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曾维伦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重庆 400065)
网络阅读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李 岩,曾维伦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重庆 400065)
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阅读方式的灵活性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严重影响受众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在正确认识网络阅读优势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对网络读本的监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网络阅读相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阅读健康发展。
新媒体;网络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1年4月14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此次调查得出十大结论,其中七条与网络阅读相关。从阅读方式上看,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在数字阅读方式中仍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分别为23%和18.1%。从阅读书籍的类别看,2010年,我国国民共阅读电子书6.13亿本。从上网时间上看,人均每天上网时长42.73分钟,手机阅读时长10.32分钟。从网上活动看,66.3%以上的网民愿意从事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从对于电子图书的接受程度上看,16.4%的电子书读者阅读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本。从手机阅读的内容上看,手机报和手机小说是手机阅读的主要内容。从电子阅读的时间上看,习惯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的国民每天阅读时长40.76分钟。由此可见,网络阅读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度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①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1年4月14日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1.网络阅读的内涵分析
网络阅读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它与传统阅读虽然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形式等方面有本质不同,但是两者目的相同。就概念而言,网络阅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阅读覆盖多方面的活动或行为,其中包括:浏览政府、企业、公司、个人和公益性网站的网页内容(包括博客);收听微博;访问BBS、论坛、贴吧;阅读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杂志;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和资讯;观看文档,如PPT、WORD、PDF等;观看多媒体文件;阅读计算机程序;部分网络聊天行为:阅读对方传送的文字、文档和图片;短信、彩信等无线信息的读取;浏览网络新闻等。而狭义的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它的兴起有赖于网络技术、媒体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本文所研究的网络阅读是新媒体环境下广义的网络阅读,是包含多种活动或行为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
2.网络阅读对网络受众的影响
网络受众是大众传媒活动的对象,也是整个大众传播活动的重要介入者,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呈现出复杂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必须依赖与受众的接受才能发挥效用,受众通过大众传播呈现的“媒介真实”,通过自身认识结构的转换,形成“心理真实”,去了解和发现客观现实世界[1]。在新旧媒体优势互补的信息时代,网络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受众在信息反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受众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已经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受众是解读者,也是参与者。网络阅读改变了受众在阅读过程中的地位,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获取者。网络阅读给受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网络阅读给受众带来阅读困惑。视像文化的普泛化、娱乐化和格式化于不知不觉中消蚀着受众阅读印刷物的精致和耐心,使受众习惯于浮光掠影地被动选择和机械接受,满足于浅层的表象观察;耽于耳目之娱,而疏于深层思考;形成思维惰性,造成感觉钝化、弱化甚至丧失[2]。视像艺术消除了视觉和视觉对象之间的距离,也消除了文字的间接性和从符号的所指到被指之间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它不仅替代了印刷媒介的权威地位,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其次,网络阅读使受众易患网络依赖症和网络孤独症。一方面,网上的信息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声像逼真,能给受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受众随着超文本链接,容易跟着感觉走,失去自制力,患上“网络依赖症”。另一方面,电脑屏幕、键盘所发出的辐射与磁场会刺激大脑,使其呈现持续亢奋状态,一旦阅读结束,颓废感和沮丧感会明显增加,容易引发身体疾病。过量的网络阅读会导致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人—网”的虚拟交流模式取代了现实中“人—人”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受众对现实情感渐渐疏远,导致有的受众患上了网络孤独症,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第三,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侵害着读者的精神世界。不良信息是指一切通过网络散布的不符合法律规定、有违社会公共秩序与道德,对社会产生有害影响的信息。受众上网阅读时,大量不良信息夹杂其中,如果读者自控能力差,信息评价鉴别能力弱,或是出于好奇不自觉地涉猎这些内容,长此以往,对受众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导致受众心理扭曲,严重的将诱发犯罪。
最后,网络阅读对受众的主流价值观有消解作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开放性程度进一步增强。网络信息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使我们在信息搜索的过程中突破了时空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彻底实现了完全的开放[3]。互联网的更加开放性决定了网络阅读的内容丰富性和复杂性。网络中不仅充斥着大量的黑色、灰色、黄色信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也随之而来。这在无形中影响着受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动摇受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
影响网络阅读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两点至关重要:一是网络阅读受众自身,二是网络阅读内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阅读内容丰富而复杂,形式多样灵活,受众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网络内容提供者的自主权大大增加。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网络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更是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严重冲击。
1.网络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
网络阅读方式多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阅读具有超媒体性和超文本性。根据信息文本中的超文本链接,受众不需要按顺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点击”链接,有选择性地阅读文本信息内容,信息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受众手中。正是因为网络阅读强大的超媒体性和超文本功能,阅读资料不再只是文字,还包括图片、漫画、视频、音频、动画、FLASH、音乐等其他形式。网络阅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众再也不用单纯面对枯燥的文字。他们可以就自己需要、感兴趣的文献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也可以是其它形式。互联网上的同一条新闻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等。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献,基本上是单一的文字表述。不仅如此,有关的文献也只停留在纸质文献的层面,网络化的读本较少。
2.网络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与传统阅读相比,受众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范围异常广泛和多样。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选择都是由受众自己决定。在选择过程中,受众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效果。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熟练应用各种新旧媒体的能力,二是媒体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和应用的能力。对媒体的批判能力是媒体素养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在通过批判接受媒体内容来完善自我和通过批判性表达来监察和改善传媒,促进社会发展两方面。新媒体在网络阅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网络受众获取信息、发表信息的渠道,为受众批判性地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地表达信息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也为提高其媒体批判能力提供了可能。面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受众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之媒介素养水平有限,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很可能出现问题,长久以往会扭曲受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影响受众对国家的制度、意识形态的看法。
3.网络阅读选择方式的灵活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
网络阅读选择方式灵活多样,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接受设备、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2011年,上网工具更加多元,上网设备使用率普遍上升。据统计,台式电脑使用率73.4%,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率为69.3%和46.8%①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16日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同时,手机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截至2011年12月,手机网民达3.56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不仅要充分整合、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资源,还要将手机媒体打造为全媒体业务平台,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阅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它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领域,新媒体拓宽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社会文化方面,新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平台;在信息传播领域方面,新媒体以其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呈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之势。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对人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受众选择信息的传播、接收、阅读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受众在网络信息的选择方式上呈现出灵活多样的态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阅读在给受众带来实惠的同时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中的主导地位,切实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不断巩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1.加强对网络读本的监管
受众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选择的网络读本的质量。然而,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网络读本的质量还要靠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首先,提高对网络读本监管的认识,确定分层管理的基本思路。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流,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正本清源。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读本监管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是措施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此外,还应该确立分层管理的基本思路。所谓分层管理就是对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和网络读本进行分类,并确定信息的使用标准,特别是按年龄划分的标准。这样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提供适合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读本,以防止不良信息侵害。其次,加速信息立法,确保阅读效果和网络读本的质量。信息管理部门必须加速信息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使网络不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入境加强甄别和防范,强化网上监控、过滤、纠错和惩治措施,不断完善网络管理政策,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氛围,确保健康向上的网络阅读效果。第三,净化信息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严格文化消费市场的管理,正本清源,使受众有好信息可读,有好信息可用。第四,筛选信息精华,指引阅读方向。最后,加强对各类运营商的管理和监督,确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运营商在对信息的选择、链接和发送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网络运营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对所要链接和发送的信息不加甄别。这为不良信息的侵入和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毒害受众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想从源头上切断不良信息源,必须加强对运营商的管理和监督,确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2.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电子文献相对较少,但受众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人均每天读书时长14.70分钟,上网时长34.09分钟,手机阅读的时长6.06分钟。可以看出,人们上网和手机阅读的时间大大增加。受众对于网络读本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实际却没有数量足够、品质优秀的网络读本供其选择。因此,如果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广泛的传播。一方面,要科学的、全面的认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内涵。所谓数字化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本文所指的纸质文献资料的网络化不仅仅是指将印刷版的文献转化为电子版,是出版发行者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用户通过网络终端读取的电子出版物。广义上的网络化应该是指在互联网上创办发行的网络出版物,用某个组织或个人用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发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媒体技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新媒体的出现、媒体技术的更新,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只有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才能让更多的、更优秀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才能引领网络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3.将网络语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读本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往中使用的语言形式,是网民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网上交际需要而创造和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人们的需要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在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和复杂多变的新环境中,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现有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献,从语言上看,印刷版和电子版的阅读材料都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从内容上看,相关文献大多属于宣传教育材料,受众从心里排斥这种文献。如果文献内容空洞、乏味,就更难吸引受众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想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使用受众乐于接受的网络表达方式和网络语言,将网络语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网络读本中。这不仅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网络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变化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
4.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化表达
思想政治理论类文献都具严肃性、逻辑性、宣传性、教育性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文献也不例外,其表达方式讲求严格,逻辑严密,语言严谨,很少有图片、音频和视频。这种表达方式要求受众必须慢读和深读,受众必须按照作者的思路深入思考、逐步领会。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浅阅读被深阅读取代、快速阅读被慢速阅读取代。在此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类文献的表达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受众接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吸引读者,应该根据网络媒体的特征、网络阅读的特点和受众的阅读习惯三方面着重考虑,改变传统的表达方式。从标题的设计,主体的罗列,图文资料的综合运用,生动活泼的行文风格,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读需求。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电子文献作作作应该从标题上做到简洁、准确和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次,网络阅读是浅阅读、是快速阅读,为适应受众的阅读需求,应该尽量用简洁凝练、醒目特殊的文字把主旨呈现给受众。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文献的网络化表达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多媒性,将图片、视频资料嵌入或链接到文字材料中,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最后,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功能反馈信息,掌握读者的接受程度和思想动态。这样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效果和效率。
网络阅读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为网络阅读受众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消解着网络阅读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阅读的健康发展,并有针对性的规范网络阅读内容,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1]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51.
[2]常凌肿.电子媒介时代阅读困境的批判性理解[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5-127.
[3]赵士林,彭红.网络传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72.
D616
A
1671-4970(2012)03-0009-04
2011-12-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ks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0Y JC710046)
李岩(1987—),女,宁夏石嘴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