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乐蒙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北京 100081)
论歌剧《党的女儿》在音乐创作上的本土化特征
朝乐蒙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北京 100081)
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充分借鉴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探索式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的民族歌剧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日渐成熟。本文试图从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找到最为突出的本土化艺术特征,用以归纳总结中国民族歌剧在音乐写法上的传神魅力。
中国民族歌剧;本土化特征;《党的女儿》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以下简称“党”剧)由同名电影改编,是一部主旋律题材的歌剧。“党”剧共六场,1991年由总政歌剧团首演于北京。阎肃执笔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王锡仁、季承作曲。剧中一直穿插着革命斗争的主线,具有民族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节,充分刻画了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党”剧在音乐创作手法上的本土化特征进行分析。
离开戏剧性的手法进行音乐创作,音乐中的张力即不复存在。在“党”剧音乐中,音乐与戏剧的融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剧中创作素材的本土化应用主要体现在:其一,“板腔体”(或称板式变速结构)在剧中广泛应用。板腔体结构是中国民间音乐与戏曲唱腔所独有的,有利于推动矛盾的展开和充分地展示戏剧性。如果说中国的民族歌剧在音乐结构的组织原则上充分依赖于板腔体结构,那么“党”剧中对这种结构的应用就更具有普遍意义了。其二,“党”剧中对唱腔的设计,突出了戏曲的程式化特点,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尤其是在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段落,这种手法的运用也就更为突出,取得的效果也最为明显。这和我国的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三,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使唱腔得到了升华。其中《万里春色满家园》就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戏曲腔体唱段,节奏的变化富有戏剧性特征。桂英的《从前有座山》既有唱腔,又有念白性质的吟诵。《党的女儿》的音乐创作中,唱腔设计既要兼顾歌词的叙事性,又要兼顾音乐性,难度很大。剧中田玉梅、七叔公、马家辉和桂英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都有精彩、准确的音乐主题辅之。人物形象中有对党的事业的热爱,有对同志的关爱,有对女儿的母爱。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突出了田玉梅的正面人物形象。所辅之的音乐主题也准确地表现出了田玉梅坚强、刚毅的一面。如《血里火里又还魂》,再现了田玉梅从刑场血泊中苏醒过来后无助、悲伤的情景,她怀着愤怒的心情,痛斥敌人。如《生死与党心相连》也表现出她的坚韧与刚强。同时,作为女性,她有慈母的形象。《万里春色满家园》是一首重要的咏叹调,再现了她对党的无私奉献和忠诚。这些重要的唱段都丰满了田玉梅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中有很强烈的戏剧性,除了独唱的表现方式外,还有合唱、对唱、领唱、齐唱、伴唱、重唱、混声合唱等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增强了戏剧性的渲染。
在“党”剧中,作曲家谱写了很多优美、动听的唱段,其中《万里春色满家园》、《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等广为流传,尤其是在各种民族声乐比赛及各个艺术院校的教材中,许多唱段都是保留曲目。音乐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在此剧中尤为重要。因为故事发生在江西,江西地区及南方音乐风格为主要选择,但是剧中为突出高大、丰满的共产党员形象,仅仅采用南方的音调是不够的,所以把音乐语言又扩展到了北方地区。这个剧目音调的选择既有苏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又有北方的戏曲音乐风格。旋律以大跳进行为主,增强跳跃性、高亢性。“党”剧中的音乐句法多以方整性的句法结构为主。调式多以五声音阶为主,辅之以七声音阶。演唱技巧与演员情感的表达对于准确表达音乐的戏剧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田玉梅的扮演者彭丽媛在剧中塑造了女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她的表演和演唱大方、不造作,性格鲜明,演唱细腻、震撼,充分表现了女共产党员的革命斗志和情怀。如《血里火里又还魂》的唱段是在悲伤、苍凉的情境下,田玉梅死里逃生后唱出的。这一唱段由五部分构成,其板式变化是:散板——上板——快板——慢板构成。散板部分类似西方的宣叙调。中间部分的音乐悲情、伤感,表现了田玉梅对乡亲们深厚的情感,结束部分表现了主人公决定讨还血债的决心。唱段中拖腔的表现是难点和亮点,对气息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都有较高的要求。高潮部分音色饱满,具有爆发力。最后一句“我要再和你们拼一拼哪”更是矛盾与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所以,音乐写法的选择与运用、演员表演风格的本土化与多样化,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完成戏剧化情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用来表现唱段中的人物的,这个语言既包括文学语言,又包括音乐语言。歌剧中的文学语言具有诗化的特征。其中唱词结构的韵律极强,多以传统的句法结构为主。如《血里火里又还魂》中的语言运用了戏曲唱词的韵律,通俗易懂,易于听众接受。还是在《血里火里又还魂》中:“雨呀纷纷地下,打在脸上冷透心。风呀嗖嗖地刮,呼天喊地唤亲人。万家闭门低声泣,刻骨的刀痕掩泪痕。”这段唱词的基本结构仍是每句三逗,句式虽不整齐,但没有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和逻辑感,反而使结构更为自由且有张力。《血里火里又还魂》中的唱词采用了戏曲唱词的上下句的音调及押韵的手法。唱词的音调——平仄,上句用仄声,下句用平声,上下句相互呼应。如“鬼门关前走一走,杀不死的田玉梅”,第一句是仄声,第二句是平声。歌剧押韵也和戏曲相同,采用了戏曲的十三辙押韵。“雨呀纷纷地下”(《血里火里又还魂》唱词)就属于发花辙。总之,语言在歌剧中的运用,为民族歌剧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对于中国的民族歌剧来说,念白是音乐语言在音乐处理中的重要体现,在《血里火里又还魂》中的念白就吸收了韵白的特点,每个字拖音较长,像在朗诵,念起来字字如珠,铿锵有力。在《血里火里又还魂》中,田玉梅的一句“老支书,老支书!亲人们哪”,将田玉梅当时悲伤、无助、痛苦的内心表现了出来,其顽强的语调,表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综上所述,《党的儿女》在音乐创作手法上具有本土化的音乐创作特征,它充分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音调的手法,借鉴了西方歌剧的结构形式,使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十分紧密,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力和亲和力,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剧中产生了一批至今传唱的经典唱段,这也无疑为这部歌剧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梁茂春,明言,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张非.情有所钟魂有所系——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观后[J].人民音乐,2001(10).
[4]董兵.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回顾及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4).
[5]张静.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艺术特色探析[J].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学报,2003(6).
[6]乔邦利.继承不易,创新更难—试析民族歌剧《党的女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2).
[7]朱晓娟.谈中国歌剧的演唱艺术——从演唱《党的女儿》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谈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8]张文敏.中国民族歌剧发展道路不均衡性原因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9]王军.戏曲语言在歌剧中的运用——歌剧《党的女儿》的戏曲风格[J].戏剧文学,2009(6).
[10]周娜.试析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艺术特色[D].太原:山西大学,2008.
[11]刘丽萍.论歌剧《党的女儿》的音乐特征及人物形象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09.
J822
A
1008-178X(2012)10-0205-02
2012-04-21
朝乐蒙(1977-),男,内蒙古赤峰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三级作曲,硕士研究生,从事军旅音乐史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