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引黄是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2012-08-15 00:47刘建军武义成沙超斌商丘市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3期
关键词:黄河水商丘市商丘

□刘建军 □武义成 □沙超斌(商丘市水利局)

1.商丘市引黄灌区工程现状

商丘市引黄灌区是1958年兴建的大型灌区,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重建。灌区涉及商丘市的民权、睢县、宁陵、梁园区、睢阳区、开发区、柘城、虞城、夏邑等9个县(区),共建有引水总干渠1条、引水干渠2条,总干渠长16.31km,引黄中线干渠长36.82km(包括沉沙条渠1处),引黄南线干渠长40.81km(包括沉沙区1处);干渠19条、长282.9km,分干渠34条、长453.9km,支渠72条、长826.9km;提灌站29座;干渠、分干渠水闸122座,桥梁1460座;支渠水闸65座,桥梁758座;中型水库 5座,总库容2.01亿 m3,兴利库容 1.13亿 m3。灌区设计面积 16.5万hm2,其中正常灌区3.43万hm2,补源灌区13.07万hm2。商丘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63m3/s,年引水量6.5亿m3,其中农业用水5.2亿m3、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1.3亿m3。

自1994年引黄中线干渠工程建成试通水成功以来,国家、省和地方各级共投入灌区配套建设资金达10亿多元,灌区工程配套不断完善。目前,灌区年引水量已超过3亿m3,引、蓄、分、提、灌运用网络已初步形成,为商丘市农业灌溉、地下水补源、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引黄已成为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2.引黄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1 引黄是商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

商丘市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多年平均降雨量726mm,多年水面平均蒸发量1189.8mm左右,为降雨量的1.6倍,其中春季蒸发量为同期降雨量的2.3倍。商丘市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量280m3,不足全国人均的1/8,远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m3的下限,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商丘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就是“十年九旱”。据《商丘地区水利志》记载,在1986—1997年12年间,商丘地区气候干旱时间长、范围广、旱涝交错,先小涝后大旱,先小旱后大旱,夏秋连旱和秋冬春三季连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干旱年平均受灾面积16.1万hm2,全市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农业生产损失达3亿多元。而引用黄河水是商丘唯一有效的客水水源,通过引黄河水可有效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难的问题,保障农业丰产增收,是商丘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

2.2 引黄是商丘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线”

1997年,商丘市全市工业用水量为13809万m3,2010年全市工业用水量已增至24666万m3,13年间工业用水量增长了近一倍,日益增加的工业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今后,商丘市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取水许可的刚性前置条件。在商丘市自身资源型缺水现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解决工业用水供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引黄河水。2008年,通过以黄河水为生产用水的国电民权电厂项目已投产运行,待建的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项目和一批较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都是以引黄水为水源。黄河水作为地下水的替代资源,将逐步成为商丘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2.3 引黄是商丘城镇生活用水重要的“供给线”

目前,商丘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供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弥补城市生活用水缺口、缓解供水矛盾、保护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4年商丘市建成了以引黄水为原水的商丘市第四水厂,工程设计总规模日供水20万t,目前日供水10万t的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商丘市第四水厂的正式运营,从根本上打破了商丘市原有的城市供水格局,改变了原地下饮用水水源水质氟化物、氯化物、溶解总固体超标的状况,深受市区群众欢迎。随着商丘市逐步关闭城区自备井,保护地下水资源行动的开展,引黄水将成为城市生活用水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供给线”。

2.4 引黄是商丘城乡生态平衡的“维系线”

商丘市水资源供需失衡,又缺少入境水,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部分河道常年干枯,河水污染严重,水质大都在V类水以上,基本失去水体功能,且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量开采,污水下渗致使城镇浅层地下水大多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尤其商丘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含氟量高,属于地方性氟中毒高发区。通过引黄供水,商丘市地下水超采得到缓解,提高了河道自净能力,有效改善了商丘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睢阳城湖、睢县城湖、柘城县蓉湖、虞城县南关水系生态公园等城市生态水系开发建设,都是以黄河水为水源,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引黄已成为实现商丘城乡生态平衡的“维系线”。

3.商丘市引黄供水工程成效初显

3.1 促进农业增产丰收

自1994年新三义寨引黄供水工程通水以来,商丘市已累计引黄河水32亿m3,累计灌溉农田2300万亩次、补源4000万亩次。通过引用黄河水,大大增强了灌区农业的抗旱能力,在最近十几年来旱情不断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连年递增,粮食年产量由1993年的6.89亿kg增加到2010年的13.77亿kg,增加粮食产量6.88亿kg,增加产值13.76亿元。2009年商丘市小麦遭遇五十年一遇大旱、2010—2011年又遭遇罕见的秋冬春连旱,通过加大引黄力度,及时将黄河水输送到各县(区),为保障商丘市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连续六年超百亿斤,发挥了有力的水利保障作用。

3.2 地下水补源效果明显

引黄对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影响明显。据典型观测井多年地下水观测资料显示,自1994年开始引黄后,补源灌区地下水位波谷出现的时间比相同气象年份明显滞后,且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小;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地下水位基本维持了动态平衡;地下水位埋深逐年上升,漏斗区面积已由2002年的727.0km2,缩小为2010年的96.3km2,地下水位最大埋深已从2002年的20.0m,提高到2010年的10.34m;灌区内地下水位普遍比灌区外高出2~4m。

3.3 水产养殖效益显著

黄河水的引入为商丘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借引黄之利,商丘市扶持了一批水产品基地,其中民权县黄河故道河蟹养殖基地、商丘鱼类良种场、夏邑城湖渔场、商丘市刘灿水产养殖场、黄河故道水库0.67万hm2水面被授予省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商丘市水产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2010年引黄灌区内水产精养面积达1.08万hm2,是引黄前1993年的3.07倍,水产品产量6.26万t,是1993年的25倍,因引黄带来的水产养殖效益达6.61亿元。

3.4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通过引入黄河水,冲刷河道、更新水体、绿化两岸,商丘市区内的河道不再是死水一潭,改变了以往市区臭水环绕的不良状况,地表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据商丘市环保局检测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商丘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5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COD、氨氮平均达标率分别为97.9%、98.1%。2010年,商丘市5条出境河流控制断面综合达标率为99.2%。黄河水的引入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质量,为商丘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黄河故道水库、睢县城湖、睢阳区城湖、梁园区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引黄有利条件,紧密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实施开发河湖旅游带动战略,打造“水文化”品牌,以生态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5 经济社会效益凸显

通过引黄灌溉和补源,降低了灌区内机井报废率和水泵抽水扬程,节约了机井重建和水泵更新费用,多年来因补源增收节支效益达10.75亿元;促进了灌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作物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灌区农作物粮经比由1993年的0.84∶0.16提高到2010年的0.67∶0.33;灌区内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从1993年的940元提高到2010年的4674元。

4.加快引黄灌区发展步伐,为商丘的“生命线”增添活力

商丘市引黄灌区是一处老灌区,遗留问题诸多,目前灌区工程现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破坏灌区工程设施的情况时有发生,灌溉水利用率低,资金投入不足、配套建设慢,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灌区应抓住国家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商丘市委、市政府“旱能浇、涝能排,建设吨粮田,促供给、防污染、供水保安全”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薄弱环节、重点工程建设,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商丘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要做好:第一,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水利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起“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新型灌区工程管理模式。搞好灌区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做到产权明晰,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到位。第二,做好灌区工程建设和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和省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考虑需求与可能,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用规划指导灌区的工程配套建设和发展,逐步建立起“规划科学、管理规范、投入多元、配套完善、效益显著”的高标准灌区。第三,多渠道增加灌区建设投入。落实中央和省委2011年“一号文件”精神,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企业、群众多方投资灌区建设的新机制;同时,要整合涉农资金,集中安排灌区建设,加大灌区建设投入。第四,加快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抓住机遇,争取国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等涉农项目,重点安排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完善灌区配套工程,加快灌区发展步伐。第五,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与气象、水文部门加强合作,统一调配灌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资源,提高用水保证率和引分水工作的时效性。第六,拓展灌区功能,充分发挥效益。开辟多元化供水市场,向改善环境、城镇生活及工业供水等发展。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合理开发灌区内河湖资源,引用黄河水改善区域环境,吸引投资,促进旅游、工业、城市建设和谐发展,提高灌区综合效益。第七,加强灌区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灌区管理运行的科学、规范、统筹、快速、高效之目的。第八,加强宣传,严格执法。通过宣传,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爱惜水、保护水、节约水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的观念,营造全民节约用水的氛围,促进灌区和谐发展。严格水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灌区工程设施、干扰灌区正常供水秩序等违法行为,确保灌区正常有序运行。

5.结语

事实证明,商丘市通过引黄供水工程,合理引用黄河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商丘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解决商丘市水资源不足无可替代的“生命线”。今后,灌区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强化管理,科学调度,拓展功能,一定会发挥更大、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会为商丘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

猜你喜欢
黄河水商丘市商丘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商丘市
黄河水是胶体吗
两滴黄河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黄河水沙历史变化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