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勇,罗泽鹏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肇庆 52611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职业性培养的探讨与设想
黎志勇,罗泽鹏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肇庆 526114)
高职院校职业性的培养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发展。本文从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出发,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性培养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供兄弟院校参考,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职业性;师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人才质量未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实则面临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已直接困扰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
2010年春,最具爆炸性的新闻就是从珠三角开始蔓延至长三角的企业“用工荒”问题,一边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另外一边却又出现这种景象,简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为何现阶段就出现“用工荒”?据2009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达到 7.8亿人。与此同时,“用工荒”却在东南沿海省份陆续上演,很多企业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只能令生产线停产减产。企业“用工荒”问题却说明了培养技术工人摇篮的高职学校毕业生也不是那么适销对路。“这是供求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根本问题则是劳动者的素质不足以适应岗位需求。”《规划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组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表示。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供求关系上的结构矛盾,培养适合企业的应用技术性人才?深入分析一下,这就要我们强化高职院校人才职业性的培养。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是我们通过调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发现高职生的工作胜任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企业的需求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就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对接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并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探讨高职院校人才职业性的培养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性培养就是技术应用性培养。高职院校职业性培养,既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又具有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
学生职业性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适应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从本质上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
学生职业性的培养,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适应了企业的要求,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好评,一方面完成了国家交给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高校社会声誉好了,招生就会自然好,收入自然会好,同时学生发展好了,回报学校和社会的几率就大了,从长远角度看,职业性培养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道路,特别对于民办高校来说。
职业性的培养,高职院校以企业需求为首要目标,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使毕业生成为“企业的职业人”。员工的智力、技能、经验与品德是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员工的智力水平、专业技能、品行道德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背后隐含了许多问题,导致职业性培养滞后。
1.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职业教育视为“二流教育”。社会对高职的认同度不高,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种种现象似乎表明,就国家社会而言,高职是次等教育;就家长学生而言,高职是无奈的选择;就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是锅“夹生饭”。一言以蔽之,就是高职在现实中遭遇到了认可却不认同的命运。学习好的学生不会上职校,家境好的学生也不会选择职校。很多职业院校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未来:灰色。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永远是低人一等,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习质量和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也进一步验证了社会上的看法,职业教育视是“二流教育”,恶性循环。
2.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办学定位存在问题,导致职业性培养滞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许都存在误区,结果导致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偏差,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中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专业设置的功利主义倾向;分不清学术性人才培养还是应用性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等配置上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性的培养。
3.资金投入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普遍经费困难,国家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3%对高职教育的拨款就更少。高职学生因有实训场地、设备需求,故对其投入应大于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孙箐调查了全国96个职业院校,结结果发现只有6家有政府投入,并且生均培训经费只有2000元至4000元,这和普通高校动辄上万元的平均经费完全不能相比。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性的培养。
4.还有一个是学生培养问题,有业内专家分析,很多职业院校有实训工厂,学生实习,就要消耗原材料,钢材、电、水等,成本不可谓低,但国家在政策上对这些工厂并没有相应的税收减免,学校无奈之下,只好缩短学生的实训时间,或者是实训偷工减料,甚至实训是有名无实,如此一来自然达不到职业教育培养的目的。
5.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脱钩现象尤为严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是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譬如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之间存在差距,课程与就业岗位技术要求之间存在差距,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紧密等。
职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的管理体制缺乏统一,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关系不密切以及拥有职业训练资格的教师严重欠缺。一面是中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全民教育的边缘位置,一面却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所带来庞大的用工缺口,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有多方面原因,但是现有培养模式中缺乏用工主体-企业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
6.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很看重,但实习单位难找,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企业积极性不高。
1.转变职业思想,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地位
我们必须转变职业思想,理解透彻“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是“二流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是同属于正规的高等教育,并列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用得好、操作得好也是社会有用之人。转变了思想,端正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学生的思想负担也放下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职业性的培养就扫清了思想障碍。
2.职业教育的正确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在定位时,要注意到两点,第一点是高职之高既不宜越位,也不宜缺位。不宜越位是指不能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定位于高层次的专才与通才的统一,而只能是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第二点是高职之职不可缺位。所谓的高职之职不能缺位强调的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就业导向性,高职教育设立的初衷就是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满足社会对大量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3.保证职教育经费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这点比普通高校的影响更为明显,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土地、税收、配套设施等优惠或支持。学校经费充足了,实训设备、实训材料、配套设施等等就有保障,职业性培养就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4.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性培养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职业性,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而我们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没有实际的工厂工作经历,这就要我们重视教师本身的培养。
《规划纲要》里已经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首先,是在改革办学模式方面积极支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者是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其次,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第三,是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更多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
5.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管理、服务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校企合作、校企对接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学校和企业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对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彼此之间分享所有责任、权利、义务、风险和利益,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既能为学校的发展节约资源,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设施,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劳动力,企业需要一些员工满足临时岗位的需求,而高职生的顶岗实习,恰恰能适应企业的这一需求。研究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是现实所需,它能够更好地让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这也是企业不断提高 自身竞争能力的客观需求。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可以发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表现的能力差异和不足,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课程改革上探索出符合企业所需的模式。
6.引导好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引导好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正确理解职业内涵,提高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性培养,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又具有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职业性培养有利于既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转变思想观念,职业教育的正确定位,保证经费的投入,注重师资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性的培养。
[1] 董常亮,雷朝阳.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7.
[2] 姜大源.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
[3] 黄琴. 面对企业的“用工荒”,高职教育你准备好了吗[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
[4]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 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6]李鹏雁. 高职教育服务于企业的新职能——专业培训[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9.
Occupational Awarenes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alent Training
LI Zhi-yong,LUO Ze-peng
With a view to the regular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ccupational awareness cultivation, and puts forward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peer schools and enhanc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itioning; occupational awareness; teaching faculty
G71
A
1008-7427(2012)06-0021-02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