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丽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中学物理课
贾 丽
贾丽/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教一级教师(江苏南京 210000)。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强调教师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践行这一理念,是需要我们物理学科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想学、要学、爱学、乐学。同时,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知识要点、难易程度,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具有目的性、趣味性、阶梯性的作业,以强化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巩固练习。
我们知道,中学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科学性很强。同时,它还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学,想学。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充分合理地去利用这短短的45分钟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下面几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诸多环节中,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教师要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要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体验,去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引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 《探究——摩擦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是利用了摩擦力。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找出很多的摩擦现象,比如,在下雪天,你滑倒过吗?或者让学生用干燥的手去抓一颗玻璃球,然后再用涂满洗涤剂的手去抓,让他们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比一比看看谁说得最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的气氛会非常的活跃,无形之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情绪的引领者,要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动摩擦和静摩擦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的例子,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动摩擦和静摩擦,再分析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从而也就区分了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通过切实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人总是抱怨物理太难,其实物理这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它之所以让我们觉得难,不是因为我们的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不足,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观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教师一定要利用演示实验来实现物理再现,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例如在讲授《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时,教师就从电动机入手给学生首先演示电动机的转动。第一次演示故意没有把磁铁放上,结果通电后没有转动,请学生指出原因。这样设计使学生知道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部件——磁体。然后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分别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共计做了三次试验,然后让学生思考:是不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呢?师生通过演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的情况,发现导体棒没有运动,说明此时不受到力的作用。对于改变磁场,用小电动机上的磁体吸引大头针多少的方法简单地向学生证明磁性强弱的不同。
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既解决了实验器材缺少的困难,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在实验中训练的学生,同时也指出了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中探究,去获取新知。例如在讲授并联和串联电路时,教师可以在前面先演示一下串联电路,当在串联电路上接上2个灯泡时,一个灯不亮时另一个灯也不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可以动手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奥秘。在总结的时候教师千万不可以代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的实验水平,还进一步的巩固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4.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教学中有时为了把抽象的实物形象化、清晰化,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地应用,但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合理利用,不能盲目过度地追求使用多媒体。
作业是检测本节课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作业的形式单一,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作业中的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者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创新意识。这样对学生的物理成绩的提高极为不利,因而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作业的设置要遵循目的性原则。每次作业都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和特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2.阶梯性原则。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分散新知识难点,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3.趣味性原则。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物理的激情,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愿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快乐的,学生是高兴的,课堂收获是师生双方共赢的。
:郭一鹤