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雾灵山周边社区发展林下产业的前景及对保护区的影响

2012-08-15 00:44关利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保护区林地居民

关利军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河北 兴隆 067300)

浅谈雾灵山周边社区发展林下产业的前景及对保护区的影响

关利军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河北 兴隆 067300)

该文通过对雾灵山周边社区详细的调查,分析了周边社区发展林下产业的前景;同时对发展林下产业对保护区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周边社区;林下产业;影响;雾灵山

林下产业是近几年农林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产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成功实践,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内,周边社区共有3县3乡2镇23个行政村,有林地面积6288.2hm2,灌木林 1027.3hm2,经济林 1369.4hm2。周边社区生产力低,基本是靠天吃饭,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低于兴隆县平均水平。林果经营管理模式单一,只是简单的剪枝、锄草,林地产出量低,效益低下。

1 雾灵山周边社区发展林下产业前景

1.1 发展林下产业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

周边社区条件比较落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发展林下产业,农民容易接受,也容易掌握。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林下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林下复合经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林下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广大农民从林下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1.2 发展林下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重要举措

目前周边社区共有村民15300多人,劳动力为5000人左右,外出打工人数为各村的10%~60%。受经济危机影响,目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重新参与农作物种植,而周边社区土地少,生产力低。林业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大,就业空间广。发展林下产业,能解决农民生产资料不足的问题,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劳动机会,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 发展林下产业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周边社区有大量的闲置有林地,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指数。

1.4 发展林下产业是促进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方式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周边社区栽植了大面积的林木,目前这一部分林地基本上处于荒废状态;因长势差、产出低,部分村已经有采伐现象。林下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食用菌、家禽、家畜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而动物的粪便又为林木的生长提供养分,促进林木蓄积量的增长,实现了不采伐林木也能有经济收益的新型产业模式,同时为退耕还林提供保障。

1.5 发展林下产业是实现“原生态”产业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养殖、种植产业中,大量的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已经让人们对于各种农副产品怀有恐惧心理,越来越怀念古老的劳作方式产出的“原生态”的产品,“绿色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提倡健康、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发展林下产业,能将林地产出物最大化的恢复到自然生长的状态,实现林地产出物的“绿色原生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同时,高价位的“原生态”产品又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

1.6 发展林下产业能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方法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农户。利用承包的林地,发展林下产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承包林地的积极性,能有效的促进林权制度改革。

1.7 发展林下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林下产业,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林下产业对雾灵山保护区的影响

2.1 降低资源破坏案件发生

发展林下产业后,周边社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安置,紧张的劳作模式将使周边居民没有时间进入林区采挖药材、采蘑菇,破坏资源的行为将大幅减少;同时,长久的林下产业工作会为周边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居民不会再为小利益而冒风险进入保护区,这样就从根源上有效的避免了保护区资源的破坏。

2.2 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发展林下产业后,农民在林下种植药材、蔬菜,养殖家禽、家畜,耕作或养殖会促使居民将林下的杂草、枯枝、落叶、枯落物清理干净。可燃物的减少,降低了火灾的发生机率;同时林下产业区域耕作方式的变更,基本上改变了社区居民的原始“刀耕火种”模式,林下产业区域承包人会自发的实施各项森林防火措施,避免了森林火灾向保护区蔓延的可能。

2.3 减少农耕对保护区植被的破坏

周边社区仍采用原始的农耕方式,保护区边界上植物的生长,对附近的土地形成遮荫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为了保证粮食产量,农民会偷偷的将遮荫的树木砍伐掉,破坏了群落的正常生长。发展林下产业后,低产出的农田耕作被多层次的立体产出链代替,遮荫的植物为林下植物、动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居民不会再对边界植物破坏。利于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开展。

2.4 降低病虫害发生、蔓延几率

发展林下产业后,立体的经营模式将形成一个新的小生态系统,系统层次的多元化将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增加森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同时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森林将会实行较好的病虫害控制,避免了经济林虫害向保护区森林蔓延趋势。

2.5 降低人为干扰对保护区生态的破坏

对保护区造成影响的人为干扰主要是狩猎、放牧、打柴、采集林产品等,其中尤其以打柴和放牧最为破坏严重。发展林下经济后,放牧主要在固定的林下区域进行;林下产出的废物如秸秆、枝干等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居民无需再进入保护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2.6 在保护区外围形成缓冲区,缓解环境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冲击

发展林下经济,将会在保护区周边形成一个绿色的隔离带,责权利明晰的经营方式将促使经营者想方设法维持所经营区域的环境稳定。而稳定的生态环境形成的区域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缓冲层,缓解各种环境突变对保护区造成的冲击。

2.7 进一步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林下产业发展后,周边社区居民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会自发的保护森林资源,对保护区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利于保护区在周边社区保护工作的开展。

2.8 促进社区共管协调发展

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具有双重性,既是保护者又是破坏者。发展林下产业后,良好的经济收益将改善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状态,帮助居民脱贫致富。环境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使居民逐渐由破坏者或被动保护者转变为主动保护者,消除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使保护区与社区共同发展管理。

总之,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发展好周边社区的林下产业,会进一步解决周边居民的脱贫致富问题,解决周边社区靠破坏保护区资源而生存的历史问题;同时良好的林下产业,对于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又是一个良好的推动。周边林下产业的实施,将会达到周边社区和保护区的共赢。

[1]李育才.面向21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葛会波.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现代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F323.4

A

1002-3356(2012)05-0086-02

2012-03-20

猜你喜欢
保护区林地居民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石器时代的居民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