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根 曹平凯
建立综合治税大格局,就是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税收工作由单纯的税务部门一家征税到多个部门协作依法管税,由封闭式的系统内治税到开放式的社会综合治税。近年来,河北省晋州市财政局高度重视综合治税工作,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快在全市建立起综合治税大格局,不断壮大了财政实力。2012年一季度,晋州市财政收入完成25853万元,同比增长10.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53万元,同比增长27.98%。在推进综合治税大格局建设、构建公共财政收入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
近年来,晋州市财政局采取了多项措施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完善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构建综合治税新格局。推动了以“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税体系建设,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着力建设了“政府主导机制、工作协调机制、涉税信息共享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纳税公开机制”五项机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工作体系。
晋州市全面开展综合治税工作,从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入手,有效地掌控税源,在挖掘潜在税源和堵截税源流失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有:
一是强化相关部门大局意识。各涉税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抓住信息采集与管理节点,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税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领导、财政牵头、建章立制、以管促收、信息支撑、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体系建设,实现了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2011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来自乡镇的收入3.75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46.9%。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二是抓住税收情况研判与应用平台。加强对涉税信息的筛选整理和统计分析,为财税收入预测、税收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撑;强化相关部门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着力在税源监控、强化征管、税收稽查和政策运用等方面下工夫,突出抓好信息采集与管理,加大了税收情况研判与应用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晋州市财政局围绕综合治税的工作,着力推进信息化管理,为综合治税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晋州市距离省会石家庄市50公里,总人口54万,辖10个乡镇、2个工业园区,面积619平方公里。晋州市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主要以小企业为主,具有大群体、小规模、布局分散的特点,2010年全市工商注册经营户1.8万家,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工业生产企业纳税没有超过千万元的企业,户均税费不足4万元,因此税费征管的难度可想而知。晋州市财政局针对上述经济结构,成立了综合治税办公室,实施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政务网络为依托、综合信息分析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税源监控广覆盖,杜绝了税费的漏征漏管,解决了企业税费不均等突出问题,建立了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建立庞大的数据信息平台。将全市所有工商业户的企业信息、涉税信息、经济指标等全部纳入综合治税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企业数据库。同时,每月进行数据更新,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安排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2亿元,预计比上年增长21.12%。
二是建立互联互通企业信息网络。利用政府政务网,实现了数据共享。将全市综合治税12个乡镇数据库和市级数据库互联互通,建立了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纳税公开机制,实现了税收征管的征收依据、征收标准、税收负担“三统一”,彻底解决了人情税、关系税和税负不均的问题。
充分利用综合治税数据信息平台,为综合治税的全面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尤其是利用综合治税庞大的数据库和强大的信息资源,构建起科学规范的税收征管体系,打造了“阳光税费”新机制。
一是筛选确定重点支持产业。综合治税办公室利用数据库的产业分布、行业特色、区域条件等信息,为市政府筛选确定重点支持的区域和产业提供信息支持,突出经济发展,助力创业园区建设。晋州市重点开展了工业园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与谋划。2011年以来,晋州市财政投资1.5亿元,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集聚功能,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制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收引进石家庄滹沱河化肥、博伦特药业有限公司、博纳德空调有限公司、石家庄双鸽集团等一批项目入驻,确定了五大工业聚集地为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又规划了晋州纺织工业园和马于经济园区,进一步使全市税源建设获得了有力地拓展和延伸。
二是充分利用综合治税数据信息。加强国税、地税、工商、电力等职能部门的信息比对,从中查找漏征、漏管等问题。2011年综合治税办公室通过开展信息比对工作,为87户只办理工商登记却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补办了相关手续,为132户企业界定了所得税缴纳机关,补交税款545万元。
三是逐步实现了行业统一税负。在实施综合治税工作中,财政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凸现效果。晋州市财政局根据全市行业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结合企业规模,通过深入细致的企业分析测算,建立起横向税务信息交流机制,协调了国税、地税部门制定适合全市实际情况的税收征管办法,统一了国税、地税在同一行业中的征收标准,实现了全市辖区内同一行业的税负均衡。2010年进一步规范统一了纺织行业的征收标准,全年纺织业实现税收9446万元,增长50%以上。
综合治税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必须不断加强领导统筹,严格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制度,并辅之以强有力的其他配套措施,才能确保综合治税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全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综合治税工作持续有效推进。主要工作职责是指导和协调全市综合治税工作的开展,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各种资料信息,研究处理与综合治税有关的重要问题,审议审定重大工作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明确专人和专门机构承担办公室职责与任务,以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建立每月一次的全市各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参加的综合治税例会、每半月一次的6个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联席会制度,及时通报情况、深入开展分析、协调处理各类重大问题,研究调整工作方案,出台各种征管办法及相关措施。
实行综合治税信息公开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推行税收政策信息公开、征纳税信息公开、执法依据公开、执法信息公开、执法裁决公开等信息公开制度,既能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又能规范税务征管人员的税收执法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为综合治税的公平、公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征纳税信息公开。晋州市综合治税工作按照“依法公开、注重实效、方便群众”的原则,不断创新税务信息公开形式和载体。各村协税小组每半年对本村各类经营户纳税情况进行公开;各乡镇建立税务公开专栏,侧重公开企业的行业类别、征收方式、设备能力、耗电总量、经营总额以及企业各税种纳税详细情况等,公开内容做到每月更新。
二是税收政策及相关信息公开。国税、地税基层征管所分别在税收大厅设立税务公开栏,公开税收政策、税种税率、征收办法和各经营户的纳税情况。晋州市综合治税办公室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每月对全市纳税额万元以上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网络公开。
三是纳税企业信息公开。根据全市主导行业实际情况,适时将主导行业、分行业各企业的纳税情况,以“明白纸”的形式公开到同类各企业,接受所有企业纳税监督。有效地公开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增强税收透明度,有效地减少了“人情税”、“关系税”提高了企业依法纳税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