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翠荣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基建处,河南郑州450011)
高校新校区建设面临的资金困境及对策研究
武翠荣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基建处,河南郑州450011)
我国高校连续十年扩招,原有的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高校建设新校区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许多利用银行贷款的高校背着沉重的负债压力。所以,高校新校区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量力而行,把握好建设规模,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困难
自1998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快速推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院校原来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学校的教室、教学器材、实验室、实验设备、图书、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等教学和生活设施严重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1]。为改善这些教学、科研、生活用房紧张,实验仪器、设备落后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状况,许多高校进行了合并或在离本校很远的地方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的建设,扩大了学校的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高校的资金需求也与日俱增,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学校资金投入存在严重的困难。一些高校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要保证学校持续发展,只能利用银行贷款来增加基本建设投入和基础设施改造。银行贷款只缓解了高校办学资金需求的部分压力,解决了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暂时困难。新校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对于高校这种非营利性的组织来说,依靠银行贷款不仅不能完全解决新校区建设所需全部资金,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对于要建设新校区的高校来说,如何在政府资金供给不足、盲目从银行贷款造成巨大财务压力的情况下,化解财务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已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5年12月21日,中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称,许多高校为了扩建新校区,向银行大量贷款,主要用于新校区基本建设,部分高校贷款额度高达10—20亿元。截止2005年末,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已经占我国中长期贷款额度的2.3%。高等教育贷款在银行贷款额度中占如此高的比例,必须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银行认为高校是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稳定的可收回利息的大客户,贷款给学校相对安全[2]。但是,高校向银行贷款也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巨额的贷款对应着庞大的本金和利息[3]。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依靠学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高校,如何才能按期还本付息?高校贷款很可能成为高风险贷款项目。
高等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投资额大、周期长和非营利性的特点。以银行贷款作为新校区建设资金来源的高校面临相当严峻的财务压力。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目前全国筹备建设或正在建设新校区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综合分析目前各高校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高校、银行都负有责任。其中,政府负有主要责任[3]。
其一,主导政策不到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战略,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扩招,相应地,基本建设需要增加投资,但政府不能给予相应的投入。相反,各地政府以很低的土地价格划拨给学校大于实际办学规模需要的用地,学校有了建设用地更加刺激基本建设的投入。但政府在资金支持和自主办学等方面的政策又不到位,学校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收入,就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最终必将导致高校背负高额的债务。
其二,财政拨款不足。扩招后,高校校舍面积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老化。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给学校的拨款在基本建设中所占比例少之又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高校根本没有财政拨款。教育经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实力的重要标志。1997年至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是2.5%、2.59%、2.79%、2.87%、3.19%、3.41%。这一经费投入水平不仅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4%的投入比例,与发达国家7%的水平更是无法相提并论[4]。
其三,高校园区出现重复建设现象。地方政府集中建设高校园区和大学城,目的是减少园区内学校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礼堂、体育场、报告厅等大型公共场所能相互使用,教师可以互相聘用,学生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互跨学科、专业选修学分,提升综合素质,特别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要完全实现共享,减少图书的重复购买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在实际建设中,政府没有起到主导和监督作用,高校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其一,创建一流大学的驱动。许多高校为了跨入全国一流大学行列,不断加大各项投入。巨额资金的投入仅依靠财政拨款是不可能的。因此,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加快发展速度是高校的必然选择。以已进入“211工程”的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郑州大学为例,该校是几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的新校,原来学校占地面积2 000多亩,在校生为35 000人,与教育部规定的生均占地面积相差甚远。合并组建后的大学,以学校收取学费作抵押贷款12亿元,新征土地4 000亩建设新校区。按教育部生均0.1亩地的占地面积,该校可以容纳60 000学生[5]。高校通过银行贷款,建设资金迅速到位,同时贷款利息逐渐成为学校财务的沉重负担。
其二,学校选址。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很难和原校区毗邻或近距离建设,只好无奈地选择城市的远郊,新征土地,另建新校区。这样,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新老校区联系不便,需增设校车往返几个校区之间;多个校区的教学、实验、行政办公、礼堂等资源难以实现共享;远离城市中心的新校区基础设施跟不上,与市政设施对接困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校必须承担一笔数目不小的建设和日常运行费用。
其三,校园规划。诸多高校在校园规划建设中,追求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环境育人。可在实际建设中,土地利用率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偏低,假山、广场、人工湖等大面积的露天空地和水面,浪费了很多土地资源。校园面积的加大,拉大了教学、生活、体育、后勤、行政等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导致了使用上的不方便。
其四,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随着高招规模的扩大,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出台了5年一次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评估要求高校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师资队伍等达到规定的指标。被评估的学校为了被评为优秀或过关,不惜一切代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教学质量的评估成了应付或对付,进一步加重了高校的债务负担。
贷款银行没有做好高校贷款的管理工作。银行要深入进行贷款前的调查,确保贷款项目的合理性,严格控制贷款资金发放时间与工程进度的一致性,不可以把中长期贷款一次性发放到位;要做好后期资金流向的监控,专款专用,不可将贷款挪作它用。
由高校新校区建设所引发的财务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新校区建设的选址、征地、规划要完全和实际需要相结合,高校建设贷款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开源节流,量力而行,科学确定贷款项目、贷款额度、还款计划,避免财务风险,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国有高校建设资金依靠商业化运作是完全行不通的。要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满足国际竞争和发展经济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政府必须保证在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上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第一,财政投资高等教育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比例,要基本接近发展中国家4%的投入水平,以满足高校资金需求,对高校新校区建设起到积极、实质性的作用。第二,推广“财政贴息贷款”,把传统的直接划拨改为为高校贴补贷款利息。利息由财政直接拨付给银行,银行不仅可以降低贷款风险,还可以按期收回利息。第三,政府要为高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如无偿划拨适宜学校发展的建设用地、免除高校公益性和市政类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费用,减轻高校部分负担。第四,要确立高等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给予高校管理的自主权。下放权力与政策给高校,高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自己的学校,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行事。学校内部的管理,资金的筹集、支配和使用,教学、科研的管理,招生数量、层次与专业结构等,学校要有完全的自主权。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而且高校会依据教育市场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健康发展。
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资金困难的高校可以将原校区的固定资产和设施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取资金,以弥补新校区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政府也应给予政策的支持。我国目前有许多学校都是通过土地等资产置换的方式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该校通过土地和固定资产的置换,建设了龙子湖高校园区的新校区。对于建设资金极度困难的高校而言,通过盘活资产存量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减轻贷款债务的压力,是一个合适可行的办法。
为了保证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目前教育经费拨款等资金来源外,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多种筹集教育经费的有效途径,以缓解资金短缺的困境。第一,加强产学研的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收益[1]。鼓励教师、学生与企业的合作,承担企业研究课题,增加资金来源,改善科研条件、教师待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第二,利用各项政策扩大高校收入渠道。以高校科研技术入股企业,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相应利润,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第三,积极寻求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赠和赞助。第四,吸引校外企业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科研用房进行投资,企业拥有协议时间的使用权,通过校企共享资源,扩大学校筹措资金的渠道。
总之,高校建设新校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还要考虑学校短期的、局部的发展速度。所以,新校区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量力而行,把握好建设规模,实施“阳光”工程[6]。新校区建设更要从长计议,在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好施工管理,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朱文仓.高校新校区建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
[2]彭晓.高校银行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高正平.高校基本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4]童青.高校新校区建设融资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2009,(1).
[5]王守军.从无为到有为——对高校贷款实施控制政策的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06,(5).
[6]王明星.对高等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4).
University of New Campus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
WU Cui-rong
(Offic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Universities in China for ten years enrollment expans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of the original to meet teaching needs and the standards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managerial condition,expand the scale of running school important way,but there are also money into difficulties,many use bank loans carry heavy liabilities university press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w campus construction;Financial pressures;Countermeasure
F285
A
1008—4444(2012)01—0096—03
2011-10-13
武翠荣(1975—),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基建处经济师。
(责任编辑:王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