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ogers同源动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护理理论研究进展

2012-08-15 00:50陈锦秀
护理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灵性学说共振

张 敏,陈锦秀

Zhang Min,Chen Jinxiu

(Nursing College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nd Pharmacal University,Fujian 350122China)

Rogers整体人科学理论自提出以来,即成为护理理论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注重整体,强调人与环境同等重要等观点受到广泛关注[1]。该理论由美国护理学家Rogers于1970年提出,又称Rogers护理理论,强调护理通过应用同源动态学原理为人类服务[2]。近30年来,国外诸多学者在原理论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使得整体人科学理论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理论和学说。现以Rogers整体人科学理论框架为基础,将由Rogers同源动态学原理派生的护理理论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 生命过程的同源动态学原理

Rogers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是一个持续的、有创新的、进化的、具有高度差异和不断变换形态的过程。由此引申出了同源动态学原理——螺旋性原理、共振性原理和整合性原理,三者分别针对人和环境互动过程的本质、方向和过程做出解释。螺旋性原理指出人和环境场变化的本质是沿着时间-空间连续体呈螺旋式的纵轴前进的、连续的、不可预测的、创新性的运动,以多样性的不断增加为特征;共振性指出人和环境场的变化通过单波形式传播,并不断从低频长波向高频短波变化;整合性原理是指人场和环境场之间的一种持续的、共有的、同时进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人场完全融合在环境场中。同源动态学原理是从整体来看人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整合性体现了人和环境场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而共振性指它们发生了相互作用,螺旋性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3]。

2 同源动态学原理派生的理论

2.1 知情参与动能论 Barrett[4]重点阐述动能相关的概念。动能指人体塑造其人场和环境场的能力,即个体或群体知情参与变化的能力。Barrett[5]解释为“我们总是参与变化,但我们的参与并不总是以一种知情的方式,当人以知情方式(参与)变化时,就是我所说的动能”。所谓知情参与是指一个人知道选择什么,感到具有去做他所选择的事情的自由,并且有能力去做他所选择的事情。因此,动能包括以下维度:意识、选择、行为的自由度、参与创造性变化。与大多数动能论不同,Barrett动能论强调参与,而非控制或预测;强调病人可通过健康塑形达到全方位健康和动能[4-6]。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可通过评估病人的意识表现,选择行为类型、行动的自由程度以及参与具体变化的方式等,了解其动能情况;开具动能处方,根据不同个体,选择相应健康塑形方法,以提高动能并通过护患互动过程发展动能,最终实现病人的健康潜能[5]。如Farren[7]研究发现,护士可通过增加病人的知情参与动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自我超越水平,改善生活质量。20年来,动能一直是Rogers理论研究的热点,Barrett动能论不仅为护理科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动能观,也为护士参与整体护理指明了方向。研究多见论证性和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呈递增趋势。其研究领域包括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慢性病及老年护理等方面[6-10],涉及治疗性触摸、冥想、音乐、运动等10余种干预手段[8]。但有关动能的应用研究及其领域仍有待护士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2.2 灵性学说和自我超越论 二者均属于中程理论范畴,Runquist等[10]研究发现,灵性与自我超越密切相关。自我超越能够直接反映人们的灵性体验,并有利于灵性的增长。1986年,Reed[11]研制出自我超越量表和灵性透视量表,前者用于衡量个体自我界限的扩展程度,后者用于评定受试者灵性观点及相关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理论提供必要支持。

2.2.1 自我超越论 1991年Reed以同源动态学原理为基础,结合生命周期论和发展心理学思想,提出自我超越论。Rogers指出,超越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是一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的、朝向更高频波型发展的形态表现[12]。Reed[13]将自我超越定义为人们超越其自身和环境限制,实现自己独特潜能的过程。主要概念包括自我超越、最佳健康状态和脆弱性。自我超越与健康相关,存在于人们重要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危及生命的事件中,能够增强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程度[13];脆弱性是一种能够导致健康妥协或健康促进的体验,它不仅包括个体风险,还包括人们面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改变,既能够破坏健康,又能促进健康[11]。以Rogers 1970年的著作为依据,Reed提出人场中存在自我概念界线的理论假设,将自我分为内部自我、人际间自我、现世自我(将过去和将来融入现在)和超我。强调自我超越并不意味着个体与外部世界相分离,而是自我界线的多维性扩展[14]。现实生活中,人对自我界线界定的过宽或太局限,就会表现出如妄想症、自闭症等病理现象。因此,护士可利用多种护理方法(冥想、自我反省等),提高病人扩大自我界限的能力[13],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Willis等[15]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将该理论运用于校园暴力受害者的研究,发现其3种治愈形态,为进一步护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并建议护士应重视询问受欺凌青少年内心体验,积极促进其心理愈合。说明自我超越论作为一种中程理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现已应用于指导精神护理、中老年护理、临终护理、癌症护理以及家庭照护者心理护理工作[7,14,15]。

2.2.2 灵性学说 早在1860年,南丁格尔就意识到灵性在人类生活和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一门关系到人类及其环境福祉的学科[16]。1994年,Smith和 Malinski将同源动态学原理与灵性相联系,旨在加强人与所有生命的相互关联,提高人螺旋式前进的潜力,并且发展共振性中的高频波形态[17]。该学说认为灵性是人类的潜能,与健康、自我超越以及动能相关。灵性的增长指一个人渐渐地理解生活的意义、目的、价值的动态过程。关于灵性的概念,有着各种不同阐述。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定义为:“一个人通过与自我、他人、艺术、音乐、文学、自然界以及比其自身更强的动能的连通来体会、整合生活的目的及意义;在与宗教的概念相区别的同时,允许将宗教作为构成因素纳入灵性范畴[18]。”Malinski[16]指出,灵性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一种形态表现,生命意识就相当于灵性意识(即认识到所有生命体相互联系的必要性)。Smith[17]还认为,Rogers理论基础上的灵性包含以下4方面:坚信生活的意义;努力发挥人在生活中积极的潜力;意识到生命中存在着普遍联系;相信接触超越层面的事情是有益的。灵性学说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支持,有关灵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Smith[17]认为,灵性学说将灵性的范畴延伸到现实领域,使其成为护理专业化项目的一部分,为护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如Reed[11]通过配对对照研究发现,绝症病人与非绝症病人和健康人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灵性,绝症病人中灵性与最佳健康状态正相关。提示护士可通过治疗性触摸、冥想、音乐等非侵入性治疗协助和谐塑形过程,促使病人灵性增长,治疗其不正常形态,增加其幸福感,促进健康[19]。目前其应用范围包括:灵性与健康、抑郁、动能、压力等变量相关性的探究;指导慢性病病人、临终病人,老年病人的护理实践工作;培养护理人员的灵性意识,提高其灵性护理能力[17,19]。但在有关灵性更为精确的护理诊断及干预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3 启发学说 Hills和Hanchett通过对250例脊髓膨出症患儿家庭进行为期20年的观察后发现:随着家长及患儿不断追求生活梦想,克服先天缺陷造成的障碍,其具备了更深的领悟力、更好的和谐感,能够积极参与人的个性化过程。因此,启发是一种人的个性化过程,是以意识扩大、觉醒度增加、场运动和健康水平增高为特点的积极的、动态的过程。启发学说基本概念包括意识、觉醒、人场运动及最佳健康状态。意识与觉醒度是螺旋性的体现,人意识水平提高表现为多样性的增长,觉醒作为多样性的表现,被认为是从长睡到长醒的变化,并且超出醒来时的体验;人场运动表现为从低频到高频波形的变化,体现共振性原则;最佳健康状态由整合性演变而来,是人-环境场互动过程的持续修正。Hills等[20]对哺乳期妇女的大样本研究显示以上基本概念之间呈正相关。因此,启发、开导作为一种积极、动态的体验,能够扩大认知,增加觉醒度,提高人场运动和健康水平。作为一种中程理论,启发学说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促进人的个性化提供新的方法。它能够指导临床护士协助病人克服挫败感、濒死感及毁灭性的生存体验,有助于提高护士协助病人实现个性化的能力。然而,觉醒度的测量仍需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经数据分析后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评价。2.4 不和谐感学说和生命扰动学说 Rogers共振性原则指出人的生命过程是各种不同频率的、有节奏的波组成的交响乐,人类对环境的体验是他们在和世界结合时产生的一种共振波。不和谐感学说和生命扰动学说针对生命过程中能量场节律变化做出解释,认为疾病或不正常现象产生是人-环境场互动过程共振不和谐所致。

2.4.1 生命扰动的万花筒学说 由Butcher于1993年提出,从同源动态学原理的角度阐述生命过程中的变化。Rogers形容人-环境场形态的不断变化如万花筒般,任何转动过万花筒的人都知晓其各种颜色、形状组合,这些颜色和形状无休止地流动于每一轮的转换中[4]。Butcher认为,人-环境场互动过程中形态变化瞬息万变,有时和谐,有时不和谐。其主要概念包括扰动、塑形、流通。扰动指人-环境场互动进程中的不和谐状态,以混乱和不可预测为特征,体现出场的全方位性和螺旋性。塑形是人场和环境场不断定型和变化的过程,与共振性原则有关。流通表示人-环境场互动过程中极为和谐的状态,阐明了人场和环境场的开放性和整体性[21]。正如Rogers所说,人生命过程的节奏有时是和谐音,有时不和谐,甚至是刺耳的。人经历扰动性生活事件,使其体验了创新性的成长和改变[21]。

2.4.2 不和谐感学说 Parse等研究发现,和谐与健康关系密切,并认为健康就是日趋丰富、完整的能量场所激发的和谐状态。不和谐感学说由共振性和整合性原理所派生,主要阐述场变化过程中共振性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的变化[22]。Bultemeie通过对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发现,人可以通过各种共振波来感知自己人场的演进变化[23]。当共振节律不和谐时,人就可能感知到人场和环境场出现了不和谐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波[4],这时人会感觉到不舒适或产生疾病。由此可知,当疾病或不正常现象产生时,能量场的不和谐可同时被自身及他人所感知。结合Barrett动能论和健康塑形过程,Bultemeier提出护理实践的重点[23],即通过护患感知对病人的共振性、整合性进行评估,做出诊断,指导临床护理工作[4]。

3 小结

Rogers后继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丰富了整体人科学的理论体系,扩大了理论的内涵,同时提供了分析解决护理现象的新角度,刺激了护理理论和护理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各理论充分体现Rogers倡导的利用非侵入性方法促进人最佳健康状态的理念。目前,Rogers及其后继理论注重整体,强调人与环境同等重要的观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等思想不谋而合[24]。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探究,能够促进我国整体护理理念形成,提供护理观察研究的新思路,有利于促进中西护理科学范式的发展融合。

[1] Fawcett J.The nurse theorists:21st century updates martha E.Rogers[J].Nurs Sci Q,2003,16:44-51.

[2] 邹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67-176.

[3] Clements IW,Roberts FB.Family health: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nursing care[M].New York:John Wiley,1983:219-228.

[4] Barrett EAM.A Rogerian practice methodology for health patterning[J].Nurs Sci Q,1998,11:94-96.

[5] Barrett EAM.Power as knowing participation in change:What’s new and what’s next[J].Nurs Sci Q,2010,23(1):47-54.

[6] Kim ST.The theory of power as knowing participation in change:A literature review update[J].The Journal of Rogerian Nursing Science,2009,16(1):19-25.

[7] Farren AT.Power,uncertainty,self-transcendence,and quality of lif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Nurs Sci Q,2010,23(1):63-71.

[8] Wright BW.Power,trust,and science of unitary human beings influence political leadership:A celebration of Barrett’s power theory[J].Nurs Sci Q,2010,23(1):60-62.

[9] Cruz D,Pimenta CAM,Pedrosa MFV,et al.Nurses’perception of power regarding their clinical role[J].Rev Lat Am Enfermagem,2009,17(2):234-239.

[10] Runquist JJ,Reed PG.Self-transcendence and well-being in homeless adults[J].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2007,25:5-13.

[11] Reed PG.Spirituality and well-being in terminally ill hospitalized adults[J].Res Nurs Health,1987,10(5):335-344.

[12] Barrett EAM.Visions of Rogers’science-based nursing[M].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1990:5-11.

[13] Reed PG.Toward a nursing theory of self-transcendence:Deductive reformulation using developmental theories[J].ANS Adv Nurs Sci,1991,13(4):64-77.

[14]Smith MJ,Liehr PR.Middle range theory for nursing[M].New York:Springer,2008:105-126.

[15] Willis DG,Grace PJ.The applied philosopher-scientist:Intersections among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nursing science,and theory as a basis for practice aimed at facilitating boys’healing from being bullied[J].Adv Nurs Sci,2011,34(1):19-28.

[16] Malinski VM.Developing a nursing perspective on spirituality and healing[J].Nurs Sci Q,2002,15:281.

[17] Smith DW.Toward developing a theory of spirituality[J].The Journal of Rogerian Nursing Science,1994,2:35-43.

[18] Sessanna L,Finnell D,Jezewski MA.Spirituality in nursing and health-related literature:A concept analysis[J].J Holist Nurs,2007,25:252-262.

[19] Perkins JB.Healing through spirit:The experience of the eternal in the everyday[J].The Journal of Rogerian Nursing Science,2003,11(1):29-42.

[20] Hills RG,Hanchett E.Human change and individuation in pivotal life situations:Developing and testing the theory of enlightenment[J].The Journal of Rogerian Nursing Science,2001,9:6-19.

[21] Parker M.Patterns of nursing theories in practice[M].New York:NLN,1993:183-198.

[22] Davidson AW.Person-environment mutual process:Studying and facilitating healthy environments from a nursing science perspective[J].Nurs Sci Q,2001,14:101-108.

[23] Alligood MR,Tomey MA.Nursing theory:Utilization and practice[M].St.Louis,MO:Mosby,1997:153-174.

[24] Kao HFS,Reeder FM,Hsu MT,et al.A Chinese view of the western nursing metaparadigm[J].J Holist Nurs,2006,24:92-101.

猜你喜欢
灵性学说共振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