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河南开祥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二战”后,企业管理中对“物的因素”的效率挖掘已达到了极限,致使诞生了行为科学这门挖掘“人”的效率的学科,会计理论学界将行为科学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便诞生了行为会计研究领域。
20世纪50年代行为会计诞生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其研究规模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具体来说,在美国行为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酝酿阶段(50年代)。会计人员开始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
2.觉醒阶段(60年代)。其特征是会计研究人员注重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3.扩展阶段(70年代)。其表现方式是会计研究人员试图以会计研究的成果检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
4.成熟阶段(80~90年代)。标志为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的成立和1989年《行为会计研究》年刊的创刊。这一阶段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修正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模型,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并将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等整个会计领域。
5.继续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
在以上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美国行为会计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涌现出一大批行为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论文,如克里斯·阿基里斯和他的《预算中的人类行为》以及霍普伍德和其著作《会计与人类行为》,都是行为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和经典之作。
第二,构建了一批学术平台,如创建了《会计、组织与行为》期刊和“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为行为会计理论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保证。
第三,基本上界定了行为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将其界定为人类行为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会计行为学科体系。
第四,实践中广泛应用行为会计的研究成果。如在准则的选择和组织监控等方面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行为会计在美国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有着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土壤”。
我国行为会计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西南财经大学的毛伯林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暨会计学术讨论会”上提交《论会计管理行为及其优化的途径》并发表于当年的《会计研究》第六期中,在我国会计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揭开了我国“行为会计学”的研究序幕。随后,又有一批学者陆续在《会计研究》《财会通讯》等国内较有影响的会计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行为会计的论文。90年代,厦门大学于增彪博士的毕业论文《行为会计的基础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为我国行为会计学的全方位研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学者在行为会计的概念、构成要素、特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根据一项研究成果,截至2006年5月,我国学者发表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等核心期刊上的有关行为会计的论文仅有15篇。就其文章类型来看,主要是规范型、概念型以及文献型的文章;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行为会计一些基本内容的研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自主研究的成果较少。
1.在美国50多年的行为会计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为会计研究学者及自主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诸多行为会计的理论。而反观我国,自1987年毛伯林教授发表的几篇引入性质的论文后,影响了一批学者进行行为会计的研究,但其规模还非常小,远远不及美国。从内容来看,主要是对西方行为会计学的成果的介绍以及少部分在概念等基本问题上的研究;从成果数量上看,20多年的时间里,在核心期刊上仅有15篇论文,平均一年不到一篇。由此可见,我国行为会计学研究领域缺乏专业研究学者,自主研究成果少,且深度广度不够,缺乏系统研究。
2.美国行为会计研究学者创办了一系列的行为会计的学术平台,积极推动行为会计研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而实践也证明了这些学术平台在行为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而我国并没有成立相关行为会计研究的组织,更没有创办专门或者侧重服务于行为会计的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行为会计学的研究。
3.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行为会计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成熟理论,界定了学科范畴,形成了学科体系。而我国学者迄今还只是在借鉴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行为会计的概念、特征、假设等基本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成果呈现明显的零散性。这也是我国行为会计与美国的一个最根本的差距。
4.美国行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准则选择会计规律性等方面都应用了行为会计的思想,而在我国,由于理论研究的零散,行为会计的实践应用很少,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中做得不够。即便是很多文献上宣称的“邯钢成果否决制”,笔者认为其应是行为科学而不是行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综上分析显示,我国行为会计的发展较之于美国要晚,如果对照前文美国行为会计的发展阶段看,我国的行为会计还介于酝酿和觉醒两阶段中间。由于行为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引入我国时间不长,没有引起相关学者足够的重视。当前我国会计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多,如会计准则的建设等,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行为会计研究的紧迫性。但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中对行为科学、行为会计的重视必然与日俱增;而且行为会计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这与我国当前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内容十分吻合。所以,行为会计在我国的兴盛为时不远。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
1.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行为会计研究的学者,并逐渐形成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规模。通过借鉴美国行为会计研究成果和经济管理实践,进行自主研究,构筑与我国经济管理活动紧密相连的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并且及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
2.行为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有其学术平台。我国行为会计理论学界应该创建自己的学术期刊和组织等。在目前条件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应努力争取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开辟行为会计专栏,以推动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发展,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其最终目标是形成我国行为会计的理论体系。
3.行为会计是一门研究人的会计行为的人文学科,而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关于研究人的行为的优秀思想,如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定位等,对研究行为会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学者在研究行为会计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珍视并参考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而不是仅仅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1]荣丽.对行为会计的新思考[J].财经界,2006(2).
[2]毛伯林,蔡春.行为会计思想史综述[J].会计研究,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