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修建跃进渠 其精神永远传承

2012-08-15 00:47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安阳县漳河渡槽

□刘 青(本刊记者)

水利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也是治国安邦、造福万方的伟业,更是治水精神的凝结。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人们引以为豪、并为之所颂扬的水利工程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而我们今天所谈到的是跃进渠,是与红旗渠同时期所修建的一对姊妹渠。跃进渠是安阳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省委、市委、县委领导重视下,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寻求水资源,改变西部地区干旱缺水自然面貌的伟大成果;也是勤劳人民所积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的彰显。

跃进渠位于安阳县西部山区,始建于1958年,1968年重新上马,1977年竣工。安阳县人民开山劈岭,凿洞架桥,削平300多个大山头,跨越400 余条河涧,付出了108 人的生命代价所修成的又一特大型引漳入安灌溉工程——全长147 千米的跃进渠,分为总干渠、南干渠、东干渠3 条干渠,加上支、农、斗渠共840 千米。干渠凿149 个隧洞,全长37.6 千米,建造桥、闸、涵洞、渡槽等各种建筑物572 座,大渡槽17 座。总工程量为1008万立方米,投工3818 万个,投资5300 万元,是一项引、蓄、堤、灌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跃进渠途经两省三县13 个乡镇,设计流量为15 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2.03 万公顷。建成通水以后,共计引水30 多亿立方,灌溉农田约26.67 万公顷,同时为安阳西部的补充地下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1.“引漳入安”的敲定与名字的选取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京广铁路贯穿南北,将县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广阔的平原,沃野坦荡;西部连着巍峨的太行山,山峦起伏,递次向东延伸为南北两岭。据统计,安阳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00 多毫米,且集中在6、7、8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冬春两季半年的时间降水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6%。这样,夏秋季节东部常遇洪涝灾害,冬春季节西部山区严重缺水。西部13 个乡镇,其中11 个乡镇严重缺水。从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81年间,安阳县大旱成严重灾害者17 次,平均16年一次。经常发生春季干旱无雨,西部山区人畜吃水困难,没法下种。

解放前,安阳县西部西部山区因争水而发生械斗的惨事屡见不鲜,因缺水而逃荒在外的村村皆有,因干旱而家破人亡的数不胜数。因此,面对严重缺水的现状,人们非常想水、盼水。

水是生命之源,无水人们就无法生存。缺水不仅严重影响着工业、农业的发展,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缺水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水从哪里来呢?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漳河。

滔滔漳河,是中国古今颇有名气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至山东汇入卫河。它从安阳县西北隅都里乡的上寺坪村东去,流经东交口村,到南阳城村东滩进入磁县,至安阳县英烈村入安阳县境,经渔洋、赵村、施家河、丰乐镇等村,过京广铁路流入临漳县。它两度流经安阳县,从安阳县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穿流而下。枯水季节宛如玉带,温顺可爱;汛期一下暴雨,漳河猛涨,顷刻间增至数千流量,似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咆哮着疯狂地横冲直闯,冲毁堤岸,淹没田舍,给安阳县东部地区群众带来巨大灾难。所以人们称漳河为“浪漳河”、“小黄河”。2400 多年前的西门豹任邺令期间,看到漳河经常泛滥成灾,便动员群众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在漳河上筑坝,开挖12 道水渠,引漳河之水灌邺下农田,使灌区粮食产量高于周围地区4 倍多。

西门豹所凿12 条引水渠,地处安阳县中北部,这里虽有一些丘陵,然地势较为平缓,没有大山深沟,开凿难度小。而真正解决安阳县西部山区缺水的困难,必须从安阳境外漳河上游的崇山峻岭中开渠引水,难度非常大。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科研人员经过不断地实地勘测考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开会研讨后最后确定采用低线从上寺坪引水。

“引漳入安”的方案已经敲定,但此渠要取什么名字呢?

有的提出叫“太行渠”,感觉名子太大;有的提出叫“安阳渠”,又感到没有明确的含义;有的提出叫“引漳济安渠”,又觉得缺乏时代特征。当时正处在河南省两年实现水利化和大跃进的形势下,冯志诚和李健商量,认为叫“大跃进渠”有时代特征。冯志诚考虑到市委领导对修渠大力支持,崔光华书记曾亲自写信给国家水利部领导汇报。市委崔光华、李炳源、董以法和陈春雨等领导,一致同意去掉“大”字,就叫“跃进渠”,这样就把渠的名称定为“跃进渠”。

2.修建跃进渠过程

修建跃进渠并不是一帆风顺,经过了一些波折。1958年,开始修建跃进渠,由于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8月停建。1966年秋,经多次勘测和慎重研究论证,县委、县政府决定再次动工修建跃进渠。历时半年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仅修建了一条沿设计渠线公路,再次被破停建。1968年9月,安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根据原县委的决定,作出了复工修建跃进渠的决议。在省、市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1968年11月9日,誓师复工修建跃进渠。

跃进渠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出没在悬崖峭壁之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出乎人们想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安阳县干部、群众克服经费紧张、物资缺乏、山高路险、生活艰苦等困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学习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经验,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沟之中,劈山开渠,凿隧洞、架渡槽,与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2.1 总干渠的修建

跃进渠的总干渠由于在崇山峻岭之中、悬崖峭壁之上进行修建,工程量大,建筑物多,施工难度高,施工困难。总干渠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工程从渠首到上寺坪共15 千米,由西部8 个公社施工;第二期工程由19 个公社施工。

自渠首林县古城西崭起,从这蜿蜒东去,经林县古城、小王庄、河北省涉县槐丰,进入安阳县的上寺坪、三里湾,再过林县砚花水、安阳县的杨家河等村,到达李珍分水闸,全长40 千米,各类建筑物136 座。

总干渠第一期工程是跃进渠最艰苦、最关键的工程,1968年开始修建,领导重视、增加人员、全员发动、克服困难、战天斗地,于1971年6月16日,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通水。总干渠第二期工程也于1969年11月全面开工,全县22 个公社,有19 个公社参与施工建设,1971年底第二期工程建设完成。

2.2 东干渠的修建

跃进渠的东干渠顺北岭东下,地势较为平缓,大型建筑物少,工程量也比较小,相对来说,施工比总干渠容易些。由于安阳县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总干渠需要继续施工,不可能东、南干渠一块施工,坚持先易后难,总干渠通水,东干渠受益的原则,决定于1971年8月,先动工修筑东干渠。随着跃进渠东干渠分指挥部的建立,于1971年11月20日全线施工。

东干渠从李珍分水闸起,沿北岭向东,经都里公社古井、好井,铜冶公社西积善,伦掌公社谷驼、当中岗,安丰公社李家坡,洪河屯公社张湖顶等村,流入漳南总干渠,全长35 千米,各类建筑物198 座,总工程量132 万立方米,需投工616 万个。根据渠水流量逐步减少的规律,东干渠自上而下分三段设计:第一段是分水闸到积善公路渡槽,明渠断面为矩形,底宽5 米,渠墙高3 米;隧洞底宽2.5 米,洞顶高3.5 米。第二段从积善公路渡槽到当中岗大坝,明渠断面为梯形,边坡为一比一,底宽2.2 米。第三段从当中岗大坝到漳南灌渠,其断面为梯形、矩形相交错,底宽分别为2 米、1.8 米、1.5 米。

东干渠指挥部的干部和群众,克服人员少、工作多、战线长、任务重的困难,团结一心、积极苦干;于1973年4月25日,东干渠全线竣工通水。东干渠受益面积大,跃进渠设计灌溉面积2.03万公顷,东干渠就有1.2 万公顷。

2.3 南干渠的修建

跃进渠的南干渠穿行于安阳县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要开凿80 个隧洞,各种建筑物238 个,因此南干渠不仅渠线长,建筑物多,而且工程难度大。

南干渠由李珍分水闸南行,经西傍佐、清凉山、目明、泉门、上庄、王家窑、南堰等村,到张二庄泄入小南海水库,全长72 千米,总工程量291 万立方米,投工1530 万个,设计灌溉面积0.83万公顷。

1971年11月20日,南干渠分指挥部成立,12月份,南干渠首期工程动工。在团结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条件下,于1977年10月,南干渠工程全部完工。

至此,安阳县跃进渠总干渠、东干渠、南干渠三条干渠全部竣工。

3.战胜困难,凝结精神

跃进渠在人力、物力等各种条件缺乏和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建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确实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结晶。

3.1 不畏艰险,凿隧洞

跃进渠干渠的修建时要开凿149 个隧洞,其中千米以上的大隧洞有7 个,最长的可达2257 米。有的隧洞穿过火成岩,石质坚硬,群众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使顽石点头。有的隧洞在半山腰,群众都是腰系绳索,凌空开路,用一锤一錾在“一刀切”的石壁上凿出“上天梯”,打开险山之门。有的隧洞到处渗水,群众天天在水里爬、泥里滚,整日一身汗水两腿泥。修渠的群众不畏险、不怕难、不怕苦、不喊累,以气吞山河之志,顽强拼搏,凿通了一个又一个隧洞,迫使高山让路。

3.2 自制设备,架渡槽

修建跃进渠干渠要越过600 条深谷沟涧,仅大型渡槽就有17 座;渡槽最高的为47 米,最长的973 米。在深山峡谷之中建造这样的渡槽,付出的艰辛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总重约155 万公斤的大拱石,要一块一块搬运到30 多米的高空;最大的料石有110 多公斤重,由16 个人前拉后拥,艰难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在缺乏机械设备、缺乏人才、缺乏技术等条件下,在大沙湾沟两岸的绝壁之上,单孔净跨64 米,全长118 米,高47 米,架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薄壳的东方红渡槽确实另人惊奇。没有技术和经验的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精心施工,一丝不苟,预制出了精确度很高的拱肋、拱坡,自制设备,胜利完成了吊装任务,充分展示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3.3 战胜滑坡,征服流石坡

流石坡是跃进渠总干渠必经之地,也是最艰难的险工地段。流石坡位于上寺坪村西的羊虎寨主峰半腰,背靠陡峭的悬崖,面临滔滔漳水,地势险要。羊虎寨原是一座笔直的高山险峰,年长日久、日晒风蚀、雨淋水浸、石质风化严重,加之地层结构变化,岩石断裂,山体经常坍塌,不断出现大面积的滑坡,时不时成千上万立方米的大小石块,夹杂着土粒细沙,像瀑布一样呼啸着飞流直下,一时烟尘滚滚,山摇地动。领导和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决定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大削坡、小削坡、中削坡的办法,抑制流石下泄;群众边削坡,边开挖渠槽,边垒砌、拱顶,不给流石淤塞渠道的机会。手磨破了、肩压肿了、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仍然像猛虎下山一样,干劲不减,就这样在大家智慧和共同努力下,终于征服了流石坡。

从修建跃进渠的整个过程看出这些领导和群众身上处处都在彰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的跃进渠精神。这些精神散发出无穷的力量与光芒,闪烁着跃进渠的顺利修建完工,更是照射着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也永远值得人们传唱与继承。

猜你喜欢
安阳县漳河渡槽
浅谈水利工程渡槽基础承台施工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傍山道路泥石流渡槽设计
安阳县
袁晓峰摄影作品欣赏
安阳县
基于ANSYS的渡槽三维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