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改的课程设计探究

2012-08-15 00:54:40汪巧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计算机高职

汪巧群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系,湖北咸宁437100)

高职计算机教改的课程设计探究

汪巧群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系,湖北咸宁437100)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课程设计的质量关系到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况。计算机教学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

计算机;教改;课程设计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在教研教改中的深入,各高职院校在结合本地经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了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教改成果。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根据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实际性需要,精心设置教学的课程设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一、教改背景下的课程设计

(一)教学方法改革下的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逐渐由过去的以教师作为主导而向现在的由学生作为主导转变,这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不应该仅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还应该在学生对于教育的选择中予以体现,比如说,自主进行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尽可能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对于教育有一种选择性以及参与性,进而实现以人为本。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及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思路。

(二)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课程的内容要有较高的水平,能够反映出当代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多媒体时代的特征,注意效益性与整体性、理想化与现代化、社会化与个性化等一些综合性的因素。其次,课程的体系要具备独立性与系统性、层次性与连贯性的相互统一,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计算机比较科学的知识结构充分的体现出来。再次,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还要充分的把握“举例”原则,来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就是要采用现代的教学技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较好的氛围内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课程设计的模式

课程设计的几种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传授解惑式,其基本的程序如下:激发学生兴趣——要点精点复习——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进行巩固检查。第二,自学辅导式,有以下程序:精心安排内容——组织学生自学——帮助答疑讨论——总结并提高。第三,引导发现式,有以下程序:提出相关问题——对算法进行编程——调试与完善——进行归纳总结。第四,情景创意式,程序如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意思维——转化并提高。第五,范例模仿式,程序如下:固定性思维——有的放矢——发散性思维——演绎并总结。

二、精心选择课程设计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课程设计时,要注意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增加新知识,甚至是可以将知识的系统性打破。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要少讲,多讲一些有实际的操作性的知识与案例。比如说,在讲到计算机的安全的相关知识时,要主要介绍一些计算机曾经出现过的安全问题,例如一些经常性出现的“冲击波”的病毒等类似的一些知识,教给学生处理这些病毒的相关办法;在讲授Word知识时,课程设计也要做到具有实践性,例如讲解怎样利用文字来处理这个软件,进而来制作出一幅漂亮的、美观的图画;在讲授Word的页眉与页脚时,就将课程设计成为单、双页眉制作的一些方法;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时,课程设计的内容就应该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这一课程时,将一些自己的照片设置成为桌面;在学习网页制作这一节课时,将课程设计固定成为在学习完Internet之后,为一些单位制作网页,等等。这些都丰富了课程设计的内容,这些知识与实际的共作能够紧密的连续起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趣味感,激励了他们的求知的欲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三、教改背景下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职业性”,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他们的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项目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就是要满足于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单纯的理论讲解以及“理论在前实验在后”的教学模式予以打破,这也适应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

以《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为例,这门课程是以计算机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能力作为导向来确定计算机的学习目标,以工作的过程作为导向来确定计算机学习的内容,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任务的驱动以及项目的引领,来确定教学的方法,以行动作为导向来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体系,根据社会需求来进行教学评价。

(二)课程的总体设计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中,注重对该程序设计的基本的理论、方法、以及技能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启发与提示下,理解这种程序的基本理论、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软件的开发制作能力,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课程的实施,应该成为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构建、技能的提高、思维的活跃、个性的展现、以及视野的拓宽等等的一个过程。

其次,要以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市场的调研情况,根据岗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改革课程的内容。通过工作岗位对程序设计员的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的内容作为一种导向,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要做好。抓住特殊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对于学生能力、素质、以及知识的要求,找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目标。

再次,确立一个指导思想,即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作为主线。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法来开展项目的教学。以工作任务作为基础,设计教学的环节,建立起工作任务与专业技能以及知识的联系,增加他们的体验,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

首先是整体设计。第一,课程要模拟项目的开发过程,将工作的实际情景予以还原,根据工作过程,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进行教学。第二,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进行内容以及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性作用,帮助学生学习。第三,在实训室中组织教学,使得教学成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应用过程,形成一种边学边做的形式,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其次是教学微观设计。将工作场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习过程中,以及每一个学习的情景中。此外,教学过程与项目的工作过程要一致。第一,将工作中出现的场景转化成为学习的情景,包括在场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现象的描述,以及环境的描述等。第二,对场景的描述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找出出现这个问题的所有的原因,然后就是对原因进行分类,选择出更有价值的原因。第三,根据原因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将方案与流程详细写出,锻炼了学生的撰写能力。第四,将项目实施的过程采用的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总结:总之,课程设计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研教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好专业课程设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1]徐爱萍,许先斌,蔡朝晖,黄源.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0).

[2]陈自刚.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设置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6).

[3]何蕴峥,李忠学.高职计算机类教材特色研究[J].北方经贸,2009,(12).

[4]姚建波.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

[5]王红,徐火军.行动导向下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消费导刊,2010,(6).

[6]刘旭东,熊桂喜.“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7).

G712

A

1006-5342(2012)08-0141-02

2012-05-23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计算机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