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歌剧中的女性形象

2012-08-15 00:45平丽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女性形象

平丽华

浅析中国歌剧中的女性形象

平丽华

摘 要:在中国歌剧艺术里,女性有着非凡的艺术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歌剧作品对女性的刻画及艺术处理也千差万别。本文概述了中国歌剧发展长河中各个不同阶段创作的女性形象,并以悲剧型、英雄型与爱情型三种典型女性为例,针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展现三种典型女性对中国歌剧产生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歌剧;女性形象;历史意义

平丽华/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讲师(吉林长春130000)。

在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始终占有主导地位,上个世纪流传至今的歌剧作品以及在中国广为传唱的歌剧咏叹调也都是女声作品占据多数。在这些鲜活的女性艺术形象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女性形象;抵制压迫、奋起抗争的女性形象;敢于牺牲自我、保家卫国的女性形象,还有为了获得自由爱情,敢于冲破旧习俗的女性形象。

一、中国歌剧史上的“典型女性”

对于中国歌剧艺术史来说,从《白毛女》、《江姐》到《原野》之间这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辉煌的贡献。期间不仅涌现出大批家喻户晓的优秀歌剧作品,在广大范围内掀起了三次振奋人心、影响深远的歌剧高潮,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歌剧的创作为歌剧艺术的传承及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在几十年不断成长过程中塑造的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其真实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给音乐爱好者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从女性视角来审视,每一个形象都与其歌剧创作背景密不可分,其中不乏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背景。在此将这些典型形象按其气质类型作规整划分,重点阐述以下三种类型。

(一)苦大仇深悲剧型——“白毛女”

1945年5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次公演,是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编剧,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刘炽等作曲。此歌剧脚本来源于晋察冀地区的民间故事,作曲家通过独特的音乐生动地塑造了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喜儿”。歌剧第一幕除夕之夜,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天真可爱的喜儿边包饺子边高兴地唱出《北风吹》,整个唱段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表现出喜儿纯洁无暇、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让观众感受到穷苦人家的女儿质朴无邪,吃顿饺子就可以有足够的幸福感和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喜儿”音乐主题的第一次变化是《哭爹》这个唱段,她不知道杨白劳被逼死的内情,自己唯一的亲人突然离开人世,让她痛苦不堪,如同晴天霹雳,悲愤地扑在爹爹尸体上激动不已,无法控制情感的宣泄。音乐中运用大量的哭腔和拖腔,表现了喜儿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所产生的悲痛欲绝的心情。《恨似高山仇似海》是喜儿逃到了山中,与黄世仁在奶奶庙偶遇,并听黄世仁称自己为“鬼”时,愤恨交加,演唱了这个唱段。喜儿哭诉她的“千重恨,万重仇”,盼望“老天爷睁眼”能看到她的悲惨遭遇,帮助她申诉冤屈。

喜儿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在上述几个唱段中描绘得淋漓尽致,从她经历的一系列悲剧实践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喜儿性格及命运的巨大变化,“纯洁无暇”—“孤苦无援”—“坚强不屈”—“悲恨交加”,从而产生对她悲惨命运的同情。这部歌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成功地揭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受剥削阶级残酷压迫的血泪生活及被压迫后的反抗精神,讴歌了人民军队带领群众翻身得解放的革命精神。

《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作品,它的成功极大的推动了歌剧创作,作曲家们从中得到启发,汲取经验,开始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中国民众的生活、命运与抗争,符合中国歌剧发展的趋势,为后来歌剧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二)革命斗争英雄型——“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故事发生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战争局势已定,国民党反动派的覆灭命运已不可逆转,却还在丧心病狂的镇压革命者,为迎接解放共产党人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最后的斗争,他们向往和平、渴望幸福。江姐是一位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在那样的战争年代受党多年的教育,具有坚贞不渝的革命信念及对党的无限忠诚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她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江姐是一位冷静、刚毅、临危不惧的地下共产党员。在川北途中,当她看到丈夫被悬首示众时,顿时天昏地转,悲愤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被捕入狱后,面对严刑拷打,毫不畏俱,敌人的威逼利诱假仁假义也丝毫动摇不了她坚强的革命意志,因此敌人恼羞成怒准备提前杀害江姐。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狱中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褶,从容地走向刑场。“不要用哭声告别,不要把眼泪轻抛。青山到处埋忠骨,天涯何愁无芳草。黎明之前身死去,脸不变色心不跳。”这首《五洲人民齐欢笑》真正地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江姐的人物形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而歌剧《江姐》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期开始以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体裁为主,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三)情感至上爱情型——“花金子”

中国民族歌剧《原野》是当代作品。万方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金湘作曲。1987年7月25日在北京天桥剧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演。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北方农村,是当今乐坛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是第一部在国外上演的中国歌剧。歌剧《原野》的成功,是当时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中国歌剧经历十年探索和积累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我国歌剧创作者踏着艰难的步履,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金子是歌剧《原野》中女主角,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艺术形象。金子是一位在社会底层的夹缝中拼力挣扎却有奇光异彩的女性,社会的畸形使人也畸形变态。她不爱焦大星,从心底里讨厌这个“窝囊废”,但却要与阴毒的婆婆焦母争夺“爱”,争夺这个没用的“受气包”。最重要的是,金子是勇敢的,在当时的社会里追求真爱,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金子明明知道这一切严重的后果,却偏偏不怕。她身上承受着多重压迫,她是时代的反叛者,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真正的爱而不顾一切,为了能像人一样的活,她宁愿随被人称为强盗的仇虎远奔他乡。尽管她是那么讨厌没有用的的受气大星,可还是在内心深处承认他是个好人,不忍心眼瞅着他被仇虎杀死,她有着善良的天性。最后,她一个人带着自己的理想,仇虎的愿望,依然向广囊的原野走去。金子身上真正体现了中国妇女的纯真而动人心魄的美。《啊,我的虎子哥》,不仅仅是一首讴歌爱情的咏叹调,更是一首讴歌自由和人性解放的咏叹调。一曲短短的咏叹调,却把女性追求爱情、释放自我的本能与真实心理刻画得如此深刻。

歌剧《原野》在国外的演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德国评论界称“作曲家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感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渴望”。《原野》歌剧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被称为将是国际保留剧目的第一部中国歌剧。至今,《原野》仍在不断演出,特别是在政府举行的“精品歌剧进校园”活动中,歌剧《原野》也是在各地高等院校中最深受师生欢迎的剧目之一。

二、三种典型女性对中国歌剧产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形象主要有悲剧、英雄、爱情这三种不同气质类型。她们代表其所在历史阶段歌剧创作者们辛勤耕耘的创作成果,也是每一个时期中国女性特定精神风貌的艺术再现。

(一)丰富了歌剧的音乐创作形式

从“悲剧”到“英雄”再到“爱情”,歌剧的女性形象塑造在音乐创作上有以下的发展趋势,即:表现多元化音乐主题代替单一音乐主题的思维转变;“宣叙调”的大量运用改变原来“话剧加唱”的典型中国歌剧创作模式;多种民间素材的融合取代单一的民族民间歌曲和某一种戏曲唱腔的采用;采用多调性合唱的创作实践改变简单的合唱、重唱效果;大量采用音乐的戏剧性张力表现矛盾冲突来破除以对白表现激烈的矛盾斗争的表现方式;声乐与交响乐的伴奏地位并重,共同参与表现其中的主题。

(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歌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不断飞跃,歌剧表现的题材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由于历史的缘故,“喜儿”时期,歌剧中女性形象创作多以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案例为主要题材;江姐时期,歌剧中女性形象创作以表现革命英雄为主题,基本都是表现与战争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歌剧中女性形象创作则多以表现爱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物事迹以及轻松喜剧类的题材。

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不仅借鉴西方音乐体裁的音乐结构、语言等技术层面,还有如何将外来艺术本土化的探求。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环境下,中国歌剧创作对人的生活、情感发展更加关注,而这一切事物的刻画都离不开女性主题,像《苍原》、《西施》、《木兰辞》等等一大批新创作的作品,都在“女性形象”上下了很大功夫,这让歌剧更加精彩和真实,更能走近当代观众的内心,感动人们的心灵。可以说,女人真的是中国歌剧领域“天下”。相信在今后的中国歌剧作品中,还将有更多更好的展现女性形象的歌剧作品。

三、结论

中国歌剧艺术作为引进西方的一种艺术形态,虽然历史并不久远,但已经形成了中国歌剧艺术的民族化传统。以悲剧、英雄及爱情这三类女性形象为代表的中国歌剧精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歌剧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发展和不断的改进,作品的人物刻画由主要集中在大众群体所共同关心的社会大事件,再把视野转向关注于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身上,这都一直深受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虽然中国的早期歌剧内容并不丰富以及“人性化”,但仍然给留传出很多优秀的精品音乐,歌剧的魅力就在于此。让中国歌剧在未来文化生活中更加蓬勃发展,同时让女性形象在歌剧中更加绚丽多彩。

中图分类号:J822

A

1671-6531(2012)12-0020-02

:何 岩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招安的历史意义及结局的必然性
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农民观及其历史意义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