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兰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效性
姜万兰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强是其一个重要特点.能否在教学中突出这一特点,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两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当前赤峰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态度以及学习和思想实际,进而提出课堂教学整改措施,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主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①的重要使命.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强是其一个重要特点.能否在教学中突出这一特点,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为了解本校学生思想和学习实际,本文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的学生文科与理科在数量上相等,反映的学生情况真实全面,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答,结果真实可靠.
我校自2006年秋季系统开设该课程以来,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缺少教学大纲和教材、缺少新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缺少稳定的专家型教师队伍,缺少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的”‘五缺少’(我校有教材)的困难”②在我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制约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分析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现象和特点,研究其内在联系,揭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阐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无论形势还是政策,从来就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在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不同于其他教学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材,没有相对恒定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教学内容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体系.因此形势与政策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时事资讯并且做出大量及时准确的分析.而这些资讯既是现实问题,又关联着历史过程;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内形势,又有国际局势变化;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如果教师没有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国际政策的精准把握,没有相应的专门性的知识积累,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
2006年和2007年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几乎完全采用讲授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2008年秋季教师们开始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多媒体形式上没有进行声、光、电、视频、音频、动画、链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还有一定的欠缺,要么是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思考、分析和表现的空间,要么是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忽视理论阐述和深度分析,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
由于是新开课程,自2006年秋季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建立自己的教研室(直到2012年4月末正式成立教研室).形式上把这门课归到道德与法律教研室里.任课教师各自为政,相互联系较少,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容易产生随意性,缺乏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尽管我校从2006年起一直采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也每年更换新教材,但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滞后性,这就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我校自去年秋季开始在教学中以“教学要点”为“大纲”的教学内容更新的做法.教育部每个学期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以下简称教学要点)是对每个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大纲,每学期的教学要点都总结了半年内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专题,如2011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就包括了我国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等内容,是任课教师从各种复杂多变的时事材料中明确重点、分析阐述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依据.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内改革不断深化,形势与政策必须以动态的时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以事明理,以理论事,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并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接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决定其对某项信息的选择和接受的最基本而又最强烈的因素.教学内容能否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否符合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本次调查显示超出19%的学生认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原因在于枯燥的教学内容和理论.因此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敏感的问题,找到学生需求与教学内容的交叉部分,去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和开放性的需要,使学生学深学透学好,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效性的有效办法.
《时事报告》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门刊物,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内容丰富,设有“热点解读”、“社会万象”等具有吸引力的栏目,信息量大,涵盖面广,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分析透彻,逻辑缜密,理论性强,与时俱进.教师们占有了这样的教学资料,可以有效降低备课的盲目性,减轻备课的压力,并使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能够得到保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一些栏目如“求职与创业”、“考研与留学”等,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性较强,把这样的内容融入课堂,能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听到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形势与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教学要点”、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形势才是学生们关心和关注的,在教学中必须坚持针对性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紧紧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秋季我院有一个教学创新,即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增加时事述评板块内容,对学生宣讲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在学生中反映良好.笔者认为要加大形势与政策的时事述评板块教学力度,这样能够更好地跟踪时事热点和焦点.不但要评,而且每位教师都应该向朝闻天下的特约评论员杨禹和孟祥青学习,评得深刻、精彩,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教学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贴近了学生,是他们普遍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就应该深受学生所喜爱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授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本次问卷调查为依托,为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非常可取的教学手段.本次接受调查的71%以上的学生认为音频、视频与多媒体的紧密结合能吸引他们.我校从2008年秋季开始在本学科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问卷中37%以上的学生把形势与政策列为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态度调查中,69%的学生选择了“喜欢”,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简单说教式的教学弊端,满足了大学生对课堂学习生动性、丰富性的需求,集音频视频、投影等多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等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取得比教师单纯讲授更好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也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的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体现得更加充分,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形势与政策时效性强、时代性强.在2012年秋季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跟踪时事热点和焦点内容,使学生了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国际局势发展,使教学内容系统化.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由教研室统筹教学内容,开展横向教学,即每个任课教师都面对一个年级所有的学生,采取每位教师每学期讲授大约3个不同专题的内容(蒙语授课除外,只有一位专职蒙语教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研究方向,集中精力研究所选的专题.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减少资源浪费,而且能使每位教师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将所讲专题内容分析得更加透彻、深刻,优化、深化教学内容,积淀在某些专题领域里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教师确立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当然这种教学方法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编制课程表的难度,还需教务处大力支持与配合.
定期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做专题报告、就学生们广泛关注的国际形势做专题报告.专家的社会影响力及对专业问题研究的深透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及时解答学生们的提问.因此抓住有利时机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必要延伸和有力补充,在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的学生提倡这种形式.
每学期可以召开一次关于敏感问题的辩论会.真理越辩越明.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学生们有关是非的界限,判断事物的异同,权衡利弊得失,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惑.教学中的一些敏感问题不妨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两次尝试:“大学生勇救落水少年牺牲值不值”和“大学生是否应该做挑粪工”.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形式,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辩论,发表看法.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育时效性显著提高.据调查24%的学生认为辩论会这种形式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
此外还可采用讨论法.课上课下都可采用,有助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次问卷中有12%的学生希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成绩评定办法,今年秋季将改变过去平时30或40分,期末70或60分的构成机制,改成五五分成,平时50分,期末50分.平时的50分用20分与学生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挂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和共同努力.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上提出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希望能为切实增强赤峰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做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注 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②胡旭阳,费英勃.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5(6).
G642
A
1673-260X(2012)08-0179-03
赤峰学院2012年赤峰学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