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梅,刘立业
(1. 黑龙江省供水管理中心,哈尔滨150040;2.绥中滨海经济区规划局,辽宁 绥中125205)
目前对海岸带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联合国2001年6月启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中,将海岸带定义为“海洋与陆地的界面,向海洋延伸至大陆架的中间,在大陆方向包括所有受海洋因素影响的区域”。不同的学者对海岸带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管理中,可根据管理目的和研究需要而定[1]。一般地讲,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它包括紧邻海岸线一定宽度的陆域和海域。我国学者陈述彭认为:“从人文上讲,海岸带是一个辐射的概念,一个扩散的概念。海岸带是以海岸为基线向两侧扩散且辐射的区域”。
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是海岸带管理行动的总体部署,是管理过程控制的重要准则规范,它对行业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起指导作用并提供依据,同时,规划经过法定程序审议,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规划的目的和任务是审查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为将来选择一个最佳的结果,也就是对海岸带和海上地区当前和未来利用的预测和策划,提出长远构想、协调和指导部门之间在资源开发管理上达到共同的目标。
辽宁绥中滨海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海岸线东起辽冀分界线,西至狗河口,长29.7 km。区内拥有近30 km浪碧沙白、滩缓无礁、形成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态海滩。九江河、强流河、金丝河在区内汇入渤海。同时,区内还有近90 km2地势平坦、附着物少、适宜开发的土地。
利用滨海经济区独特的区位及景观条件,滨海筑城,形成海城相映的城市特色,通过河流水系以及绿地景观交互辉映,打造水绿相间的城市风貌。最终形成海、城、水、绿交织的城市总体空间骨架。
结合绥中滨海经济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对经济区海岸带管理与规划的理念和原则是:规划管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态化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当前与长远兼顾、陆域和海域资源统筹,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的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的格局。
这是城市滨海区域规划应遵循的总原则。在岸线分配时,应平等兼顾各类滨海开发活动的公平利用,特别不挤占靠近市区、供市民游憩的岸线。把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贯穿于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始终,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坚持集中集约用海用地,构建优势产业园区,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做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四者统一。
公众参与是一种民主工具,是人类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改善和提高的保障。从生态角度出发,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人类的需求应得到充分的考虑。可以通过公众访谈、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等方式,将公众的意愿整合到管理与规划过程中去,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决策的制定,享受开发利用带来的效益。
根据滨海经济区所具有的区位、资源、经济等条件,合理地预测未来,统筹考虑近期、中期、远期,依据不同的岸线利用类型作出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海域和陆域两个方面,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的发展局面。
滨海区域规划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相协调,与周围的城市建设和自然景观相协调,而在临海区域应着重反映其独特的滨海风貌,起到控制滨海天际轮廓线、突出重点景观带的作用。
发展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具有阶段性特征。在进行海岸带规划时,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岸线需求预测,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划定功能区的同时应预留部分滨海区供远景港区和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
海岸带规划管理应明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划管理中应该保证整体利用、统一审批,杜绝无序、无度使用,维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正常秩序。
总体看来,各地区海岸带规划管制的核心管制政策有很大的共性,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岸带资源保护政策、海岸带环境质量管制政策、海岸带开发管制政策、海岸带用地管制政策、海岸带交通政策、海滨休闲及旅游政策、公共接近政策、海岸线防灾规划及其他管制政策。
简单介绍了海岸带管理理念与规划的必要性及其应遵循的原则,结合辽宁绥中滨海经济区案例进行了分析,这对绥中滨海经济区海岸带规划管理的宏观把握,具有整体的战略参考意义。
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是海岸带综合管理运行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的理念和原则的同时,必须与其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海域使用规划相辅相成,处理好这些关系,对提高规划的调控力度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1]范学忠,袁林. 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0,30(10).
[2]张灵杰.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玉环县个例研究[J].海洋通报,1999,18(03) :68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