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研究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高技能

高 亮

(赤峰学院 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市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研究

高 亮

(赤峰学院 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立足赤峰实际,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以促进赤峰市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高技能人才概念入手,通过对赤峰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现状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赤峰市高职院校为促进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借鉴、可操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对构建赤峰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就业导向;校企联合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能型人才.

1 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根据国家职业大典,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超的动手能力和突出的创造能力,是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以赤峰市的市政规划建设为例,自2003年5月,以“生态新区、人文新区”为建设理念的赤峰市新城区建设全面开工,新城区总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新城区道路宽敞,格局别致,绿化覆盖率达50%.高科技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一户户新型企业陆续入住、激情展业,谱写着赤峰工业发展的新篇章.2008年赤峰市桥北新城改造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展开,2010年松北新城投入建设,赤峰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急需大批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赤峰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特色专业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科专业.赤峰市政建设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在机遇面前,如何为赤峰建筑市场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这对赤峰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2 目前赤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现状分析

赤峰市目前的高职院校: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学院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市场岗位的需求状况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就业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如2009年,内蒙古大唐电力集团急需电力能源专业岗位200余个,但是赤峰市高职院校却没有相关的专业,这就使市场岗位需求与专业设置严重脱节.

2.2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结合本院校自身办学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而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赤峰市有些高职院校既没有根据市场性要求选择并确定专业课程,也没有深入研究行业特点设计、确定主干课程,而是照搬其他高校的做法,及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赤峰市地域差异性.

另外,有的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级而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仍沿用以前的课程设置,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职业能力.

2.3 注重知识讲授,淡化职业能力

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知识讲授,淡化职业能力,偏面追求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厚基础、宽口径,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科压缩型”,结果培养的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得不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

3 以就业为导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高技能人才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在赤峰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的今天,赤峰市的高职院校,即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学院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市场需求,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构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式、校企结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为赤峰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铁路线路呈长带状,这种GPR探测测线的布设导致每条测线都很长且勘探所获数据量巨大,与GPR探测配套的专业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例如常见的RADAN7等,往往需要对每条测线分段进行数据处理和翻浆冒泥病害的人机交互解释圈定,尤其是各个翻浆冒泥病害区域底界控制点的标定,根本无法按比例尺沿铁路正线进行狭长带状区域翻浆冒泥病害底界深度等值线图的绘制。有鉴如此,本论文结合RADAN7和Surfer软件,提出了一种用于GPR勘探的铁路翻浆冒泥病害底界的等值线图绘制方法。

3.1 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要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与一定地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等有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可变性、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按照现有教师和办学条件而不是按社会对人才需求设置专业的倾向,导致区域内院校专业设置重复,产生人才培养过剩现象,如经济法律事务专业,有两所高职院校设有这个专业,但是由于目前赤峰市场需求情况决定了这个专业的学生供大于求,此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业率率低.

在专业建设上,首先要有规划,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急,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人才的专业,这是专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以赤峰市的市政规划建设为例,赤峰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需要大批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赤峰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设置在最初在2005年,首先由挂靠院校即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招生,2007年由赤峰学院校本部招生,到2011年已有四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大三实习阶段就能顺利找到带薪实习的岗位,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连续四年就业率一直很高.

在专业建设上,其次是要考虑是特,即独具特色的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具有较强的高职教育特征,如在2010年,得知内蒙古大唐电力集团急需电力能源专业岗位200余个,赤峰学院立即申请设置此专业,由于赤峰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适宜发展风力发电,这就是立足市场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按照岗位的实际要求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的设置,并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在专业建设上,三是要考虑新,即考虑伴随技术进步和职业岗位变迁所产生的新型专业,如旅游专业、软件编程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与维护等.

目前,赤峰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肉、乳、菜、草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和以矿业、能源、医药、食品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2010年,赤峰已经建成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联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能源供给基地、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及精深加工基地.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给赤峰市输送大批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赤峰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就要面向矿业、能源、医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等行业,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技术领域或职业技能岗位的实际要求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紧密关注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新的教育培养方案,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

3.2 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结合赤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按照市场需求来开发和设置,高职专业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岗位、职业和技术要求的,应是集知识、技术、技能和岗位要求为一体的,应具有科学性、岗位性、操作性,要反映某个学科、某个岗位领域最新技术成果.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而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专业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都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而变化,用脱离市场需求和忽视行业变化的课程设置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体现“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和传统、老牌的本科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有严格的区别,要打破传统土建学科课程的构架,要按照建筑职业活动的实践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体现以职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要达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程度.其中,体现以职业和能力为中心的原则要贯穿整个课程设置:第一年的课程主要是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民族理论、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一年体现以职业和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主要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一年,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使学生走上建筑工作岗位,就会画图、能够看懂图纸;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大学英语、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房屋建筑学,第二年体现以职业和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主要有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使学生到建筑施工场地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了解混凝土材料的配备,能够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会进行放线、测量,能够对地基与基础进行施工和组织管理;第三年的课程主要有建筑专业英语、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及实习,第三年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及房地产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等级和职业资格等实际操作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3.3 加大“双师型”教师结构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即具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能力的“硬性指标”转化为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是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人文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专业技能及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能力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其中信息处理技能、最新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能力素质,则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但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主要在职后的不断积累和习得,并且这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赤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以我院为例,许多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理想中的高技能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这种现状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师资的“双师型”建设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教学和专业水平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和高职院校要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首先,赤峰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政府和高职院校要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学习进修、教学实践、社会生产实践的机制,舍得为教师出钱,培训教师.近两年有几所院校做了很好的尝试,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工系为例,学校鼓励并在资金上支持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建工系目前有12位教师,其中有两位教师已经考取国家一级建造师,在2011年其余10位教师全部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

其次,高职院校应制定培训进修规划,把好学习、善创新的青年教师送到有关高校、科研部门参加在职或短期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组织有关学科的专业教师与兄弟学校和厂矿企业公司联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或参与社会、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分批定点到企业开展生产实践活动,达到随岗位能力更替,不断更新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

赤峰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于2009年就开始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如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夹具、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的教师送到天津工业大学机电加工中心、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学习培训,使教师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了教师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教师,把社会和企业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这些教师在不断更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同时,并考取了国家机电类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聘用兼职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4 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式、校企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改造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应用淘汰了大批传统产业的劳动者,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求学生学了什么知识,而看重会做什么”,这使高职教育办学思想由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转变.

订单式”模式,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对企业来说,培养出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企业运营成本减少;对学校而言,该模式利于专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就业导向的优势.自2007年以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就采取订单式”模式,先后与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内蒙古大唐集团、河北邢台大型汽车装备厂等一批知名企业单位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它具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的效果.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三年制高职院校中的工科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汽车维修,管理类专业及文秘、旅游等专业.

校企结合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与职业院校各自的优势,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在培养途径上,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二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材上,要进行创新.要拓宽学生知识面,给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教育.

几年来,有些高职院校采用订单式、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培养人才,在合作培养模试上,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因地域性和专业性以及企业个性发展的局限,大都停留在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少数专业小范围内进行,尚未全面展开,参与方式、管理体制、参与机制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赤峰市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蓝图已绘就,再创辉煌没有高技能人才是不行的,但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职院校方方面面的广泛合作、各施其责,共同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全社会改变观念,认为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当技术工人同样有前途,为此,赤峰市政府必须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积极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以满足赤峰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1〕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的调查与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9(3):26-27.

〔2〕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3〕武新胜.发达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董刚主持.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实施路径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6〕范海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论文].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9(13).

〔7〕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G642

A

1673-260X(2012)03-0250-04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高技能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