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媒介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实施策略

2012-08-15 00:45张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教育观传播者媒介

张楠

论高校媒介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实施策略

张楠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媒介的快速发展,媒介教育逐步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高校开展媒介教育首先应从受传者和传播者的角度明确媒介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内容框架,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介受众和传播者打下良好基础。在开展媒介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对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设置等多个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力争实现媒介教育覆盖全体学生。

媒介教育;目标体系;实施策略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媒介的快速发展,来自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和其它媒介的大量信息使受众身处纷繁复杂的传媒环境,这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青少年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迷失自我,受不良信息影响等问题。

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在校大学生,如何在信息时代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成为现代传媒的理性主体,这不仅需要大学生的自觉反思,更需要学校教育者对此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针对高校大学生在接触媒介、参与媒介信息传播时产生的种种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媒介教育,在现阶段构建层次清晰、重点明确的大学生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探索有效开展媒介教育的策略,对形成有益于学生长期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加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高校媒介教育目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媒介环境的特点日益突出,表现在:(1)受众低龄化,即接触媒体尤其是网络、电视、手机使用者的年龄已呈现低龄化的特点;(2)传播快捷化,即在先进的媒介设备帮助下,各类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发布,甚至传播到不可控制的范围;(3)监控薄弱化,即由于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监督机制难以与快速传播的媒介信息相匹配,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进入大众视野和生活;(4)教育简单化,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介绍,受众在成长过程中在接受媒介信息时往往是被动的、盲目的。

高校媒介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媒介环境中正确地吸纳、辨别和传播信息,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媒介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媒介教育在我国各类学校尚未开始真正全面实行。而对于媒介教育“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各类学校尚无较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构建合理的、具普遍适用性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能够给当前高校开展媒介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推进各类高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媒介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合理规划教育目标,为各类学校开展系统的媒介教育提供参考;(2)开展媒介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媒介教育目标体系能够为大学生自主提升自我媒介素养提供依据。

二、高校媒介教育的层次及阶段目标

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更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对其今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学生影响深远。作为受传者,大学生应具备对信息的感知、运用、辨别、批判能力,从而保证受传者顺利接收信息、充分发挥媒介作用,最大程度使用媒介信息促进个人发展的条件;而作为传播者,大学生则应具备参与、传播、自控、自省几方面的能力,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效率使用媒介平台的传播者。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培养教育,笔者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传播学基本认知规律,将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提升作为受传者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阶段;(2)培养作为传播者的参与与传播能力阶段;(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媒介教育观阶段。

(一)提升作为受传者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阶段

1.受众理解能力教育。媒介理解能力是在对媒介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基础上,形成对媒介信息以及载体、背景、过程及意义的深层次理解,是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引导学生成为理性的受众,促进个人文化素养提升的必备能力。受众理解能力是开展媒介教育的基石,是形成良好媒介习惯的前提。

围绕这一部分所开展的阶段性教育内容分为两部分。(1)深化学生对媒介信息、媒介语言的认识;(2)使学生了解媒介组织、理解媒介生态环境。

2.信息辨别能力教育。信息辨别能力指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结合自身需求辨识信息类型的能力。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学生由于受网络游戏、不良影视剧中暴力色情因素影响而产生思想扭曲、行为堕落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高校媒介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和假,更要让学生能对媒介信息的内容加以正确评判,用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对媒介信息加以甄别。

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所开展的教育内容包括:(1)理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明确受众的权力及责任;(2)以美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媒介道德观教育,使学生在接触媒介时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

(二)提升作为传播者的参与能力与传播能力

1.媒介信息编辑能力教育。信息编辑能力是指传播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诚实的品质,利用各类媒介工具将个人的观点、态度和想法以媒介信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能力。传播媒介是信息交流成为现实的纽带和桥梁,在当前科技不断进步,传播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根据自我需求编辑、传播信息,对于社会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备一定的信息创造能力不仅是从事各类工作的必备技能,同时也对社会民主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围绕这一教育目标所开展的媒介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各类媒介信息的编创技巧;(2)议程设置与媒介信息的组合设计。

2.媒介信息传播能力教育。媒介信息传播能力是指在完成信息制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媒介渠道,在适度范围内高效地完成信息发布,从而实现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大学生在利用媒介获取新闻资讯、娱乐信息等方面比较熟悉,但在利用媒介资源进行观点交流、信息传播、作品创作等方面显得不够成熟。在新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应充分了解新媒介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理性表达个人的态度及观点。

结合这一教育目标,其所包括的教育内容主要有:(1)作为传播者的媒介道德观教育;(2)媒介信息发布手段的了解与应用。

(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阶段

1.构建媒介反应模式教育。媒介反应模式,是指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有一定知识背景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自发性地建立以“目标确立—途径选择—效果评估”为步骤的认识过程和反应模式。

媒介反应模式是奠定个人一生媒介能力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建立媒介反应模式的教育中,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仅仅处于“传播者—被传播者”这一简单传播过程末端的受众,而应当有选择地接收媒介信息,并进行自我反省,理清信息传播过程及其要素,认识自身在传播媒介中所处的位置,冷静客观地分析各类媒介所传达出的信息。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是指在结束学校教育踏入社会后,在没有严格约束和监管的环境中,能够按照自我的工作目标和生活需求,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接触媒介,拓宽媒介视野,不断提升媒介素养的自律意识。

使学生理解如何延伸和拓展自我媒介素养是高校媒介教育的高级目标。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着眼于个人在媒介环境中的成长和进步,对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工作效率,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阶段培养重心在于在继续发展学生理解与创造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学校、家庭的教育,一方面取决于自身对媒介的领悟与综合素养。

三、开展高校媒介教育的实施策略

媒介教育不同于一般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操作性。目前,我国高校媒介教育仅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全面实行,因此应当着重从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实践平台等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从而有效推进媒介教育的实施。

(一)以点促面,建立媒介教育师资队伍

新媒体环境下,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道德高尚,具有媒介教育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优秀教师。目前,我国开设与传播学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在少数,但大多没有涉及从事媒介教育工作的理论。因此,我国媒介教育的真正实现应当从培养具有媒介教育基本知识的教师开始,以保证今后开展媒介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以评促教,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媒介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责任感、鼓励个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因此媒介教育评价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开展的时段主要包括:(1)过程评价,即对学生媒介教育学习过程的评价;(2)阶段评价,即对学生完成某一阶段学习后予以一定的考核;(3)综合评价,即完成媒介教育学习任务后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

(三)以做促学,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媒介教育是结合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提出的,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媒介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高度重视,实现媒介教育全覆盖

媒介教育关系到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及工作、学习能力。在学校层面,媒介教育的教育对象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等人文素质相对薄弱的学生。学校应对媒介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培养专职教师开展媒介教育研究,从而实现媒介教育的全面覆盖。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渠道”论文,项目编号2010SJD880094

责任编辑:何岩

G64

B

1671-6531(2012)07-0006-02

张楠/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江苏南京210031)。

猜你喜欢
教育观传播者媒介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书,最优雅的媒介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