所致。因此,高校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是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美术专业毕业生的新就业模式——灵活就业成为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显著特点

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就业。其实大多数美术专业毕业生都有工作干,只是就业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被社会普遍认可的就业模式是指有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有长期的劳动关系、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固定的雇主的一种就业方式,即“正规就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美术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特殊性,更适合非正规就业①,即“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与传统的正规就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是指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临时性的劳动合同关系,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弹性工作、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非正规方式的就业行为。②美术专业毕业生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思维活跃,创意迸发,他们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稳定办公室工作,更乐意依靠自己的专业就业。为了能对河南省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笔者采集了河南省3 所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近两年的就业数据。2011、2012年河南省3 所主要高校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共计约1008 人,除去升学的约83 人外,到2012年底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人数约为276 人,剩下的这些毕业生虽然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但是都能自食其力。据我们调查,这些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一部分自己开公司或者工作室,一部分办美术培训班,而有一些学生干脆就当起了自由职业者,他们的收入一点不比正式签约的学生低。

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大都是稳定性差的私营企业或者自由职业。由于专业特点,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选择的用人单位大都为私营企业,例如广告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公司。传统绘画、雕塑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限制,毕业后大多从事自由职业,到画室代课、自己办培训班创业。美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不愿意和私营企业单位(知名公司除外)签订就业协议。他们认为一旦签订就业协议,就会被束缚、管制,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公司待遇不好,或者在公司得不到好的发展不能顺利脱身。因此有的学生在毕业后2年内换了4 到5 家公司,有的学生干脆辞掉固定工作当起了自由职业者。如果按照传统的就业率计算方式,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偏低,但是调查中发现,我省高校美术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有事儿做、有活干,有许多学生的收入一点不比正规就业的学生差。签订就业协议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但自谋生路,也是就业的一种。

美术专业毕业生这种灵活就业形式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一是专业特殊性,美术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使得他们在其他行业就业缺乏竞争力,艺术行业传统就业市场人才已经饱和。二是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投入高,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也相对较高。许多毕业生对于薪酬的标准要求颇高,一线城市工资最低要求6000 元,二线城市最低3000 元。毕业生就业时一旦发现公司待遇与自己的预期不符,他们就辞职跳槽,另寻其他出路。三是美术专业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追求自由,不愿意受太多的约束。

二、新时期做好河南省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一)改革、完善美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和培养教育机制,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满足市场需求。

1、改革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机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就业的关键。美术专业技能性强,改革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机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大力推行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度。由于专业教育的特点,美术专业教学模式是小班教学,教学模式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几个人,每个班平均10个人左右。例如美术专业是一年级学基础课,二、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方向深化专业课的学习。实行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制订专业学习计划、确定奋斗目标,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行导师制要建立相应的评价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导师制能够有效实行,避免流于形式。要切实选拔一批热爱教育事业,业务水平高,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并且愿意经常与学生沟通,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进行因材指导的老师担任此项工作。目前国内知名专业艺术院校一直采用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度来培养学生,学生专业素质普遍非常优秀,就业能力也非常突出。

2、改革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美术专业学生普遍综合文化素质较差,入校后更是认为文化课用处不大,只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上下功夫。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造成他们大学四年文化素养不高,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省多数高校对综合文化课学习重视不够,美术专业学生学习文化课自觉性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学绘画的不了解中国美术史,学设计不了解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一味的模仿西方设计,学油画的不欣赏不了国画、书法、篆刻,一味追求西方的画派、画风。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社会需要的是基本功扎实、有创造力、文化素养高、实践运用能力强的复合型美术人才。高校美术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增加综合文化教学课程的比重,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外,尤其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重视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拓宽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应用结合起来,增强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就业服务。

1、政府层面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方式愈来愈灵活和多元化,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这种现象和趋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灵活就业方式,在其他专业领域也在逐渐增多。现阶段,政府层面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将灵活就业的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实现其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通过按期定额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使非正规就业大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待遇。

2、高校层面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因材指导。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却缺乏这种人性化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是由辅导员完成,临近毕业才开始实施,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就业难以起到较大帮助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和内容,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调动专业导师的积极性,增加和补充就业指导队伍的力量。二是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根据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例如在大一、大二阶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他们尽早找到奋斗目标;大三阶段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行业市场调研,思考职业定位;大四阶段的就业指导可以侧重择业指导、求职技巧、升学指导,引导美术专业学生克服自由主义思想,转变就业观念,顺利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

(三)加强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

1、美术专业大学生有良好的创业基础。目前自主创业是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提倡美术专业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创业的良好基础,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实践能力突出,所学专业技能性较强,与社会生活的交叉覆盖面广。据调查,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业意识较强,一些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自己创办工作室、公司和培训班。然而,由于知识结构不全面,美术专业大学生缺乏创业所需要的业务管理、人际交往、资金理财、市场营销、法律、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诸多内容。因此,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对他们能否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2、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要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高校院系要积极主动、有所作为。既可以依托校办产业或者企业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场所,也可以通过创立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或者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学生创业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者专业技能,培养美术专业大学生成为文化创意创业型人才。此外,高校院系要通过开展各种创业竞赛,开展各种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的创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注释:

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释: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就业行为,称为非正规就业。

②王玉苓:“灵活就业——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新取向”,载《文化学刊》,2010年5月第3期,第44—47页

[1].包金霞:《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6 卷,第1期,第179—178 页。

[2].赵艳婷:《艺术市场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美术观察》,2005年第11期,第99 页。

[3].王玉苓:《灵活就业——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新取向》,载《文化学刊》,2010年5月第3期,第44—47 页。

[4].何继恒:《关于开展我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初步思考》,载于《学理论》,2011年第15期,第255—256 页。

猜你喜欢
美术专业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课改下美术专业班教学及管理的探究
少儿美术(2019年6期)2019-12-14 08:05:46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作品赏析(3)
艺术大观(2019年29期)2019-10-12 14:21:3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屈慧作品
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