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杰,陶宗华,刘守鹏
(1,2.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3.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优化与探讨
——谈安徽三联学院应用型动画本科专业的建设
林亚杰1,陶宗华2,刘守鹏3
(1,2.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3.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在全国动漫产业高速发展进程中,直接带动了高校开设动画专业数量的激增,动画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方向也呈现出多样性.而这其中,应用型本科专业是高等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根本.本文以安徽三联学院动画本科专业为例,从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动画本科专业的建设.
高校;动画;本科;应用型;建设
中国动画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今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缓慢、时断时续.本世纪初,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动画业高发展高收益的强烈刺激和中央大力倡导、积极扶持下,中国动画教育仅短短几年便骤然空前繁荣,目前,高校动画专业以及社会各类动画培训和各种制作机构也应时而起、多如牛毛.动画教育的“大跃进”,一方面随着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动画专业也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为迅速改变我国动画业落后面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肩负着为产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各地高校踊跃办学,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部分院校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无计划地大规模建院设系,盲目地大批招生,也不可避免地给动画教育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弊端,本文以安徽三联学院为动画本科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的建设.
专业建设背景:
2005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2007年4月,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落户安徽合肥、芜湖;
2009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1年4月,安徽省文化厅颁布《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2011年11月,经济日报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动画及多媒体行业还需要是15-20万的人才,而每年能够提供的合格人才仅为1万人左右,随着动漫产业的壮大,这个缺口还会不断加大.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市在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同时,省内各大高校为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涌现出兴办动漫及相关专业的热潮,截止到2010年安徽省共有45所院校开设了动漫相关专业.其中,本科高校有13所,包括安徽师范大学、安徽三联学院等;33所高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包括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据省教育厅统计,2009-2010学年,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动画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科专业在校生5477人.安徽三联学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敏锐的捕捉到民办院校在动漫产业发展中的机遇.从2006年开始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开始招生;2011年安徽三联学院艺术系动画本科专业和影视动画专科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开始申报.也在同一年,学院关于筹建安徽三联学院国际动漫学院提上了议程.在这样喜人的形式下,作为一个从申报到设立以及才招生一年的年轻专业而言,如何在专业设立之初就体现出自己办学的特色之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安徽三联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校.学院拥有第一、第二两个紧邻的校区.占地面积共898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有各类实验室70余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1万册.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39个,目前在校生一万余人.其中能够对动画专业起到支撑的本科专业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科专业有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拥有一批与专业配套的实验室.
但是我认为这些仅是我们现有的办学条件,但还不足以体现出我们的优势,类似的条件在如今的多数高校中或多或少都已具备.但多数高校在动画专业上都面临或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动画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资金短缺;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脱节;教学指导思想上,普遍重视技术培训,轻视史论教学,重视三维动画,轻视手绘动画;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方面.那么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年轻的动画专业如何避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呢?我想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20世纪90年代全国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一家开设动画专业学历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09年,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本专科院校达到1279所,动漫相关专业达到1877个,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走向社会.短短10年,动漫教育机构、动漫人才数量获得了几何级数的增长.查看多数高校的该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会发现,有这样一部分高校在没有相关的办学条件下,属于“没有困难制造困难”式的强行开设,或是有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惊人的相似,毫无特色和实用性.
据中国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发布的最新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动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2010—2012年连续排名红牌专业之首,此处的红牌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一方面是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专业的高失业风险.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总的来说近年来动漫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产业发展的巨大人才缺口.但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的层次过于单一,且过于侧重于制作技术人才,动漫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岗位实际需求不尽匹配,企业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与学校实际教学、实训设施存在差距等等,但对于动漫的原创、编剧以及产品的市场开发等人才的培养缺乏规划,导致了动漫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却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安徽三联学院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创新型、应用型本科专业首先要突出专业的创新亮点和务实的应用实效性,安徽三联学院的动画专业隶属于艺术系.艺术系已有13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各类在校生有千余人,学习氛围浓厚,拥有5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是自学院升本后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动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艺术形式设立在艺术系符合专业设置要求.动画专业学制为全日制本科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是要做到为本专业培养熟悉动画行业文化创意原理与技术实现手段,并胜任动画创意设计制作生产一线工作需要,既具有动画的创意设计能力,又能胜任二维动画制作工作职业岗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也就明确了以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原创意识的培养和技术实现的能力锻炼为培养目标.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但同时师资也是目前制约各个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高校都存在共同问题:缺少专业教师,未从事过动画制作的人员担当教师;公司人员支撑教学部门的门面,没有教学经验;重技术,轻艺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缺少创造性,成为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瓶颈.
我院在动画专业从设立之初就一直对师资建设高度重视,目前该专业共有动画及相关专业教师2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本科学历期间为动画专业的5人.但与学校发展和专业要求相比,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现有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另外从目前专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来看,软件技能类师资偏少,尤其是特效和三维类的师资很弱,兼课教师数量偏大;结构不合理.本科学历期间为动画专业的教师比例较低,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较大,青年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水平,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专业带头人梯队尚未形成;重点课程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团队建设需要加强.
资金投入方面,安徽三联学院也和其他很多高校一样面临捉襟见肘的境地.安徽三联学院属于民营办学性质,教学资金的投入由学院统筹规划拨给,目前专业资金在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及设备数量投入力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在现先已拥有得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雕塑实验室和服装实验室及戏剧舞台设计实验室、传统动画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对三维动画实验室和后期编辑实验室以及定格动画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建设.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使学生充实课堂的理论知识.
有效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型动画本科人才的培养的保障,应用型人才是指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的人才.也就是要求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实践具备一定的创新应用能力并能服务于动画产业的实际生产.所以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为企业培养合适人才、实现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的关键点.从知识面上说要达到科学、专业、实践和过程的特性,从学生自身来说,要让他们具有文化和综合素质兼备的人才.不要以过去传统的观念设置课程,除了专业课、选修课等类别,还应该注重学习的探索过程和思考过程,融入实践,这样的课程设置更符合动画企业的实际需求.
在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如:视听语言、动画造型基础、数码影像基础、剧本创作、表演基础、原画设计、二维动画创作基础、动画技法、动画场景设计、后期合成、二维动画短片创作、三维动画等课程基础上.成立各个动画项目教研室,对课程实行模块区分,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研室引导为辅,结合目前产业链中所需人才要求,运用“设立或引入项目式”、“案例型”、“行为导向”和“专题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将专业主干课程融入到各个模块中.
建立成绩评价体系.传统动画专业教学评价以单科考核形式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易造成片面性,而忽略个性.如何突出个性培养,使个性强、兴趣点集中的学生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可以通过以模块中项目所涉及到得课程综合起来,按分工的工作量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按作品的种类和技术难度及创作效果等形式综合评价,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项目中同时参与.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在疲于应对各个单科的考核的同时又省出时间投入到项目的实际锻炼过程去,使学生在项目中及时运用多课目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完成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接轨.
安徽三联学院2011级动画本科生人数为30余人.虽说还没有一届毕业生,但未雨绸缪还是很重要的,实训就业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环境,是对之前教学成果的检验.目前,在部分动画本科办学中实施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实践教学环节移至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设计生产.这种模式的不足,主要在于动画实训时长的要求与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开设有限之间的矛盾,难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二是校企合作办学,企业承担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极易造成企业将低端加工生产环节作为教学内容的主导,忽视了本科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因此,研究创立动画本科专业与动漫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迫在眉睫.
首先,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建立将小型产业项目引入教学的合作模式.小型产业项目的引入可以在不影响动画本科教学计划实施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教学.该模式既可使学生全面了解动画项目的运作过程,又可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应的项目内容,既符合了本科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在学制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当然,动漫企业毕竟不是校办工厂,这就需要兼顾到动漫企业的利益,站在企业的角度,与高校合作可以依托高校培养适用于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减少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负担,其次高校的设备、师资是企业理想的项目研发之处.尤其是对中小型动漫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其次,加大与动漫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教学计划的大二及大三期间各安排相应的企业实训环节,因为学生对于动漫企业运行环境和各类动漫企业的岗位性质的了解不能停留在课堂上的一带而过或是网络资源中的模糊概念.到企业去可加强学生对专业认识的深度,找到自身差距,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要学朝什么方向学,怎么去学了.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动画又处于红牌专业之首,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并不是就业市场饱和而是很多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就业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距离.
安徽三联学院自始至终遵循着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依法办校、专家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相关专业已在省内外建立就业和实训基地118个,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10届的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7%.2004、2008、2009、2010 年先后四次被授予“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专业的不断完善和建设,我校动画专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应用性本科办学特色之路,为安徽动漫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郑玉明.动画项目营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桂茂,张黎.培养应用型美术与设计人才[M].美术学报,2006.
〔3〕汤跃明.探析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
〔4〕刘永刚.新办动画专业问题的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
G642
A
1673-260X(2012)10-0193-0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研项目(2010sk533);安徽三联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