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芳
河南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息县 464300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18例
陈天芳
河南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息县 464300
火针;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无病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以中年后女性为多,多为神经炎的后遗病症。于2005-10—2011-10,笔者采用火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18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针灸科门诊患者,男3例,女15例;年龄45~76岁。病程30 d~5 a。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逐渐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肌肉,以口角肌肉抽搐最为明显,严重时可累及同侧耳部。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神经紧张,疲倦和不自主运动时抽搐加剧,入睡后停止,多为单侧发病。
1.2 治疗方法 取头面部的阿是穴、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双太冲。常规消毒所刺部位,用小号贺氏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烧透、烧至针尖发白,速剌上述腧穴。首选痉挛跳动之始发局部,次选面部腧穴,然后迅速拔出,并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每隔2~3 d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嘱病人充分休息,心情放松、饮食清淡,匆食辛辣食品。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结合临床实际而拟定。治愈:痉挛消失,面部无不适,随访3个月无复发,计13例,占72.2%。有效:痉挛减轻,激动后偶尔轻微发作,面肌活动自如,计4例,占22.2%。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痉挛时发时止,时重时轻,3个月后随访痉挛依旧,伴面部拘紧,计1例,占5.6%。
典型病例:患者,女,56岁,农民,于2009-04-05初诊。主诉:右侧眼角伴口角不自主反复抽搐1年余,进行性加重。曾口服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性药物未见效,神经科检查:未见异常。逐到我科就治,体检:神态正常,精神萎靡,面部表情不自然,右侧面肌抽搐。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患者面肌抽搐次数明显减少,治疗1疗程后,面肌抽搐完全控制,又巩固治疗1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 a未见复发。
面肌痉挛属中医学的“面风”、“痉证”、“筋急”。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难治,继发性易治。原发性多由七情所伤,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所致。继发性临床上较多见,常由口眼㖞斜失治,迁延日久至经气阻滞、筋脉收引形成。面肌痉挛日久,较难治愈,用毫针刺激抽搐部位,抽动反会加重,而火针则有明显的息风止痉作用,并且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从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肌肤得到濡养、阴阳气血平衡,肌肉痉挛缓解。治疗时,不可长时期多次、反复点刺同一部位,每次火针治疗应相隔2~3 d,点刺不多于3针,以免影响正气来复。由于该病因精神紧张而发作或加重,故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防止精神紧张和急躁,避免局部受寒。
R745.1+2
B
1007-8991(2012)04-0117-01
(收稿 2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