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英(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45)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齐云英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45)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对物流管理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希望能改进物流管理教学效果,并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物流管理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继“物流”被列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之后,“中原经济区”又成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大构成部分。这使得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明确,现代物流的发展再次成为“重头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河南省的省级物流管理试点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拥有在建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加大学生的物流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持续进行教学改革。笔者作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尝试。现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更进一步改进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物流管理》通常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在物流管理课程很好的学习及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同时该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通常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物流管理课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按照目前高职高专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大专层次,能从事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等各类物流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则是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基本的物流管理的理论,更要求能够运用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管理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物流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应立足于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系统全面掌握,更注重应用相关理论进行企业物流管理,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定位,在《物流管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把物流运作和实践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打好基础。
1.教材选用与模式调整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教材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在梁金萍教授的带领下不断进行教材调整,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由梁金萍教授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三版的《现代物流学》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新系教材。教材在模式上一改传统的章节模式,而采用任务化、模块化的形式,同时在每任务的具体组织上采用问题引导,引导出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任务中增加课堂提问和课堂实训环节,增强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充实了实用知识和技能;另外,课后练习加大了教材中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内容,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2.物流前沿知识动态学习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信息获取的途经越来越多,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单纯的依赖于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更有必要及时了解物流的新理念、企业对物流管理的新认识与新应用从而掌握物流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到物流管理课程时,及时告知学生相关物流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内外专业物流网站(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物流网等)来及时把握物流新动向,了解物流动态;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告知学生物流的新动态新发展,并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师生的互动。这样的模式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通常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3.加强对物流管理应用实例的学习
《物流管理》作为专业基础课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的培养,但专业知识的积累依赖于知识理论的学习,而专业素养的提升则更强调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应加强对物流管理典型应用实例的学习,笔者充分引入了沃尔玛物流管理应用,中铁快运大客户管理、7-11便利店配送模式实例等,在课堂中加入物流管理决策的情景模拟,并在教学中引导同学思考在具体生活中如何有效应用物流来理智消费,如何结合“效益背反”及“ABC分类”等理论和方法来有效的支配时间和金钱。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的应用实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因为这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性更高,学习也更积极主动。
采用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目前更多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除了传统教学外,更应引入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学习、社会调研、实验实训等方法。
1.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但目前,一方面学生信息获取途经多元化,速度快速化;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思维动态性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值得广泛关注。
首先,在案例分析之前,教师应充分收集典型案例,并在同类案例中结合学生专业、年级及年龄特点来组织整理案例,通过教师的加工整理,使案例更典型,重点突出,导向明确,并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找好切入点,有效进行分析。最后在案例分析结束时,教师应做好总结,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尽可能专业、尽可能一致。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就精心组织了沃尔玛物流管理应用,中铁快运大客户管理、DELL物流管理、7-11便利店配送模式、福特经营模式调整、天猫(淘宝)一体化配送等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及分析,学生感兴趣,参与度普遍较好,学习热情更高,通过组织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初期分析,甚至采用辩论的形式相互讨论,最终结合教师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致,这样学习效果较好,而且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更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强了。
2.多媒体资料学习
多媒体资料,尤其是相关影像资料的学习是除了案例学习之外另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多媒体资料的动态性、真实性使得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更真实地感受物流管理的应用情况。一方面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管理专家的多媒体资料,目前国内如余世维、林伟贤等管理学专家既是理论的传播者,又是理论的实践家,他们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同时他们的语言风趣,案例充实,如余世维谈核心竞争力、林伟贤谈资源整合,这些资料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在应用性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更是需要引入多媒体资料。因为学生大多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物流流程及设备方面知识相当欠缺,因此在涉及到此类相关内容时,借助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国内外常用的、先进的物流设备有直观的认识,对国内处先进的物流管理运作模式、运作流程有直观的了解。
3.实训操作与模拟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训操作与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训的操作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握理论的实质,增强动手能力,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一方面,笔者在仓储活动教学中引入库存决策的模拟实验,在配送中引入配送模式决策的“赚钱游戏”,在供应链中引入“啤酒游戏”。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更好地了解物流各活动在效管理的效果,掌握一定的决策技巧。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在实训室内对叉车、货架、电子标签系统、立体自动化仓库相关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实训操作,利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摘果式播种式订单分拣实训”,让学生在具体实践实训中更直观地把握各物流活动,掌握更有效的物流决方法。当然在模拟实验与实训操作方法的应用中,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实验实训的设计,并考虑学生的实际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4.社会调研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在《物流课程》的学习中也应适当地加入社会调研的环节。同时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能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更直接了解社会,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思考,是锻炼并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很好方式。而且学生在社会调研过程中能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经验,可能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专业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创造才能。并且一般来说社会调研需要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这将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并分享搜集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物流知识积累之后,通常会安排学生对第三方物流发展及绿色物流发展情况进行社会调研,很受学生欢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使学生取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就必须有过硬的师资团队,有较高的师资水平。因此,为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素养应不断提升。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较好的提升机会。我校在提升教师师资水平方面就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通过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实践,通过观摩学习,实际顶岗实践等了解企业物流运营的实际情况,参与企业物流运作,为企业物流管理出谋划策,提升教师物流实践水平。再比如,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物流相关会议,把握物流最新动态,提升自身素养。另外,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级等相关的“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老师教育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报考研究生、博士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等各种方式促进教师提升水平和素养。此外,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学校通过专家听课评教的方式、通过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说课比赛、教学竞赛等各种形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已应主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提升自身素养。我们经常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必须有一缸水。这就说明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必须有广博、精湛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增快,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通过创新和学习不断进步。在提升自身素养方面教师一方面应从知识的积累、更新上来提升自己,另外应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教学风格方面来提升自己,通过各种形式使自身素养的提升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重,从而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好教师。
总体而言,物流管理教学改革要取得好的效果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高素质的教育人才相结合。
F250-4
A
1006-5342(2012)08-0134-02
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