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玉
(商洛学院 外语系,陕西 商洛 726000)
语境对商洛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贺 玉
(商洛学院 外语系,陕西 商洛 726000)
本文结合商洛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讨论了语境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出了语境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同时提出适合商洛学院英语教学的几点措施.
语境;英语教学;语言能力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商洛学院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学院迅猛发展的现状,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迫在眉睫.随着应用语言学与功能教学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语境理论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语境探索出适合商洛学院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法.
商洛学院属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所接收的学生都经过正式的高考,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大部分学生来自于边远山区,教学水平低于全国英语水平,这一部分同学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十分薄弱.同时,又有一小部分生源来自沿海发达地区,英语基础相对比较好,英语接受能力稍好些.这种良莠不齐的学生质量给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最突出的困难就是教师很难平衡教学的起点和进程,造成的局面是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知识太浅,讲的速度太慢,让他们“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却往往是接受不了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何谈去掌握书本之外的知识呢?
同时,商洛学院现有的英语教学活动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以课堂,书本为主,主要讲授词汇,语法,学生则一味地依赖书本和老师,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只注重语言结构规则,而不注重语言使用规则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语言材料的篇章结构,忽略了语言材料中语言知识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由于忽视语境,很多学生单纯的将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迁移到英语语言中,生硬地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表达英语,大大的降低了语言输出的质量.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忽略了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使得教与学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我们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商洛学院学生生源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爱上英语,掌握英语,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的,准确的,得体的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语境(context)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1].大量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语境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alinowski(1923)把语境归为文化语境和情景境.J.R.Firth在 1950年的“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in Society”一书中:语境既有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非语言因素构成的“情景上下文”[2];Brown&Yule(1983)将语境定义为语言使用环境[2];Dijk把语境理解为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况[2].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 (语言外)知识,认为语言知识可分为对所用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的上下文的理解.尽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语境下定义和分类,但是,这些定义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一内容,即“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是指某种语言存在和使用的具体环境,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特征的语言交际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前后关联等[3].”
首先,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将母语的语言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迁移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同时,由于受商洛学院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商洛学院的学生信息接受相对缓慢,语言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课堂,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战场,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敢于讲英语,能够说出正确,得体的英语.这样的话,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去获取更多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言材料,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能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突破当前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高付出低回报的尴尬局面.
其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实践,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4]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感.语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5].因此,语感的培养对英语能力的提高十分必要.语感的形成和发生依赖于多读和多听,而多写多说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需潜能转化为外在行动.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英语语言自身的特点以及英语习得的特点来看,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本上的语言材料,巧妙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了解中西方语言使用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异同.这样的话,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
开展语境教学首先要抓住英语教学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广大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主要阵地,不但要加强语言结构的讲解,更应该利用语境,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输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从教学活动的三大主体—教师,教材,和学生入手来创设语境.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要积极创设课堂语境.以《大学英语》课教学为例,在讲第一册第一课The Strategies of English Learning[6],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的经验和面对的困惑以及难题,结合课文中的知识以及教师自己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给予分析和讲解,学生非常感兴趣,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其次,教材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工具也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教师积极创设实践内容以教材为本的语境,并适当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比如在讲到《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Text A的课文The Oak Three[6]时,教师可以先从这个故事的主题—爱情,讲起,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与看法.然后再将中西方文化的爱情观,婚姻观一一比较.之后再进入课文,让学生从中西方的爱情观,婚姻观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动作或者语言.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身明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学生思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另外一大主题也应当被调动起来.老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创设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英语课上有话可说.再以《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Text A的课文The Oak Three[6]为例,在上课前的Free-Talk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和理解.在学完这篇课文后Discussion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或者是自己对爱情的态度来给这篇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本篇课文改编成一个小话剧,分不同的角色在班级内部进行表演.这些源于学生的语言环境,又不脱离教材语言环境的预设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材料.
其次,要协调好商洛学院这种生源参差不齐的局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的语言环境,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集中教学和分级教学并存的教学模式.集中教学可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每个自然班每周可以安排六到八个课时,这样的话不仅能够保证老师有充裕的时间把每一个知识点讲授到位,还能够保证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英语,每天都有机会练习英语,避免了英语学习过程中“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的困难局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而分级教学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符合其水平的语言环境,这样就可以打破目前英语教学活动中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状.
再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接受真实的语言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创作的源于教材的“课本剧表演”竞赛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外语文化节,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定期举行英语辩论赛,以及英语演讲大赛.每月一次英语读书大赛,鼓励学生写读感.每周让学生写周记.同时,组织学生观看欧美电影,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鼓励学生写观后感.还可以协助学生创办英语学习报刊.同时邀请学校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真切地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语境与语言使用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要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语言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语境的影响,语境制约着语言的选择;另一方面,语言的选择同样影响着语境的建构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与语言结构的互动并动态地生成一定的话语意义[7].所以英语教学应该将语言教学置于语境教学之中,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以情境存在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哑巴英语”和“语用失误”等交际障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4):34.
〔2〕Jack C.Richards.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舒自梅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1.
〔4〕唐德根,刘明志.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2006(3):101.
〔5〕张清东.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6(6):53.
〔6〕董亚芬,大学英语 1(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王淑敏.语境教学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6):109.
G642
A
1673-260X(2012)02-0254-02
商洛学院院级教改项目:新建本科院英语语境教学研究(10jyjx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