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1300)
试论“红”
——red在汉英语言中的国俗语义差异
高春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1300)
常见的颜色词“红”,在英语中对应的单词是“red”,但是除了表示物理颜色的基本意义之外,两者分别还具有丰富的汉英民族文化意义,即我们所说的国俗语义。了解这方面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相关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俗语义;汉英文化;红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是说,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1]颜色词“红”在汉英语言中分别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
红是常见的颜色词,“红”的基本义是指称“像火、血等的颜色”[2]。然而,人们往往通过联想、比喻,引申出许多“颜色”之外的意义。
“红”除了具有物理颜色意义之外,还和我们汉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有关。我们中国人特别偏爱红色,因为它喻义着吉祥、喜庆、富裕、欢乐等,一遇喜事,就要“披红带彩”,过年贴红春联、红福字,结婚贴红喜字,挂红灯笼等都是这一习俗的表现。生孩子要吃红蛋,过年我们都说红包拿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众人所喜爱的演员叫红角儿,分得的利润叫红利,得宠显贵或事业走运得意的人,我们称之为红人,媒人我们称为红娘,繁华的社会叫红尘。“红豆”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相思。“红叶”可以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红雨”不是“红色的雨”,而指落花,即飘落的残花或飘零的花瓣。唐·李贺《将进酒》诗云:“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于是后人就以“红雨”比喻落花,比如,《西厢记》第五本:“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此外,“落红”、“断红”、“飞红”、“残红”、“乱红”、“繁红”和“红影”也可用来指代“落花”。在古诗词中,用花的典型颜色红色来代指花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譬如,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宋·周邦彦的《六丑》有诗句:“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宋·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末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欧阳修《采桑子》有诗句:“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宋·欧阳修《蝶恋花》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曹寅《苍翠庵看梅》诗:“閴户无尘迹,繁红太寂寥。”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诗:“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红”在这些词句中都指代花,因为许多美丽的花是红色的。
除了是花儿最美丽的颜色之外,红色也指年轻人红润健康的容颜。南唐后主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中有诗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里的“朱颜”指的就是健康、红润、美好的容颜。“朱颜”还指青春年少或青春容貌,文天祥《酹江月(和)》诗:“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朱颜”更多的是用来指美丽的女子。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古代女子喜欢用红色的胭脂装扮自己,于是汉语里便产生了一系列用“红”来描绘的与女性相关的词。用红色表示女性,尤指年轻貌美的女性,如:红颜、红粉(红粉佳人、红粉知己)、红袖(红袖添香)、红装、红妆、红泪、红裙等等。
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也告诉我们,“红友”不是“红色的朋友”,而是指通常喝的“酒”。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记载:“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3]此后,“红友”就成了“酒”的代名词。
红色在中国文化里还象征着忠义。以红脸著称的三国英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人们心中是忠义、刚毅、坚韧、勇猛的化身。关公的脸谱除了传说他本为红脸外,还因为红色象征着光明、温暖、热情,代表着赤诚、忠实。
除了以上的意义外,红还象征着共产主义革命和进步等。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用红心比喻忠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心等。我们还用红小鬼来昵称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小战士。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有云:“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还有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红色旅游活动。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红”的词义还在增多。比如,股票等证券的价格普遍上涨时,证券交易场所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以红色表示,所以说“飘红”。一时间,“飘红”一词“红”遍大江南北,“红”遍各行各业:家电行业、体育行业、生产行业、娱乐行业、股票行业等。例如:
(1)行业指数普跌,家电板块“孤独飘红”。(http:// stock.stockstar.com,2009-09-28)
(2)《一把酸枣》:世博票房全线飘红。(《山西经济日报》电子版,http://news.163.com/10/0524/12/ 67ET0Q1000014AED.html,2010-05-24)
(3)5月印度主要车企汽车销量全线飘红。(《盖世汽车网》,http://www.qiche.com.cn,2010-06-03)
(4)东莞外源型经济数据全线飘红,出口300强率先走出阴影。(《东莞日报》电子版,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76319619/1.htm l,2010-06-03)
(5)《海魂》自2010年5月30日正式开启技术封测以来,人气的火爆已经难以用语言形容,游戏内场景人山人海,服务器全线飘红。(http://www.sina.com.cn,2010-06-04)
(6)芬超·独赢推介:赫尔辛基状态全线飘红。(《网易体育》,http://sports.163.com,2010年6月6日)
(7)去年这些支柱产业全线飘红。(《人民日报》,1999年5月19日)
(8)今年招生情况和就业率两大‘进出口’指标全线飘红。(《光明日报》,2002年8月16日)
(9)内蒙古包钢5月份生产全线飘红。(http://www.nmg.gov.cn,2010年6月6日)
现代汉语色彩词“红”在使用范围和意义表达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其所表达的情感信息比过去更为丰富。这些变化有社会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总而言之,现代汉语中的色彩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而且表现力更强,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4]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红”除了具有物理颜色意义之外,主要还和我们汉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有关,而这些特有的社会文化在英美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既然英美等民族中并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那么出现色彩词表概念空缺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与中国文化中的红相比,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义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喻义,可以表示“生气、愤怒、残忍、灾难、烦琐、狂热”等等。
它象征:(1)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red revenge
(血腥复仇)、red battle(血战)、red hands(血腥的手); Have red hands(犯杀人罪);Catch sb red-handed(当场抓获);red in tooth and claw:Involving opposition or competition that is violent and without pity(残酷无情,血淋淋,决不宽容)。
它又象征:(2)激进、暴力革命,如: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进的政治运动)、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
它也象征:(3)危险,紧张,如:Red Cross(红十字会); red alert: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are prepared for something dangerous to happen;a warning of this(紧急戒备状态,紧急报警,空袭报警等);Red ruin(火灾);a red adventure story (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Wave a red flag(做惹别人生气的事);a red rag to a bull:Something that is likely tomake sb very angry(斗牛的红布,激起人怒火的事物);See red:To become very angry(大发脾气,大怒,生气,冒火)。
它还象征着:(4)放荡、淫秽,如a red waste of his youth (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blooded:full of strength and energy,often sexual energy(充满活力的,血气方刚的,性欲旺盛的)。
另外,在英语中有个有趣的说法,叫“red tape”,指的是复杂并浪费时间的“繁文缛节”、“官僚作风”。以前英国官方文件按照惯例,用红色布带系成一扎一扎的,“red tape”的比喻由此而来。
而短语Be in the red:To owe money to your bank because you have spentmore than you have in your account(负债,亏空,出现赤字),则跟过去公司财务记录数字都用红色墨水表示亏损有关。
从以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汉英语言当中,“红”和“red”的不同。
英语:Their aim is to get the Reds out of Parliament.
He appears to be very conservative,but his ideas are red.
The American reporter recalled those unforgettable days when he spent in Red China.
He took part in some red activitieswhen hewas influenced by the Communists.
汉语:红色收藏激起了那些老红军的红色记忆。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政权曾存在于白军围剿之中,但星星之火,终于燃成燎原烈焰。
有意思的是,汉语中的“眼红”,翻译成英文却是绿色(嫉妒是红色的/Jealousy is green)。如下面的例子:
英语:Othello fell under the sway of the green-eyedmonster.
Lily’s girlfriends were green with envy when they saw her new dress,shoes and handbags.
When Jim’s brother bought the new big vila,the greeneyed monstermade Jim fightwith him.
Getting along with her,you’ve got to be very careful because she is a green-eyed girl.
汉语:看着身边有些人富起来,他就眼红。
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他好不眼红。
他得了典型的“红眼病”,总是嫉妒同事的成绩。
这样,由于词语文化内涵差异而造成的翻译上的空缺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使信息的传递出现严重的偏差。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蕴涵在汉英语言词语中的国俗语义差异,就不能在现实的动态语言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达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甚至会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不同的民族对相同的颜色产生的联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相反的联想。“红人”、“红眼病”、“红得发紫”等词已非“红”这种色彩词的物理意义所能概括了的,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文化意义与各自的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懂得这些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心理知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语言现象有重要指导的意义。
国俗语义差异现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语法、词汇、句型结构甚至语用方面都有体现,而国俗语义差异的影响要远远难于词汇、语法、句式等语言方面的差异的影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障碍本身比较容易克服,而文化障碍就不那么简单了。有意识地注意这方面的差异,并能及时总结复习,必要时进行汉英对比分析练习,能够极大地促进我们的英语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67.
[2]《辞海》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227.
[3]乐鸣.语言与思维的教学与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161.
[4]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0-21.
H313
A
1006-5342(2012)08-0072-02
20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