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内部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研究

2012-08-15 00:43胡国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海南大学教学计划学院

胡国柳,王 莉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内部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研究

胡国柳,王 莉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目标管理作为管理创新运用到高校教学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不仅是使学校教学工作总目标科学地分解为各学院的目标,而且促进教职员工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动性和能动性.本文以新海南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它的普适性.

目标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是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高校的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动员教师和学生参加制订一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二是以制订和实现教学工作目标为手段,达到对教学工作的管理(蒋伯惠,1987).目标管理作为管理创新运用到高校教学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不仅是使学校教学工作总目标科学地分解为各学院的目标,而且促进教职员工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动性和能动性.

以下以新海南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它的普适性.

1 实行以二级学院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势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多个环节,且一般时间较长,高校二级学院是教学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学校的教学实施工作,对教学的具体情况直接了解.实行以二级学院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措施,使教学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学生在接受一般为期四年的本科教育过程中,将面对十多门课程和层次、专长、风格迥异的教师以及多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都不一样,管理目标的制定及管理的要求显然也不同.因此,如果由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教学工作,最终只能是泛泛的综合管理,无法涉及到各个学院的具体要求.实行以二级学院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新海南大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立以二级学院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协调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相继出台了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努力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制度化,并积极探索确保教学目标高效完成的长效机制.

2 科学确定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目标管理的内容

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目标管理的内容,是构建具有普适性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内部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几下方面的内容: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2.1.1 本科专业定位

每所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的定位,一个学校的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学术界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学校分为精英型、精英-大众并存型、大众型三种类型,或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的专业,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应放在第一位,结合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家和地方急需的专业人才优先进行培养.同时,遵循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实事求是,避免盲目设置和随意变更,根据社会需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专业设置.海南大学作为“211工程”省部共建综合性重点大学,针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确立了“热带、海洋、特区”三大特色方向,构建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以重点学科为依托,调整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合理设置新专业,培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按“大口径进、小口径出”的思路,拓宽专业口径,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形成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品牌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模式.

2.1.2 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今举国上下乃至世界都在热议的话题,国内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著名的“钱老之问”说明科研领域同样缺乏所需人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曾经说过:“应该重新思考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不能迷失在片面追求“一流”的冲动之中,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是一流大学内涵中存在的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大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魅力所在”.当前,由于高校自身发展的因素和物质利益的驱动,导致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出现边缘化的倾向.而且,不切实际地强调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导致社会公众和大学生对大学价值观的普遍质疑.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社会服务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应当有所区别.因此,每所高校都应当根据社会、经济、科研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海南大学本科培养目标是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竞争能力强、适用性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1.3 人才培养规格

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2.1.3.1 素质结构要求.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与修养,具有正确的社会荣辱观;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传统美德的文化素质;具有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具有强健体魄、团队精神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2.1.3.2 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生命科学、物理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

2.1.3.3 能力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社交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识别、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的应用知识能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1.3.4 人才培养模式

海南大学实行“平台+模块”教育模式与探索性教学模式相结合,多样灵活的办学方式和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1)“平台+模块”教育模式

建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三大教学平台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实行“3+1”相对分段的课程设计体系,即前三年为理论教学,后一年为实践教学.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实习和实践效果,确保学生动手能力与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利于保障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与就业的现实性;建立秋、冬、春三学期制.在保持教学总周数和假期安排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原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即秋冬季节)抽出末尾4周构成一个冬季小学期.秋、冬、春三学期大致为秋季17周;冬季4周;春季21周,秋冬两学期间放假2~3天.秋、春两个长学期以安排理论教学为主,冬季小学期则采取多元、灵活的原则.

(2)探索性教育模式

海南大学鼓励部分专业积极探索符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满足不同人才培养需求的多种培养模式,先行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广.

①“文、理科实验班”培养模式.“文、理科实验班”培养模式,是指遴选部分优秀的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生,实行导师制和完全学分制,执行特殊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②“2+2”培养模式.“2+2”培养模式,是指前两年的通识教育加上后两年的专业教育,即学生在一、二年级接受宽口径通识教育,三年级开始以一级学科的方式分流到各个院系,接受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个性化人才.

③“3+0.5+0.5”培养模式.“3+0.5+0.5”培养模式,是指前三年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理论课教学,然后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实践基地进行岗位训练半年,最后利用半年时间进行一些课程的补充教学,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从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教学计划管理

2.2.1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高校是由学校教务处提出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和指导性意见,以文件形式发至各学院;各学院根据文件的要求,组织本学院各系部教职工学习理解有关文件精神,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由各系部组织邀请骨干教师、各企业用人单位以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一起讨论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及素质结构,在充分论证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和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课内外学时学分分配,课程计划表,必要的说明与统计数字等.教学计划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修改意见后返还各系部进行修改,再提交学院教务处进行审查,最后报请主管教学的院长审批.经主管院长审批后,该教学计划即生效并上交学校教务处备案.

2.2.2 教学计划的执行

教学计划由教务处和各系部负责执行,一般都挂在学院网页,由学生自主参阅,以便了解专业概况、课程结构及教学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修读选修课程.每学期期中,各学院教务处依照己批准实施的教学计划,填写下学期教学安排表,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签字后送达各系部负责人.若存在不符之处,各系部负责人需提出书面报告报教务处审批.教务处根据教学安排表按学期排出课程表和打印聘请教师任课任务书.

2.2.3 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计划一经批准执行,一般不得任意修改.如果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需要,允许对教学计划进行某些修订,但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由系部提前一个学期提出修订教学计划的书面报告,阐述具体理由和修订方案,并对比前后差异,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教学的院长审批后方可执行.

2.3 教学过程管理

海南大学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3.1 教师管理

教师是教学目标管理的关键,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海南大学采取教师交流、进修、培训、进企业或基层参观学习、学历深造和出国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励大家不断地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对教师现代计算机技术教学技能的再培训、再提高.采用多种形式,对制作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网上资源、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等内容进行培训,促使其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时,对教辅人员、管理人员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做好管理工作的能力.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各类培训,促使技术人员与教师配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采用召开研讨会、发布教研信息、组织青年教师教研竞赛、评奖等方式推进教研工作,促进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2.3.2 教学管理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应对教师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为人师表,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等学术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涉及备课、讲课、辅导答疑、课堂讨论和作业、指导实验和实习、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成绩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海南大学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考核方法,供广大师生共同遵守和履行.

2.3.3 教材管理

海南大学不断推出各种政策,资助自编特色教材的出版,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组织编写一批反映学术发展前沿、适应新世纪教学改革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精品教材.强调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对新教材选用进行严格把关,把“三类教材”(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推荐的各种优秀教材和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作为首选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3 创建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目标管理考评机制

3.1 建立认可度高的考评组织

海南大学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修订《海南大学学院(部、中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建立健全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水平评估等制度,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各教学单位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

3.2.1 系统模块的设计

利用目标管理的特点,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考评体系分为专业建设、日常教学、实践教学、教研教改、师资队伍5个模块,再分类化解,设标,列出任务,分解责任,给出考评方式,使目标管统化,使执行者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到评价任务一目了然.

3.2.2 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考核指标体系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权重等组成.一级指标5个模块,即:专业建设、日常教学、实践教学、教研教改、师资队伍.二级指标是由5个模块化解项,如日常教学项大致可以分解为教学态度、教学纪律、基本技能、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学习兴趣、能力培养等项目,由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学资料评教组成.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以百分制计,三项的权重分别为0.45、0.4、0.15.综合得分=学生评教得分×0.45+督导评教得分×0.4+教学资料评教得分×0.15.其它模块以此类推.然后,再根据各模块设定每项的权重,评价权重为100分.其中日常教学占40%,实践教学占15%,专业与课程建设占20%,教研与教改15%,师资队伍占10%,根据权重,确定每项的评分标准,并量化每项指标.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90分,75分≤B级<90分,C级<75分,D级<60分.四个等级大体符合正态分布,反映“两头小中间大”的客观现实.得分标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制定教学管理考核标准时,尽量使用绝对标准和客观标准,核内容更加明晰,结果更为公正.

3.2.3 考核方法的设计

教学目标管理是否落实到位,任务完成得是否出色,效果的考评是相当重要的.在制定体系时,就列出了检查方式,院系评价结果或自评结果,列出了得分的计算公式;明确了考评方法,每位参与者都可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自测自己的得分情况,系部各教研室可根据各自的计划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和检查,并给出检查结果和改进意见,以便执行者及时调整自己的执行方法,达到好的效果.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B级得分在89-70分之间,D级得分在60分以下.通过评定等级指标,对二级学院教学目标管理实行全方位的评估,每一年进行一轮,旨在加强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的管理与指导,促使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建立考评与激励机制

考评以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各环节形成的数据为主要依据,检验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目标管理是否落实到位,目标完成效果如何,通过各项指标的的执行情况,使学院上下都明白考核结果的来龙去脉.也将其作为对各二级教学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并与每位教师的岗位津贴相挂钩,与教师岗位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相挂钩,并不断加大对考评数据的使用力度.通过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激发团队的团结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高校二级单位内部教学目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多种因素,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结合各种因素,分析高校内部存在的各种情况,研究并确定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路,把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格执行过程中不断加于改进和调整,使各项指标趋于合理、考核富有成效,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1〕海南大学规章制度.

〔2〕徐体高,胡效亚.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3〕张洪.目标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3(3).

〔4〕朱中华.论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J].广西高教研究,2000(4).

〔5〕郭必裕.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6〕梁树基.试论高校教学目标管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4).

〔7〕刘树明,李少华.高等学校目标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8〕王忠宗.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G647

A

1673-260X(2012)02-0246-04

海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Hjsk2010-20)

猜你喜欢
海南大学教学计划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of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Systems on Graduate Students’ Writings
风筝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