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平(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王治平
(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从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基于政策、市场、内部协作、自我强化和资本,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到分化的这一系列过程中,分析了其动力机制和研究了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模式分析;政策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中,由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厂商、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紧密联系的群体,产业集群是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形式的高级方式,是生产要素不断优化配置的结果。
研究与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改善区域融资环境、塑造区域品牌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产业集群发挥着主导作用。于此,本文以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分析为题,围绕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模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来展开研究和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核心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其形式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要素的高度集聚,其结果是生产要素不断优化配置。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角度看,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成群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集群与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集群的有效形成,需要在宏观微观外部内部等各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等。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根据产业集群的类型、发展阶段及环境条件,各有不同。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体制因素指的是产业集群形成所处于的体制环境,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组织形式的制度,其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市场体制、区域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从政治体制看,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经济体制看,为产业集群的发展确定了管理制度和提供了规范、规则、约束及其激励的运行方式;从市场体制看,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竞争和合作的市场平台;从区域政策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区域管理、引导和激励等外力。
区域因素指的是区域地理优势,也即本区位所特有的资源禀赋。区域因素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和交通区位因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主导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相联系;二是与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相联系。因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实际是综合了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和交通区位因素三大因素的结果,是以一定的区域所特有的相应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的优势为先发基础的,比如资源分布、市场供求、人口分布、社会资本和基础设施等。
产业因素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因为基于一定的产业因素是集群发展的先发优势。从宏观来看,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是历史相承的结果,需要符合区域经济文化地理特征,是区域特有的优势行业或支柱产业,是区位的社会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培养;从中观来看,市场要素流通平台和市场发展良好,区域内需要具有数量众多的地理上集中和提供具有类似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健全。从微观来看,有合理的专业化分工,竞争和合作充分,技术创新机制完善,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等,形成了以信任为基础的充分联系、互惠关系、交换关系和社会网络联等相互交融社会关系。
市场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首先,由于竞争中合作的发展而形成了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并形成了一种学习效应;也就必然会强化技术提升、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其次某一区位的社会文化品位和合作意愿在产业集群得到发展和培养;然后随着企业更多地从供应商购入产品和服务,以信任为基础的相互联系、互惠关系、交换关系和社会网络联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历史文化因素对集群的培育、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区域历史文化在本区域内具有高度的认同和传承,是一直以来区域的价值取向、人文核心和行为规则。产业集群只有有效的实现了服务和传承本区域的历史传统文化,才能有效的融入区域文化,也才能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成为为区域所接受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一个区域才有可能培育出成功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这一过程中,经历两大阶段:首先是形成阶段,此阶段集群利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先发优势,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集群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然后是成熟阶段,此阶段由于内外部条件变化,集群逐渐解体,随新集群的出现,旧的集群消亡。在集群的形成到解体的这一系列发展过程中,其动力机制来源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政策、市场、内部协作、自我强化和资本。
首先,区域经济政策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和重要保证。积极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会形成一系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体系:一是有助于建立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资源配置的制度;二是有助于建立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有助于建立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管理制度与区域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因此,积极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会更为有效的发挥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来导致优势产业集群的较快发展。
其二,产业集群组织的自主革新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本质核心。产业集群现象形成的本质,就是产业组织传统形式——垂直一体化——逐渐松散和解体的过程,而产业组织这种组织结构演化过程的结果,就形成了产业组织的地理集聚,并导致了产业集群的出现。因为垂直一体化的种种弊端,如行业壁垒森严、交易成本高、内部不易平衡和管理困难等,特别是随经济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需求出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传统生产方式已很难应付来自外界的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组织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企业战略和组织形式,来确保适应多变性市场需求,而产业集群提供了这样一种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组织形式。
其三,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优势是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在产业集群里,大量相互联系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分工合作系统,企业不再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组织模式,而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专注于某一道工序来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这种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使专业化生产商和规模生产形成了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其四,自我强化是推动产业集群由低级向更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其一,集群所产生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效应将充分显现;其二,此时新企业进入速度不断加快,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并达到饱和,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培训、研发、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和潜在企业形成良性发展和相互促进;其三,外部化效应更加显著,产品的效应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社会资本是生产规划扩张的重要因素,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社会资本收益大于其建立成本是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集群的发展是以区域社会资本的形成为先决条件的,只有当社会资本有利可图时,才会有外部力量来促进社会资本的建立和形成。同时,社会资本的建立和形成有助于增强集群整体的竞争力,因为社会资本通过降低市场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知识创新和加强合作等,会促进集群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分工,克服市场中的机会主义,弥补制度安排的不足,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组织所出现的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区域内部产业为追求更大收益,区域经济要素不断进行优化配置,这种自发聚集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产业集群。由于资源配置的效率的提高,导致了产业集群的出现,而这又将导致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此出现良性循环。以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区域生产率提高。一定区域内同一产业相互关联的大量企业的高度集中,将导致关联性供应商交易成本的降低、专业化市场的加速形成、高素质员工的集聚、专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共机构的高度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政府支持,由此将导致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并导致区域内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
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有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都是创新的发展和扩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实现技术工人的流动、信息资料的共享,极大降低行业壁垒,有利于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和非正式沟通交流,有利于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企业家的集中,有利于促进组织创新,所有这些将导致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幅和高速提升。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创新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同时通过创新,产业集群可以实现效益的高幅增长收益递增。
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获得需要在竞争和合作不断提升效率和能力,通过竞争和合作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和能力。首先,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随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适应和自我调节,促进区域产业的整体升级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其次,有利于区域产品结构优化。由于高度竞争,促进了集群企业的不断创新,革新了集群企业的组织形式,从而推动产品结构合理化和产品结构高级化发展,实现了产品结构与区域、市场、需求、资源和技术等相关因素高度适应的状态。
区域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驱动因素,但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会导致优势区域进一步加强,区域间不平衡在相对和绝对两个层面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以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同时,考虑如何防止区域差距扩大,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以达到社会和谐发展。以下简要进行探讨。
(一)重视宏观规划。在宏观层面,政府应对区域间产业发展做好统筹规划,要以形成区域间产业优势互补、互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为导向,避免重复建设而产生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现象。
(二)以提高区域经济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实现来实现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效应的核心条件,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为实现区域经济效应的主要保证,以鼓励扶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为实现区域经济效应的有效支持。
(三)以营造制度环境为实现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效应主要保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特征就是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是企业寻求更高收益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度环境为企业的创新过程提供保障,一是保障企业行为的合法性,二是保障企业行为结果的安全性,三是保障市场的有效性。在集群制度创新中,要注重形成制度结构的稳定性、供给弥补制度的有效性需求和非正式制度补偿性等。
文章从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基于政策、市场、内部协作、自我强化和资本,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到分化的这一系列过程中,分析了其动力机制和研究了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由于文章是从定性方面来展开的,因此需要从量上面来进一步展开研究。
[1]【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范剑勇.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6,(11):84~94.
[3]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发展建议,2004,(22):18~19.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F062.9
A
1006-5342(2012)08-0003-03
2012-03-09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2102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