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洁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夏 洁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当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和高校教育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探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和危害,寻求对策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症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及时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动态,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当下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对策
如今,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家闲暇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是网络游戏的主体。然而,网络游戏也似一把双刃剑。网络游戏能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听觉震撼,让他们在享受信息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能娱乐身心,缓解各种外部压力,培养团队精神,在游戏中的成功,更能带给他们成就自我的满足感。但是,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节制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娱乐也会变成一种负担,还会因为长时间的沉溺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荒废学业,人际交往障碍,有的甚至因为网络游戏成瘾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践意义。
(一)网络成瘾概念界定
美国彼兹堡大学Kimberly Young提出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
(二)国内现状研究
根据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1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 4.85亿,其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9.9%。根据《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数量达2.12亿,其中大学生网民占14.7%。而另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其中大专生占19%,本科生占13.6%,研究生占14.1%。即大学生共占46.7%。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也频有发生。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并积极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探讨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观原因
1.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如有的大学生总是感觉内心孤独、抑郁,性格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欲望强等心理特质。
2.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阶段。他们渴望言论自由,向往感情自由和思想自由,追求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受挫,而有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差,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自觉产生种种不安、孤独与恐惧的情绪,因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继而寻找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表达内在心理感情的补偿平台,就可能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虚拟人生”,使真实人格和现实生活异化。
3.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能找到成就自我的满足感。部分大学生为了忘却现实中失恋的痛苦,选择与网络对象形成固定形式的交流习惯,这种随行所欲的交流过程能让他们产生心理安全感和依恋感,他们从而转向过分迷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来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以此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为网络交际成瘾者。网络交际成瘾者往往情感丰富,但在感情表达上不是积极向外,而是选择压抑的方式。在人格上,一半以上成瘾者表现为内向和交往被动者,有自卑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客观原因
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90后大学生中属独生子女的比较多,且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远离父母,异地求学。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并一味地把自己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教育他们一定要出人头地。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释放压力的途径。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家长固有的长辈为尊的传统观念较重,对网络游戏缺少理性认识,在得知子女接触网络游戏时,常以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使得这些学生对家长失去信任,同时,出于青春期高度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加亲近网络游戏。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留恋于网络的虚无缥缈。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2.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网络游戏自身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网络游戏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变化性,操作便利性,新颖性等特点。网络游戏的匿名性除了可供使用者任意变换角色与身份外,使用者可以暂时不必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借由网络的虚拟性,随意转换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虚拟世界中,游戏者除了得到娱乐外,还可以经历各种体验。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造成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成绩下滑。从长远来看,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人际交往、思想道德乃至法律意识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无节制的玩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一种严重的摧残。由于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大脑长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不能得到适当的休息,肯定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长时间这样会导致生物钟紊乱,昼夜颠倒,视力减退,食欲下降。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一系列状况,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2.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
过分沉迷网络,会使其性格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无兴趣,消极的逃避现实,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造成角色错位,情感错乱,感情淡薄,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兴趣缺乏,人际关系疏远,认知模糊且迟钝等众多问题。
3.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
“由于网络成瘾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大都集中在网络上,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缺乏动力,致使他们厌学或者不学,学业生涯受到严重影响”。[2]对于大学生来讲,尽管已经成年,但仍然是学生,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业也会因为长时间的网络游戏而荒废。例如,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小肖。小肖以前一直是个优秀学生,高中时各种获奖证书已垒了一摞。刚进大学时,看到身边的同学玩游戏,他也跟着买了一台电脑,开始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从此以后,他就经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成绩也从班级前十名跌到了三十几名。短短一年时间,就有三门必修课不及格。
4.造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淡薄
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没有国家,没有政府,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大学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在这个世界中自由发挥、任意行为,而不需要负责任。这很容易淡化大学生的责任和诚信意识,事实上大学生的责任和诚信意识已经有日益淡薄的趋势。网络游戏中充斥着严重的暴力情节,甚至是色情淫秽的内容,长期浸淫于这种环境之中,对于他们的法律意识有着严重的影响。在网络游戏中,大学生们可以组成行会、帮派,为了争夺宝物、换取积分,他们可以在游戏中随意地杀掉其他人。长期以往,大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残酷无情、自私、冷漠的个性,这些都可能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人性扭曲,严重的会导致大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5.容易造成大学生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
首先,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整天面对机器,缺少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网络游戏中大学生都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以虚拟身份进人游戏,从而把自我分裂为虚拟的和现实的。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常常陶醉于虚拟自我的那种自由、畅快与洒脱中,不愿意面对现实的自我。因此,他们往往会不断地放大虚拟的自我,而回避现实的自我,形成双重自我经常错位的人格。当现实的自我遭遇挫折,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就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和浮躁,情况严重者甚至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网络游戏国家政策支持,舆论倡导,其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在未来的日子里肯定会发展得更快,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必将更加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也会越来越艰巨。所以,有效控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社会、家庭、学校外,大学生应该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一)社会和家庭方面
国家应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游戏开发商、营运商和网吧的管理。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平时多跟孩子沟通,及时将其情况跟学校沟通。家长在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应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有研究者认为:“营造一种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这样会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作为保护未成年人不被网络侵害的第一道防线,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方法和新的科技知识”。[4]因此,家庭在控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方面
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首先要加强队伍的建立和强化。高校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的作用,强调全体教师均应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工作和理论教育融入到一起,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研究者认为,“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一些知名学者来校作学术讲座,利用社团组织各种艺术活动,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在拓展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引导其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展览等说明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免疫力”。[5]还可运用群体支持法,强制地要求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减少和降低乃至最终脱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最后,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及时发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并对其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在防治网络游戏成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通过健康途径获取成就感。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这一建议虽然有点“老调重弹”,但却另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发现,当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和高中以前的学习相比,压力减轻很多,其学习动机就已经开始分化了,学习动机纯粹是一种来自内部的认知内驱力和希望成为一名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形象。
[1] 杨眉,钟崇建,张雅茹.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剖析及其对策[J]. 西南大学学报,2010,(5).
[2] 张蕤.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其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3] 邹长生. 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游戏成瘾方法探讨[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4] 赵洪亮,施国盘. 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
[5] 闫宏微.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探析及其策略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G455
A
1008-7427(2012)10-0044-02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