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职业中专学校 邓辅胜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浅探
永安职业中专学校 邓辅胜
本文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电子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方法的可行性。意在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技能训练方法来提高电子专业学生技能水平。
技能训练;存在问题;方法探讨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到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去一般都是采用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该模式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所以有必要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方法重新作一探讨。
1.技能训练缺乏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法(当然这包括资金、实践材料、场地、师资等问题)。传统教育的实践(技能训练)都是教师手把手地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学校本身缺乏启发创造力的课程,缺乏创造思维的训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和培养人才,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培养模式单一,尤其是不够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2.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不能突出技能的培养。目前,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电子专业课程设置为《电子工艺》、《电子线路》基础专业课,而后分别进入《视频》《音响》《通信》等各模块学习。由浅到深、由小到大,而且配合了相当多的工艺实践和单元电路实验。按理效果应当很好,但在后期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放大器(单元电路)工作点检测掌握了,但在安装电视时,视放工作点不懂怎么测,既使测出来,也不懂怎么判断正常与否。我们多是批评学生记性差,采用复习方式补救。
中职生扩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弱,他们将各课程独立,而忽视专业的联系。如何既学好单元电路,又在现实电器电路中熟练应用也是教师深入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3.专业课教学时间显得相对不足,技能训练进行缺乏。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一般是三年制,第三学年学生往往离校参加顶岗实习。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如《电子线路》、《电工基础》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而将《电子工艺》、《电视机原理与维修》、《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等专业课压缩在第二学年,造成专业课教学的时间显得不足,难以将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提高到一个较好的档次,难以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需求。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的比例较低,不能满足培养技能的要求。
4.缺乏终身教育思想的理念灌输。终身教育的目的为:为谋求对社会巨变的适应性;为保持对社会巨变的警惕性;为获得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主动性;为了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持续性;为了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而在技能训练当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匠活”,而学生没有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5.缺乏全方位地提高中职电子类学生技能水平的方法,即主要以学校为基地训练,而无与企业、社会、社区等为基地的训练。
6.没有针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及技能水平评价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7.缺乏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子类学生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1.对外应开展社区家电义务维修活动,加强与各家电维修点的合作,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进行实习、见习活动。
结合电子专业特点的家电义务维修活动应是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第一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与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服务意识;第二能够把学校所学的技能有效地渗透并提高;第三能够接触到新的电子产品,了解其性能及维修技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定期在固定地点开展家电义务维修活动;不定期地开展上门维修活动;不定期地开展大型家电义务维修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办学宣传、三下乡活动等)。与企业联合办学,赴企业厂家实习、见习。与各家电维修部合作,不定期地把学生送入维修部实习。
2.将基础学科的教学融入到专业学科的教学中。以《电视机原理与维修》、《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教学为主体,将《电子工艺》、《电子线路》分解到这两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实践带理论,以理论促实践。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的安排采用1:1的比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导入法”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实践项目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始终。其优越性在于通过实践项目引入新知识,以实现学生的技能提高与理论知识同步增长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中理解、掌握、巩固、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对内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学徒制符合人本教育思想,它具备全程教育,以技能为中心、现场学习、师徒关系密切等特点,但它的效率不高,只能带少量的学生,笔者认为可吸取其优点,即以学徒(学生中的技术尖子)为中心带动技能训练的气氛,特别是结合学校开展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而这一部分技术尖子也可作为小指导教师参与与其他学生的技能训练指导。
4.根据电子类专业的就业情况,结合企业的要求,制定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原来的“单一的技能训练”逐步向“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导入法”进行转变。教学体系中主要以培养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分成基本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三个层面。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电工、电子基本技能训练,如元器件识别、焊接能力、仪表的使用、简单电路的分析等;专业模块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各种中等难度小电路的设计、印制电路板制作与电路调试,各种控制电路的分析和电视机、音响功放的组装调试等;综合模块用于训练综合技能,主要是单片机应用实训、PLC应用实训以及中级工技能培训为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这种既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了一个有宽度(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有厚度(包括基本模块、专业模块)、有尖峰(综合模块)的金字塔形结构,既使大多数同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兼顾少数学生的更高要求。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例如,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中,我们将专业主干课程按其功能分为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电子CAD、单片机应用技术三大模块项目,每个项目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统一,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5.加强激励机制,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结合人才需求和生产实际,做到“增、减、补、调”。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规格、多层次的特点增补本专业教材中没有而实际生产中大量应用的内容;减删教材中有而当地实际生产中没有或应用不上的内容;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材的顺序,便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实习。为了解决传统的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造成相互脱节的现象,我们鼓励教师编写理论、实践操作两者融为一体的实训指导书,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证明,该方法尤其适合中职学生的实践教学。
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教评分离、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状况,将评价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教评结合,起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境界。
把技能教学方面的考评分为阶段考评和终结测评两步进行,阶段考评(占60%)以表现性评价法为主。根据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要求学生进行“台阶式考评”。如电子整机的安装技能训练可设立如下几个阶段考评,第一,能够熟练分析电路图;第二,能熟练识别、检测所需元器件;第三,正确安装、焊接好,基本上调试好电路;第四,调试好图象或伴音。每一关都是下一关的基础,只有过完一关才能开始下一关,通过这样“台阶式考评”,可确保学生的技能水平台阶式提升,也可确保技能训练的质量。全部内容完成后,还需进行一次终结测评(占40%)。通过测评除检测技能教学效果外,还给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个综合评定,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为下一步训练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6.加强信息技术在电子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开设相关课程如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EDA、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PLC实验等,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建立终身教育、可持续教育的理念。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黄克孝.当前职教课程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倾向[J].职教论坛,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