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普
(遵义市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控制
陈 普
(遵义市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施工组织及工艺控制关键是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要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要做到材料合格、设计合理、级配稳定、摊铺均匀、压实充分。施工当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打造精品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控制
(1)摊铺均匀要点:运输环节、摊铺环节。
运输:汽车底板应光滑,应涂一薄层防粘剂,上路时,车轮应干净。
(2)摊铺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检查熨平板是否光滑、拼接是否平整、密实,检查料位控制器是否灵敏、螺旋布料器长度是否合适,检查摊铺机振捣设备是否正常,摊铺前检查熨平板是否预热,随时检查摊铺厚度、路拱、横坡度等。随时检查摊铺温度,注意观查铺面效果。
(3)螺旋布料器料位应合适:尽量使用长螺旋。
高温、紧跟、高频、低幅。
(1)碾压机械:建议配置25 t及以上胶轮压路机2台,12 t以上双钢轮压路机3台。
(2)碾压方式:通过试验段决定。
(3)避免混合料温度下降后开强振,导致集料振碎。
(4)增加胶轮碾压,优点:适于嵌挤型混合料碾压,压实效果好,封闭表面孔隙,提高密水性。
加强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检测,从各个环节保证混合料温度。
现在的长度70~80 m,适宜的长度40~50 m。
关于污染问题:上层施工前应进行彻底清扫;粘层油施工后应封闭交通,避免运输车辆的二次污染。
质量=优质材料+级配+压实+施工精细化
(1)每个拌合楼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取一次沥青混合料样,以测定级配、油石比、稳定度、流值、标准相对密度、最大相对理论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力学指标。
(2)不定期对热料仓筛分,然后检验热料级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应调整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并重新试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油石比的检测采用离心式抽提法。
采取压实度和空隙率双重控制标准。压实度评定以钻芯样为准,取芯后用混合料回填芯洞并予以夯实。压实度和空隙率的计算所采用当天的马歇尔标准相对密度和最大相对理论密度,当天的马歇尔标准相对密度和最大相对理论密度与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相对密度和最大相对理论密度的偏差必须小于1%。压实度采用双控指标,要求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压实度不小于98%,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为93% ~97%,面层实测空隙率在3% ~7%范围以内。
(1)压实度控制
①压实工艺。②取芯。③渗水系数,下面层100 ml/min,上面层50 ml/min,频率为一点/每车道50 m。
(2)压实度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压实度不足是导致路面早期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水损害、老化、车辙等等)。
(3)压实度控制,重视实际。
(4)重视渗水,无损检测,反映路面的密水性能和实际压实度效果。
(1)充分利用摊铺过程在线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改锥插入摊铺层测量松铺厚度。
(2)在钻孔检测压实度的同时测量厚度并计算平均值和代表值。
(3)利用每天拌合楼沥青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进行总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可用3 m直尺跟踪重点检查摊铺机停机处、接缝处等。施工完毕后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面层平整度要求连续平整度仪100 m标准差的合格标准。下面层不大于1.2,上面层不大于1.0(最好控制在不大于0.8)。
检验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
渗水系数作为常规试验进行检测,标准为下面层不大于200 ml/min(最好控制在不大于100 ml/min),上面层不大于100 ml/min(最好控制在不大于50 ml/min),检测频率为每车道1点/100 m。
U416.217
C
1008-3383(2012)08-0060-01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